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37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一壳体;一电机,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一定子和一转子;一偏心曲轴,偏心曲轴包括一长轴部以及一偏心部,长轴部联接到电机的转子以传递旋转力;一泵体,包括一静涡盘和一动涡盘;一前壳,连接在壳体的第一端;一热保护器,设置在静涡盘的第二侧与前壳之间;一后壳,后壳的第一侧连接在壳体的第二端;以及一控制板,设置于后壳的第二侧,控制板通过壳体内的导线与热保护器连接,导线穿过静涡盘的贯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消除热保护器连接在壳体外侧的安全隐患,提高热保护器的可靠性及测量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将排气温度热保护器内置于压缩机内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车用涡旋压缩机为卧式结构,目前的排气温度热保护器设在高压腔壳体外侧,通过热保护器外部的铁片与壳体孔洞的过盈压入的方式进行安装,再通过线束连接到整车的控制板上。由于整车的行驶路况及环境等优劣不一,从外侧连接容易造成线束的破坏,且当前的安装方式无法保证在颠簸的过程中热保护器不会脱落或失效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可以消除热保护器连接在壳体外侧的安全隐患,提高热保护器的可靠性及测量准确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一壳体;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一定子和一转子;一偏心曲轴,所述偏心曲轴包括一长轴部以及一偏心部,所述长轴部联接到所述电机的转子以传递旋转力;一泵体,包括一静涡盘和一动涡盘,所述偏心曲轴的偏心部可旋转地插入且贯穿所述动涡盘的第一侧,所述动涡盘的第二侧和所述静涡盘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涡卷,所述静涡盘还具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联通所述静涡盘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一前壳,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一热保护器,设置在所述静涡盘的第二侧与所述前壳之间;一后壳,所述后壳的第一侧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以及一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后壳的第二侧,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壳体内的导线与所述热保护器连接,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静涡盘的贯穿孔。优选地,所述定子设有一导线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导线孔。优选地,还包括一O型圈,设置于所述静涡盘的第一侧的贯穿孔处,所述导线穿过所述O型圈,所述O型圈密封所述。优选地,还包括一副轴承,套接在所述偏心曲轴的长轴部,所述副轴承的外壁连接于所述后壳的第一侧。优选地,还包括一固定支架,套接在所述偏心曲轴上,并连接于所述壳体中。优选地,还包括一主轴承,所述主轴承的外壁套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内壁套接所述偏心曲轴。优选地,所述偏心曲轴还包括一肩台,设置在所述长轴部与偏心部之间,所述主轴承套接所述肩台。优选地,还包括一十字滑环,套接在所述偏心曲轴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静涡盘之间。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为圆柱形。由于使用了以上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可以消除热保护器连接在壳体外侧的安全隐患,提高热保护器的可靠性及测量准确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专利技术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偏心曲轴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静涡盘的前表面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静涡盘的后表面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后壳2控制板3定子4转子5偏心曲轴51长轴部52偏心部53肩台6主支架7前壳8壳体9动涡盘91装配导向段10静涡盘101固定涡卷102螺纹孔11主轴承12十字滑环13副轴承14O型圈15热保护器16导线20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专利技术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偏心曲轴的剖面图。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20,包括:壳体8、电机、偏心曲轴5、泵体、前壳7、热保护器15、后壳1以及控制板2。电机设置在壳体8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一定子3和一转子4。偏心曲轴5包括一长轴部51、一偏心部52以及一肩台53,肩台53设置在长轴部51与偏心部52之间,长轴部51联接到电机的转子4以传递旋转力。泵体包括一静涡盘10和一动涡盘9,偏心曲轴5的偏心部52可旋转地插入且贯穿动涡盘9的第一侧,动涡盘9的第二侧和静涡盘10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涡卷,静涡盘10还具有一贯穿孔102,贯穿孔102联通静涡盘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前壳7连接在壳体8的第一端。热保护器15设置在静涡盘10的第二侧与前壳7之间。后壳1的第一侧连接在壳体8的第二端。控制板2设置于后壳1的第二侧,控制板2通过壳体8内的导线16与热保护器15连接,导线16穿过静涡盘10的贯穿孔102。本实施例中的贯穿孔102可以是螺纹孔,热保护器15螺接在该螺纹孔,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本专利技术中的热保护器15具体是指一个安装在排气腔内的检测排气腔温度的温控探头,温控探头通过导线16穿过压缩机的内部部件(包括动涡盘、静涡盘、支架电机等等)连接到设置在吸气腔内的主板电路,主板电路中有负责温控的电路,从而实现排气腔温度的的监控。定子3设有一导线孔,导线穿过导线孔。静涡盘10的第一侧的贯穿孔102处设置O型圈17,导线16穿过O型圈17,O型圈17密封。保证高低压腔不会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热保护器从压缩机内部连接至控制板上,这样就能够保证热保护器更准确的测量排气腔内的温度,同时热保护器及导线16将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保证其可靠性和测量准确性。在一个优选方案中,副轴承13套接在偏心曲轴5的长轴部51,副轴承13的外壁连接于后壳1的第一侧。固定支架6套接在偏心曲轴5上,并连接于壳体8中。固定支架6具有一个贯穿孔(图中未示出),该贯穿孔对应静涡盘10的贯穿孔102,导线16穿过上述贯穿孔。主轴承11的外壁套接于固定支架6,内壁套接偏心曲轴5。主轴承11套接偏心曲轴5的肩台53。十字滑环12套接在偏心曲轴5上,设置在固定支架6与静涡盘10之间。壳体8的内部空间为圆柱形。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碰到各种恶劣的外部环境,可能会对热保护器产生影响导致测量不准甚至于失效,而本专利技术中的热保护器15设置在压缩机内部,能保证热保护器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由于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采用平动方式运行以及采用径向和轴向柔性设计,因此具有很小的线速度和接触应力,所以将热保护器接线移至壳体内部不会对热保护器线束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热保护器的测量上的不准确或失效。本专利技术中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安装方式的具体方案可以考虑将热保护器通过螺纹孔安装在静涡盘排气腔处,并安装O型圈保证高低压腔不会连通,在保证不影响涡盘运转的情况下,对排气温度进行探测,线束则通过静涡盘与支架的贯穿孔,穿过壳体与定子组件的流通口连接至后壳处的控制板进行温度的保护。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可以消除热保护器连接在壳体外侧的安全隐患,提高热保护器的可靠性及测量准确性。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2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8);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8)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一定子(3)和一转子(4);一偏心曲轴(5),所述偏心曲轴(5)包括一长轴部(51)以及一偏心部(52),所述长轴部(51)联接到所述电机的转子(4)以传递旋转力;一泵体,包括一静涡盘(10)和一动涡盘(9),所述偏心曲轴(5)的偏心部(52)可旋转地插入且贯穿所述动涡盘(9)的第一侧,所述动涡盘(9)的第二侧和所述静涡盘(10)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涡卷,所述静涡盘(10)还具有一贯穿孔(102),所述贯穿孔(102)联通所述静涡盘(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一前壳(7),连接在所述壳体(8)的第一端;一热保护器(15),设置在所述静涡盘(10)的第二侧与所述前壳(7)之间;一后壳(1),所述后壳(1)的第一侧连接在所述壳体(8)的第二端;以及一控制板(2),设置于所述后壳(1)的第二侧,所述控制板(2)通过所述壳体(8)内的导线(16)与所述热保护器(15)连接,所述导线(16)穿过所述静涡盘(10)的贯穿孔(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2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8);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8)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一定子(3)和一转子(4);一偏心曲轴(5),所述偏心曲轴(5)包括一长轴部(51)以及一偏心部(52),所述长轴部(51)联接到所述电机的转子(4)以传递旋转力;一泵体,包括一静涡盘(10)和一动涡盘(9),所述偏心曲轴(5)的偏心部(52)可旋转地插入且贯穿所述动涡盘(9)的第一侧,所述动涡盘(9)的第二侧和所述静涡盘(10)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涡卷,所述静涡盘(10)还具有一贯穿孔(102),所述贯穿孔(102)联通所述静涡盘(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一前壳(7),连接在所述壳体(8)的第一端;一热保护器(15),设置在所述静涡盘(10)的第二侧与所述前壳(7)之间;一后壳(1),所述后壳(1)的第一侧连接在所述壳体(8)的第二端;以及一控制板(2),设置于所述后壳(1)的第二侧,所述控制板(2)通过所述壳体(8)内的导线(16)与所述热保护器(15)连接,所述导线(16)穿过所述静涡盘(10)的贯穿孔(1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3)设有一导线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导线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卧式涡旋压缩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怡墨丁洪亮王智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