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83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突破了传统隔震支座“单道设防”和不能抵抗竖向地震作用的局限性,体现了结构“多道设防”和“可复位、可更换”的隔震思想,延续了抵抗极罕遇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耗能阶段,大大提高了支座的安全性。同时具有适应竖向地震作用和“可复位、可更换”功能,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传统隔震支座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且工作机理明确,构件简单,便于实施制作,弥补了传统隔震支座在抵御极罕遇地震作用时的不足、保证整体隔震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安全、做到安全与效益并存。

A new type of high safety isolation bearing suitable for super large earthquak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solation, has a high degree of safety isolation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large earthquake,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bearings \defence\ and can not resist the vertical earthquake, reflects the structure of \multiple protection\ and \reduction and replacement\ isolation thought,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liding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stage against extremely rare earthquake, greatly improves the safety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has to adapt to the vertical earthquake and \reduction and replacement\ function, so tha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bearings do not have,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clear, simple structure, easy implementation, make up the traditional bearings in rare earthquake resist extremely insufficient, the effects of ensuring the overall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bearings of the safety, security and benefits do exi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隔震技术因概念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减震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建筑安装有隔震支座,但现有技术中安装有隔震支座的隔震建筑仅有隔震支座这一道安全防线,且常用的隔震支座对竖向地震的抵抗能力较弱,当隔震层遭受极罕遇超大地震或竖向地震作用时,隔震支座极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极限变形而无法继续使用,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整个建筑物的毁灭。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在极罕遇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下可发挥其隔震和复位功能的隔震支座,具有“多道设防”以及“可复位、可更换”的多重保险思想来应对极罕遇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从而保证极罕遇地震及竖向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和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力学性能简单、工作机理明确、施工和维修方便易行、不显著增加工程造价、可以适用于极罕遇超大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具有“多道防线”和“可复位、可更换”的新型超大震高安全度隔震支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包括导轨钢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钢板上的滑动钢梁,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钢梁上的滑动支墩,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支墩上的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所述导轨钢板上设置有若干X向导轨,所述滑动钢梁滑动设置在所述X向导轨上,且所述滑动钢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X向导轨平行的X向复位弹簧,所述X向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钢梁连接,另一端与导轨钢板连接;所述滑动钢梁上设置有若干Y向导轨,所述滑动支墩滑动设置在所述Y向导轨上,且所述滑动支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Y向导轨平行的Y向复位弹簧,所述Y向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支墩连接,另一端与滑动钢梁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X向导轨与Y向导轨相互垂直。其中,所述X向导轨至少包括两条,在X向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立封板,所述滑动钢梁两侧的X向复位弹簧的分别与两端的侧立封板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钢梁的底部设置有马牙槎状结构,该马牙槎状结构的通槽扣设放置在所述X向导轨上,该马牙槎状结构的凸起伸入相邻X向导轨之间的X向凹槽内。其中,所述X向复位弹簧设置在X向凹槽内,滑动钢梁的两侧以及两端的侧立封板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X向复位弹簧的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X向导轨、马牙槎状结构的侧壁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或摩擦滑移面板。其中,所述滑动支墩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橡胶隔震支座的螺栓孔,底部设置有T状结构或马牙槎状结构,相邻的Y向导轨之间构成用于容置所述T状结构或马牙槎状结构的Y向凹槽。进一步的,所述Y向导轨、T状结构或马牙槎状结构的侧壁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或摩擦滑移面板。进一步的,所述Y向复位弹簧设置在Y向凹槽内,滑动支墩的两侧以及滑动钢梁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Y向复位弹簧的连接装置。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X向导轨与滑动钢梁之间、Y向导轨与滑动支墩之间均设置有摩擦副。进一步的,所述X向导轨、Y向导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放所述摩擦副的浅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基于“多道设防”的隔震思想,使得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未达到目标剪切位移之前,即摩擦层未达到界限摩擦力之前,由摩擦力固定滑动钢梁、滑动支墩和导轨钢板之间的相对位移,此时由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发挥“第一道隔震防线”的作用;当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达到目标剪切位移时,即摩擦截面的摩擦力超过界限摩擦力时,滑动支墩、滑动钢梁和导轨钢板之间的“第二道隔震防线”开始启动,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运动一起协同抵抗极罕遇超大地震作用,从而保证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橡胶隔震支座和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2)当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遭受竖向地震作用时,导轨钢板、滑动钢梁和滑动支墩之间的摩擦滑移接触面可产生上下方向的提离效应,避免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受拉损坏,从而保证竖向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安全。3)当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开始滑移运动时,X向及Y向复位弹簧提供相应的复位力,从而在滑移位移过大时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具有相应的“可复位”功能。4)根据不同的性能设计目标,可以设计不同摩擦系数,仅需调整更换构件摩擦凹槽内的摩擦副的具体材料即可实现,从而使支座具有相应的“可更换”功能。5)根据不同的性能设计目标,可以设计不同的复位力,仅需调整更换构件不同刚度的复位弹簧即可实现,从而使支座具有相应的“可更换”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新型超大震高安全度隔震支座突破了传统隔震支座“单道设防”和不能抵抗竖向地震作用的局限性,体现了结构“多道设防”和“可复位、可更换”的隔震思想,延续了抵抗极罕遇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耗能阶段,大大提高了支座的安全性。同时具有适应竖向地震作用和“可复位、可更换”功能,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传统隔震支座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且工作机理明确,构件简单,便于实施制作,弥补了传统隔震支座在抵御极罕遇地震作用时的不足、保证整体隔震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安全、做到安全与效益并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轨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的滑动支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包括导轨钢板1,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钢板1上的滑动钢梁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钢梁2上的滑动支墩3,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支墩3上的橡胶隔震支座4,其中:所述导轨钢板1上设置有若干X向导轨5,所述滑动钢梁2滑动设置在所述X向导轨5上,且所述滑动钢梁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X向导轨5平行的X向复位弹簧6,所述X向复位弹簧6的一端与滑动钢梁2连接,另一端与导轨钢板1连接;所述滑动钢梁2上设置有若干Y向导轨7,所述滑动支墩3滑动设置在所述Y向导轨7上,且所述滑动支墩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Y向导轨7平行的Y向复位弹簧8,所述Y向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滑动支墩3连接,另一端与滑动钢梁2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X向导轨5与Y向导轨7相互垂直,分别实现在纵、横方向的滑动调节。本专利技术基于“多道设防”的隔震思想,使得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4未达到目标剪切位移之前,即摩擦层未达到界限摩擦力之前,由摩擦力固定滑动钢梁2、滑动支墩3和导轨钢板1之间的相对位移,此时由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4发挥“第一道隔震防线”的作用;当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4达到目标剪切位移时,即摩擦截面的摩擦力超过界限摩擦力时,滑动支墩3、滑动钢梁2和导轨钢板1之间的“第二道隔震防线”开始启动,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4和摩擦运动一起协同抵抗极罕遇超大地震作用,从而保证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橡胶隔震支座4和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当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遭受竖向地震作用时,导轨钢板1、滑动钢梁2和滑动支墩3之间的摩擦滑移接触面可产生上下方向的提离效应,避免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4受拉损坏,从而保证竖向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安全。当上部的橡胶隔震支座4开始滑移运动时,X向复位弹簧6及Y向复位弹簧8分别提供相应的复位力,从而在滑移位移过大时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钢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钢板上的滑动钢梁,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钢梁上的滑动支墩,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支墩上的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所述导轨钢板上设置有若干X向导轨,所述滑动钢梁滑动设置在所述X向导轨上,且所述滑动钢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X向导轨平行的X向复位弹簧,所述X向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钢梁连接,另一端与导轨钢板连接;所述滑动钢梁上设置有若干Y向导轨,所述滑动支墩滑动设置在所述Y向导轨上,且所述滑动支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Y向导轨平行的Y向复位弹簧,所述Y向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支墩连接,另一端与滑动钢梁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X向导轨与Y向导轨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钢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钢板上的滑动钢梁,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钢梁上的滑动支墩,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支墩上的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所述导轨钢板上设置有若干X向导轨,所述滑动钢梁滑动设置在所述X向导轨上,且所述滑动钢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X向导轨平行的X向复位弹簧,所述X向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钢梁连接,另一端与导轨钢板连接;所述滑动钢梁上设置有若干Y向导轨,所述滑动支墩滑动设置在所述Y向导轨上,且所述滑动支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Y向导轨平行的Y向复位弹簧,所述Y向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支墩连接,另一端与滑动钢梁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X向导轨与Y向导轨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导轨至少包括两条,在X向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立封板,所述滑动钢梁两侧的X向复位弹簧的分别与两端的侧立封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钢梁的底部设置有马牙槎状结构,该马牙槎状结构的通槽扣设放置在所述X向导轨上,该马牙槎状结构的凸起伸入相邻X向导轨之间的X向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超大震的新型高安全度隔震支座,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滕晓飞金建敏刘彦辉和雪峰徐凯刘晗张亚飞龙耀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