一种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71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1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包括支架、第一压板、螺母、挡板和螺杆组件,其中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和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U型腔;第一压板,至少有一个,设置在U型腔内,第一压板分别与相邻的两条导线贴合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将两条导线设置在同一个U型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设置方式占用空间小,且第一压板分别与两条导线贴合接触,增加了导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导电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挡板将螺母限定在限位槽内,且螺母的第二阻挡部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阻挡配合,使得螺母与支架固定地更加牢固,同时,固定安装在螺母上的螺杆组件能够更加稳定有效地驱动导线挤压贴紧。

A wiring terminal

The terminal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racket, the first plate, nut, screw and baffle component, which is arranged opposite bracket, the first panel and the second panel, U cavity and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first panel and the second panel; the first plate, at least one, set in the cavity of U type, two wires the first joint contact with the adjacent plate respectively. The terminal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wires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U cavity,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way of setting up small space, and the first plate respectively and both wires of the joint contact,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wire and the conductive effect is better; through setting the baffle plate nut is defined in the the limiting groove nut and a secondary barrier part and the first panel and the panel with the barrier, and makes the nut bracket fixed more firmly, at the same time, the screw assembly is fixed on the nut can be more stable and effectively drive wire pressing tigh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路接线
,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方便导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两根导线电连接在一起,常用到的一种接线端子如图1所示,两根导线分别通过螺杆组件01固定安装在两个夹线框02中,两个夹线框02又分别与同一接线片03固定连接,从而将两根导线电连接,上述接线端子的缺陷在于:接线端子的两个接线框的结构决定了其占用空间大,并不适用于安装在较小体积的电器设备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占用空间大,不适用于安装在较小体积的电器设备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的接线端子。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U型腔;第一压板,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所述U型腔内,所述第一压板分别与相邻的两条导线贴合接触;螺母,两端具有往外延伸的第一阻挡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上的与所述第一面板或所述第二面板平行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与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限位槽配合,用于限定所述螺母沿所述限位槽上下移动;挡板,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用于限定所述螺母在所述限位槽内的位置,固定安装所述螺母和所述挡板后,所述第二阻挡部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阻挡配合,用于将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螺杆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母上,用于驱动多条所述导线挤压贴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包括:主体部;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倒齿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倒齿结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面板或所述第二面板挂钩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杆组件包括:螺杆,与所述螺母螺接,所述螺杆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二压板,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连接的圆孔,所述螺杆通过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压板铆接,所述第二压板跟随所述螺杆上下移动,用于驱动所述导线挤压贴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导线的接触面呈弧形设置,以增加与所述导线的接触面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板具有与所述导线相匹配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以增加与所述导线的接触面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板两端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配合,防止所述第一压板从所述U型腔内抽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支架的罩壳,所述罩壳包括顶盖,和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的侧面板,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侧面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架的容纳空间,所述罩壳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壁上;球形凸点,设置在所述侧面板内壁的长条凸块上,所述球形凸点与所述安装凹槽配合,从而将所述罩壳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包括支架、第一压板、螺母、挡板和螺杆组件,其中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和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U型腔;第一压板,至少有一个,设置在U型腔内,第一压板分别与相邻的两条导线贴合接触。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将两条导线设置在同一个U型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设置方式占用空间小,且第一压板分别与两条导线贴合接触,增加了导线之间的接触面积,导电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挡板将螺母限定在限位槽内,且螺母的第二阻挡部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阻挡配合,使得螺母与支架固定地更加牢固,同时,固定安装在螺母上的螺杆组件能够更加稳定有效地驱动导线挤压贴紧。2.本技术的接线端子,挡板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倒齿结构,倒齿结构,设置在连接部一端的外壁上,倒齿结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与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挂钩连接。通过设计倒齿结构,并使其与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挂钩连接,使得挡板能够很方便地固定安装在限位槽内,这种安装方式操作简单,快捷方便。3.本技术的接线端子,螺杆组件包括:螺杆,与螺母螺接,螺杆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二压板,中部设置有与第一凸块配合连接的圆孔,螺杆通过第一凸块与第二压板铆接,第二压板跟随螺杆上下移动,用于驱动导线挤压贴紧。由于第二压板和螺杆铆接,只需驱动螺杆,就能使第二压板跟随螺杆一起动作,这种操作方式简单,另外,第二压板增加了螺杆与导线的接触面积,使得螺杆组件的驱动效果更好。4.本技术的接线端子,第一压板两端具有配合部,配合部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配合,防止第一压板从U型腔内抽出。由于第一压板两端的配合部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配合,使得第一压板能够在U型腔内上下移动,而不会从U型腔内抽出,这种安装方式使得第一压板能够更稳定有效地与导线接触。5.本技术的接线端子,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凹槽,设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外壁上;球形凸点,设置在侧面板内壁的长条凸块上,球形凸点与安装凹槽配合,从而将所述罩壳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球形凸点与所述安装凹槽配合,使得罩壳能够很方便地与支架固定安装拆卸,这种安装方式操作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去除罩壳后的立体图。图3是图2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另一立体图。图4是图2中去除导线后的立体图。图5是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螺母的立体图。图7是挡板的立体图。图8是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9是罩壳的立体图。附图标记:01、螺杆组件;02、夹线框;03、接线片;1、支架;11、第一面板;12、第二面板;13、U型腔;14、限位槽;15、安装凹槽;2、第一压板;21、第一弧面;22、第二弧面;23、配合部;3、导线;4、螺母;41、第一阻挡部;42、第二阻挡部;43、螺杆;44、第一凸块;45、第二压板;5、挡板;51、主体部;52、连接部;53、倒齿结构;6、罩壳;61、顶盖;62、侧面板;63、球形凸点;64、长条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技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如图2-6所示,包括:支架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之间的U型腔13;第一压板2,设置在所述U型腔13内,所述第一压板2分别与相邻的两条导线3贴合接触;螺母4,两端具有往外延伸的第一阻挡部4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部41上的与所述第一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之间的U型腔(13);第一压板(2),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所述U型腔(13)内,所述第一压板(2)分别与相邻的两条导线(3)贴合接触;螺母(4),两端具有往外延伸的第一阻挡部(4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部(41)上的与所述第一面板(11)或所述第二面板(12)平行的第二阻挡部(42),所述第一阻挡部(41)与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限位槽(14)配合,用于限定所述螺母(4)沿所述限位槽(14)上下移动;挡板(5),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槽(14)内,用于限定所述螺母(4)在所述限位槽(14)内的位置,固定安装所述螺母(4)和所述挡板(5)后,所述第二阻挡部(42)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阻挡配合,用于将所述螺母(4)与所述支架(1)固定连接;螺杆组件,安装在所述螺母(4)上,用于驱动多条所述导线(3)挤压贴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和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之间的U型腔(13);第一压板(2),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所述U型腔(13)内,所述第一压板(2)分别与相邻的两条导线(3)贴合接触;螺母(4),两端具有往外延伸的第一阻挡部(4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部(41)上的与所述第一面板(11)或所述第二面板(12)平行的第二阻挡部(42),所述第一阻挡部(41)与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限位槽(14)配合,用于限定所述螺母(4)沿所述限位槽(14)上下移动;挡板(5),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槽(14)内,用于限定所述螺母(4)在所述限位槽(14)内的位置,固定安装所述螺母(4)和所述挡板(5)后,所述第二阻挡部(42)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阻挡配合,用于将所述螺母(4)与所述支架(1)固定连接;螺杆组件,安装在所述螺母(4)上,用于驱动多条所述导线(3)挤压贴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包括:主体部(51);连接部(52),与所述主体部(51)固定连接;倒齿结构(5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52)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倒齿结构(5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面板(11)或所述第二面板(12)挂钩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组件包括:螺杆(43),与所述螺母(4)螺接,所述螺杆(43)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44);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