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297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包括一对插口安装座,插口安装座上侧设有前叉套体,前叉套体内部设有凹腔,凹腔内部下端设有第一减振垫,第一减振垫上侧设有第一减振弹簧,第一减振弹簧上侧设有活塞,活塞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杆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侧设有立管,立管内部下端设有第二减振垫,第二减振垫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两侧设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振垫、减振弹簧和连接轴的设置,使前叉具备伸缩的功能,在遇到颠簸路面时,自行车的前叉可以有效地进行减振,缓解了振动,这样使人们骑车时更加的舒适。

Vibration damping front fork for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cycle damping front fork, including a socket moun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socket mounting seat fork fork sleeve body, the slee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cavity,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amping pad, the first damping pa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amping spring, a damping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ston, the pisto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e connecting rod,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first fixing rod, a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rod second, the first fixed rod is provided with a riser, the riser inside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damping pads, second damping pad on sid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shaft,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and third connecting shafts, first connecting shaft,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shaft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a limited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damping pad and a damping spring and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set, the fork with adjustable function, in the face of the bumps, the front fork of the bicycl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vibration, vibration, so that the people ride more comfor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设备,具体是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
技术介绍
自行车,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现在自行车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目前,现有的自行车前叉包括前叉架,一端与前叉架连接,另一端与自行车车把连接的竖杆,竖杆为一条直管,不具备伸缩的功能,遇到颠簸路面时,自行车的龙头会产生震动,手感很不舒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包括一对插口安装座,所述插口安装座上侧设有前叉套体,所述前叉套体内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部下端设有第一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上侧设有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减振弹簧上侧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前叉套体内部的第一连接杆外侧设有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侧设有立管,所述立管内部左右两端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立管内部下端设有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二减振垫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之间设有第三减振弹簧,所述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左右两侧设有限位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口安装座下端设有连接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叉套体前侧上端设有刮泥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四周设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管和第一固定杆之间设有固定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管上端外侧设有安装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减振垫、减振弹簧、活塞和连接轴的设置,使前叉具备伸缩的功能,在遇到颠簸路面时,自行车的前叉可以有效地进行减振,缓解了振动,这样使人们骑车时更加的舒适,手感更加的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包括一对插口安装座1,所述插口安装座1下端设有连接槽,方便车轮的安装和更换,所述插口安装座1上侧设有前叉套体2,所述前叉套体2前侧上端设有刮泥板,可以在你宁大道路上对前轮胎进行有效地刮泥,所述前叉套体2内部设有凹腔4,所述凹腔4内部下端设有第一减振垫5,可以有效地进行缓解压力,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所述第一减振垫5上侧设有第一减振弹簧6,所述第一减振弹簧6上侧设有活塞7,所述活塞7四周设有密封垫,保证华赛的密封性,所述活塞7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前叉套体2内部的第一连接杆8外侧设有第二减振弹簧9,在受到压力是,活塞7向下运动,下不得凹腔4压力增加,且第一减振弹簧6和第二减振弹簧9进行缓冲压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压力进行缓冲,从而保证人们骑车时更加的舒适,所述第一连接杆8上设有第一固定套10,所述第一固定套10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8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套13,所述第一固定杆11上侧设有立管14,所述立管14和第一固定杆11之间设有固定座,保证了立管14和连接杆8的稳定性,所述立管14上端外侧设有安装座,可以安放手电筒记性照明,从而方便黑夜中行驶,所述立管14内部左右两端设有若干限位槽15,所述立管14内部下端设有第二减振垫19,可以进行有效地减振,所述第二减振垫19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18、第二连接轴17和第三连接轴16,所述第一连接轴18和第二连接轴17之间设有第三减振弹簧21,所述第二连接轴17和第三连接轴16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20,所述第一连接轴18、第二连接轴18和第三连接轴16左右两侧设有限位块22,可以健翔有效地减振,且不妨碍设备的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包括一对插口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安装座(1)上侧设有前叉套体(2),所述前叉套体(2)内部设有凹腔(4),所述凹腔(4)内部下端设有第一减振垫(5),所述第一减振垫(5)上侧设有第一减振弹簧(6),所述第一减振弹簧(6)上侧设有活塞(7),所述活塞(7)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前叉套体(2)内部的第一连接杆(8)外侧设有第二减振弹簧(9),所述第一连接杆(8)上设有第一固定套(10),所述第一固定套(10)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8)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套(13),所述第一固定杆(11)上侧设有立管(14),所述立管(14)内部左右两端设有若干限位槽(15),所述立管(14)内部下端设有第二减振垫(19),所述第二减振垫(19)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18)、第二连接轴(17)和第三连接轴(16),所述第一连接轴(18)和第二连接轴(17)之间设有第三减振弹簧(21),所述第二连接轴(17)和第三连接轴(16)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20),所述第一连接轴(18)、第二连接轴(17)和第三连接轴(16)左右两侧设有限位块(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减振前叉,包括一对插口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安装座(1)上侧设有前叉套体(2),所述前叉套体(2)内部设有凹腔(4),所述凹腔(4)内部下端设有第一减振垫(5),所述第一减振垫(5)上侧设有第一减振弹簧(6),所述第一减振弹簧(6)上侧设有活塞(7),所述活塞(7)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前叉套体(2)内部的第一连接杆(8)外侧设有第二减振弹簧(9),所述第一连接杆(8)上设有第一固定套(10),所述第一固定套(10)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8)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套(13),所述第一固定杆(11)上侧设有立管(14),所述立管(14)内部左右两端设有若干限位槽(15),所述立管(14)内部下端设有第二减振垫(19),所述第二减振垫(19)上侧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兴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