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7007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包括移动架、适于驱动所述移动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气缸、固定在移动架上的第二气缸和受第二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吸盘支架,吸盘支架的下面设置有若干吸盘,各吸盘通过吸气管与真空泵连通;吸盘支架的下部固定有至少两根与所述吸盘轴向平行的定位柱,定位柱的下端具有适于与工件上相应位置的对位孔相配合的圆柱部,圆柱部的外径与对位孔的孔径相匹配,圆柱部的底端低于吸盘的底端,并且圆柱部的底端为圆锥形,进一步通过弹簧的设置能够在工件失去吸盘吸力后使工件尽快顺畅的脱离圆柱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可有效提高工件在铆接工位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提高沙发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Workpiece transfer device for material remov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orkpiece transfer device for stripping, including mobile rack, suitable for driving the movable rack cylinder, the first mov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cylinder fixed on the movable frame and the suction cup bracket second cylinder moving driving up and down, a plurality of suckers arranged below the suction cup bracket. Connected with the vacuum pump suction through the suction pipe; the lower suction cup bracket fixed with at least two of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parallel to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ucker,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suitable for cylindrical par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workpiece positioning holes on the aperture diameter, cylindrical part and the positioning holes matching the cylinder bottom the bottom end is lower than the sucke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ylindrical portion is conical, further through the spring is arranged to lose suction cup in the workpiece after the workpiece from the smooth cylindrical part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the position accuracy of the workpiece in the riveting st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so that the production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sofa frame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属于沙发架组装设备结构设计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铆接机也称之为铆钉机,是能用铆钉把若干工件铆接起来的机械装备。而沙发架在生产时就需要将多个工件铆接,因此会使用到铆接机,该铆接机在铆接工件时的大致流程是,将工件按要求摆放在放料工位,由工件转移装置将工件转移到铆接工位后,通过铆接装置进行铆接,铆接完成后输送装置将工件输送至下一工位进行铆接,由于铆接时需要将相铆接的两个工件上的铆钉孔对齐才能顺利完成铆接,对工件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现有的用于铆接机上的工件转移装置包括移动架、适于驱动所述移动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架上的第二气缸和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吸盘支架,所述吸盘支架的下面设置有若干吸盘,所述各吸盘通过吸气管与真空泵连通;在铆接时,先由人工将工件定位在放料工位,然后通过第二气缸带动吸盘支架向下移动使吸盘与工件上表面接触,然后通过真空泵抽真空将工件吸紧,再由第二气缸带动吸盘支架及工件向上升起后由第一气缸使工件转移至铆接工位。由于在操作时需要人工将工件定位在放料工位,而在工件转移装置转移工件时只是将工件进行了平移,因此要保证工件在铆接工位的位置精度首先就需要保证工件在放料工位的位置精度,如果工件的位置精度不能保证则会导致两铆接工件上的铆钉孔不能对齐,进而影响铆钉的穿设,即影响铆接固定效果,而由于现有技术中在放料工位工件的定位完全是人工手动操作,很难避免人为误差,因此工件在铆接工位的位置精度难以保证,因此现有的工件转移装置的结构还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工件转移装置,使用该转移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放料工位人工放置工件时对工件位置精度的要求,并能提高工件在铆接工位的位置精度,并且工件在失去吸盘的吸力后能够快速下落脱离定位柱。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件转移装置,包括移动架、适于驱动所述移动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架上的第二气缸和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吸盘支架,所述吸盘支架的下面设置有若干吸盘,所述各吸盘通过吸气管与真空泵连通;所述吸盘支架的下部固定有至少两根与所述吸盘轴向平行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具有适于与工件上相应位置的对位孔相配合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的外径与所述对位孔的孔径相匹配,所述圆柱部的底端低于所述吸盘的底端,并且所述圆柱部的底端为圆锥形;在所述定位柱下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柱固定,所述弹簧的下端的底端可自由伸缩,所述弹簧在自由状态下,其底端不高于所述圆柱部的底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簧为塔簧,其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所述定位柱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卡槽,所述塔簧的顶端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吸盘支架上固定有适于与所述导向套配合的导向柱。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采用本技术中的结构,该工件转移装置转移工件时,先将工件放在放料工位的预定位置,然后第一气缸驱动吸盘支架移动至放料工位的工件正上方,第二气缸驱动吸盘支架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定位柱和吸盘向下移动,圆柱部的底端先于吸盘底端接触产品,圆柱部插入对应的对位孔的过程中能够对工件的位置进行适量修正,待吸盘与工件相贴后再通过真空泵运行使吸盘吸紧工件,然后工件被转移至铆接工位的预定位置后,真空泵停止运行吸盘撤去对工件的吸力,工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定位柱上脱离,由于定位柱上圆柱部的存在能够在吸盘吸紧前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有利于提高铆接工件在铆接位置的位置精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放料工位人工放置工件时对工件位置精度的要求,这对沙发架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定位柱下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柱固定,所述弹簧的下端的底端可自由伸缩,所述弹簧在自由状态下,其底端不高于所述圆柱部的底端,采用上述结构,在放料工位当所述定位柱下端的圆柱部插入工件上的对位孔的过程中,弹簧的底端与工件上表面相抵并逐渐被压缩,这样一来,当将工件被转移至铆接工位后,工件失去吸盘的吸力,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能使工件尽快顺畅的下落并脱离圆柱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工件转移装置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移动架;2-工件;21-对位孔;3-第二气缸;4-吸盘支架;5-吸盘;6-定位柱;61-圆柱部;62-螺纹部;63-抵挡面;64-卡槽;7-弹簧;8-导向套;9-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一种工件转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移动架1、适于驱动所述移动架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架1上的第二气缸3和受所述第二气缸3驱动上下移动的吸盘支架4,所述吸盘支架4的下面设置有若干吸盘5,所述各吸盘5通过吸气管与真空泵连通;所述吸盘支架4的下部固定有至少两根与所述吸盘5轴向平行的定位柱6,所述定位柱6的下端具有适于与工件2上相应位置的对位孔相配合的圆柱部61,所述圆柱部61的外径与所述对位孔21的孔径相匹配,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低于所述吸盘5的底端,并且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为圆锥形。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工件为板状工件,采用本技术中的结构,该工件转移装置转移工件2时,先将工件2放在放料工位的预定位置,然后第一气缸驱动吸盘支架4移动至放料工位的工件2正上方,第二气缸3驱动吸盘支架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定位柱6和吸盘5向下移动,圆柱部61的底端先于吸盘5底端接触产品,圆柱部61插入对应的对位孔21的过程中能够对工件2的位置进行适量修正,待吸盘5与工件2相贴后再通过真空泵运行使吸盘5吸紧工件,然后工件被转移至铆接工位的预定位置后,真空泵停止运行吸盘5撤去对工件2的吸力,工件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定位柱6上脱离,由于定位柱6上圆柱部61的存在能够在吸盘5吸紧前对工件2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有利于提高铆接工件在铆接位置的位置精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放料工位人工放置工件时对工件位置精度的要求,这对沙发架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定位柱6下部套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柱6固定,所述弹簧7的下端的底端可自由伸缩,所述弹簧7在自由状态下,其底端不高于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换句话说就是弹簧7在自由状态下,弹簧7的底端低于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或者两者底端相平,采用上述结构,在放料工位当所述定位柱6下端的圆柱部61插入工件2上的对位孔21的过程中,弹簧7的底端与工件2上表面相抵并逐渐被压缩,这样一来,当将工件2被转移至铆接工位后,工件2失去吸盘5的吸力,在弹簧7的复位作用下能使工件2尽快顺畅的下落并脱离圆柱部61。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弹簧7优选为轻质弹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7为塔簧,其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在进一步,所述定位柱6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卡槽64(如图3所示),所述塔簧的顶端卡设在所述环形卡槽64内,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将弹簧7快速可靠的固定在定位柱6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盘支架4上成型有螺纹孔,所述定位柱6的顶部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包括移动架(1)、适于驱动所述移动架(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架(1)上的第二气缸(3)和受所述第二气缸(3)驱动上下移动的吸盘支架(4),所述吸盘支架(4)的下面设置有若干吸盘(5),所述各吸盘(5)通过吸气管与真空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支架(4)的下部固定有至少两根与所述吸盘(5)轴向平行的定位柱(6),所述定位柱(6)的下端具有适于与工件(2)上相应位置的对位孔(21)相配合的圆柱部(61),所述圆柱部(61)的外径与所述对位孔(21)的孔径相匹配,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低于所述吸盘(5)的底端,并且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为圆锥形,在所述定位柱(6)下部套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柱(6)固定,所述弹簧(7)的下端的底端可自由伸缩,所述弹簧(7)在自由状态下,其底端不高于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脱料的工件转移装置,包括移动架(1)、适于驱动所述移动架(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移动架(1)上的第二气缸(3)和受所述第二气缸(3)驱动上下移动的吸盘支架(4),所述吸盘支架(4)的下面设置有若干吸盘(5),所述各吸盘(5)通过吸气管与真空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支架(4)的下部固定有至少两根与所述吸盘(5)轴向平行的定位柱(6),所述定位柱(6)的下端具有适于与工件(2)上相应位置的对位孔(21)相配合的圆柱部(61),所述圆柱部(61)的外径与所述对位孔(21)的孔径相匹配,所述圆柱部(61)的底端低于所述吸盘(5)的底端,并且所述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忠强孙夕启储伟忠费少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美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