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管及应用该进气管的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36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管及应用该进气管的消声器,进气管包括一端密封设置的外管、活动套接于外管内并沿外管轴向与外管滑移连接的内管、以及设置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用于将内管复位的复位件,内管靠近外管密封端的一端密封设置;外管靠近其密封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内管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形成出气孔,当内管沿着进气方向移动时,出气孔逐渐变大;进气管的出气孔大小可随着尾气流速的大小而变化,从而适应于不同流速的尾气对不同出气孔的大小,提高了尾气的降噪性能和排气性能;导流凸起的作用可改变尾气的部分流向,使得通过出气孔的气流能够发生碰撞,进一步降低尾气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管及应用该进气管的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噪音处理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进气管及应用该进气管的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值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在机动设备上一般都设置有消声器,消声器一般设置在机动设备的发动机或发电机的排气管后。现有的消声器包括呈圆柱状的筒体,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小孔;出气管一端与进气管位于筒体内部一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筒体外侧,且与进气管连通一端沿其周向同样均匀设置有若干小孔。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过进气管、出气管上的小孔的分流、以及分流后的废气在筒体内的碰撞作用可改变原气流的声频,从而降低排气管排出废气时的噪音。进气管上小孔的孔径大小与消声器的消声性能息息相关。现有的消声器进气管上的小孔孔径是一定的,但是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废气与发动机的运转速度相关,所以当发动机运转速度变大时,单位时间排出的废气量变大,而进气管上的小孔大小一定,废气通入进气管后排放不通畅,部分废气仍留在发动机内,到了下一个进气行程时,由于发动机中有较多的废气,新的油气混合气不仅变稀,而且不纯,它既有燃油、空气,又有燃烧废气,所以当火花塞点火时,火焰传播和燃烧速度缓慢,燃烧拖的时间延长,形成“放炮”,同时易烧坏发动机;若是一开始便将进气管上的小孔孔径设置较大,消声效果会较差,所以小孔的孔径大小是较为重要的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进气管,进气管上的孔径可调以适应不同流速的尾气,以提高消声器的消声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气管,包括一端密封设置的外管、活动套接于所述外管内并沿所述外管轴向与所述外管滑移连接的内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用于将所述内管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内管靠近所述外管密封端的一端密封设置;所述外管靠近其密封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内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出气孔,当所述内管沿着进气方向移动时,所述出气孔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流速变大,即单位时间排出的尾气量变大时,气流作用在内管密封端上的作用力变大,且该作用力的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所以内管在增大的作用力的驱动下,沿着外管轴向移动,使得内管的第一通孔随着内管移动,而由于外管的位置不动,所以第二通孔的位置不变,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的出气孔逐渐变大,以适应较大的气流,使得尾气能够顺畅的通过进气管;一旦气流变小,内管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出气孔变小,能够更加适应于尾气的流速,提高消声器的消声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于垂直于所述外管母线方向的截面沿着进气方向变大,所述第二通孔于垂直于所述外管母线方向的截面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的最大截面;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内管密封端的孔壁于所述外管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沿着进气方向逐渐变大,当从排气管排出的气流变大时,内管在尾气的推动作用下移动,使得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形成的出气孔逐渐变大,提高了整个进气管的出气面积,利于将发动机产生的尾气排出,同时又使得该出气孔的大小能够适应于不同气流大小的尾气,防止额外的噪声产生。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能够沿着滑槽方向移动,使得内管能够在设定方向运动,第二通孔能够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改变出气孔的大小。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包括连接所述内管密封端和所述外管密封端的弹性胶块或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胶块或弹簧较为常见,且成本较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软质弹性管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质弹性管道的设置使得通入内管的尾气不会进入内管和外管之间,可防止气体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额外的噪音,降低在进气管产生的额外噪音。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弹性管道内壁上设置有导流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气从内管的第二通孔进入软质弹性管道内,在导流凸起的作用下,部分尾气的流向发生变化,与其旁边的尾气发生冲撞,减弱尾气的排出的速率,降低噪声的产生。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凸起设置于所述软质弹性管道靠近所述外管密封端一侧,且所述导流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导流凸起朝向所述内管一侧与尾气通入方向呈钝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凸起位于软质弹性管道内部的朝向随着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移动发生变化,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越大,即尾气流速变大时,靠近密封端一侧的导流凸起越倾斜,使得尾气经过导流凸起的作用后与其余尾气碰撞的更加厉害,提高了降噪的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吸音棉,且所述吸音棉仅与外管或者内管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棉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降噪的性能,且由于吸音棉仅与内管或外管连接,所以不会影响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运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气管道的消声器,进气管上的孔径可调以适应不同流速的尾气,减少额外产生的噪声,提高消声器的消音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声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均设置有如目的一中所述的进气管,所述外管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与发动机排气管弹性连接,所述筒体内密封设置有两块隔板,将所述筒体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一端的进气管的所述出气孔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另一端的进气管的所述出气孔位于第三腔室和第二腔室内;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并延伸至所述筒体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排出尾气后,在尾气的作用下内管会发生偏移,内管与发动机排气管弹性连接可满足偏移量;通过进气管的气流分散作用,可降低尾气噪音,降噪处理后的尾气通过排气管排至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进气管的出气孔大小可随着尾气流速的大小而变化,从而适应于不同流速的尾气对不同出气孔的大小,提高了发动机尾气的降噪性能和排气性能;2、导流凸起的作用可改变尾气的部分流向,使得通过出气孔的气流能够发生碰撞,进一步降低尾气产生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进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进气管沿其中垂面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图6为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气管;2、外管;3、内管;4、复位件;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出气孔;8、滑块;9、软质弹性管道;10、导流凸起;11、滑槽;12、筒体;13、隔板;14、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16、第三腔室;17、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进气管1,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一端密封设置的外管2、活动套接于外管2内并沿外管2轴向与外管2滑移连接的内管3,外管2靠近其密封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5,参照图3和图4,内管3开设有与第一通孔5相对应的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进气管及应用该进气管的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密封设置的外管(2)、活动套接于所述外管(2)内并沿所述外管(2)轴向与所述外管(2)滑移连接的内管(3)、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管(3)和外管(2)之间的用于将所述内管(3)复位的复位件(4),所述内管(3)靠近所述外管(2)密封端的一端密封设置;所述外管(2)靠近其密封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内管(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5)相对应的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6)配合形成出气孔(7),当所述内管(3)沿着进气方向移动时,所述出气孔(7)逐渐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密封设置的外管(2)、活动套接于所述外管(2)内并沿所述外管(2)轴向与所述外管(2)滑移连接的内管(3)、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管(3)和外管(2)之间的用于将所述内管(3)复位的复位件(4),所述内管(3)靠近所述外管(2)密封端的一端密封设置;所述外管(2)靠近其密封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内管(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5)相对应的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6)配合形成出气孔(7),当所述内管(3)沿着进气方向移动时,所述出气孔(7)逐渐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于垂直于所述外管(2)母线方向的截面长度沿着进气方向变大,所述第二通孔(6)于垂直于所述内管(3)母线方向的截面长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通孔(5)的最大截面长度;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通孔(6)靠近所述内管(3)密封端的孔壁于所述外管(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11),所述内管(3)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11)滑移配合的滑块(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包括连接所述内管(3)密封端和所述外管(2)密封端的弹性胶块或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斯瑞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