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4406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0:16
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无接头带(30)的制造中,以满足规定的条件式的方式,在第一带(3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接合第二带(32)和第三带(33),在将接合部(P)、(Q)的凹凸平坦化后切割第二带(32)中的与第一带(31)的接合侧相反侧的端部(32b)和第三带(33)中的与第一带(31)的接合侧相反侧的端部(33b),由此制造比第一带(31)宽度宽的无接头带(30)。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non joint belt

No joint belt use film in optical thin film by solution salivation film forming method in manufacturing (30), to meet the conditions specified in style, in the area (31) at both ends of the width direction are joined with second (32) and third (33), will engage in the Department (P), (Q) the asperity flattening after cutting with second (32) in the first zone (31) at the end of the side opposite to the side of the joint (32b) and third (33) in the first zone (31) at the end of the side opposite to the side of the junction (33b). The manufacturing belt (31) than the first endless belt width (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将包括树脂、溶剂的浓液流延在作为金属支承体的无接头带上,并使其在无接头带上干燥来形成网状物。然后,在将该网状物从无接头带剥离后,使其延伸、干燥而成为光学薄膜。进行过制膜的光学薄膜最终以辊状收卷。这样制膜的光学薄膜被应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的保护薄膜。近年,伴随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屏幕化,要求宽幅的光学薄膜的制膜。在制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例如2000mm以上的光学薄膜的情况下,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为了与那样的光学薄膜的制膜对应,也期望使用宽度为2000mm以上的带,作为无接头带。宽度超过大约2000mm的带,能够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在成为基准的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接合(例如熔接)其它的带来得到。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83083号公报(参照第45段、图6等)然而,在如上述那样,接合三个带来形成宽幅的一个带时,若在接合部存在凹凸,则该凹凸被转印至制膜的薄膜而成为薄膜故障。因此,需要通过研磨、敲击接合部来将接合部平坦化。但是,我们知道,若如上述那样将接合部平坦化,则带的最外端部的变形量变大。推测这是因为:在研磨、敲击接合部时产生的振动以接合部为起点传递至最外端部侧,另外,由于带的最外端部是自由端,因此,与作为固定端的接合部相比,带的最外端部容易产生振动、容易发生变形(容易起伏)。若像这样,带的最外端部的变形量较大(例如若带的最外端部相对于中央部的高度增大),则在使用上述带来制作光学薄膜的工序中,例如,在将用于使网状物干燥的热风吹到带上时,热风并不会均匀地吹到带的中央部和端部上,其结果,在带上的网状物的干燥过程中,会在宽度方向产生不均。这成为在所制膜的光学薄膜的宽度方向产生膜厚不均,光学薄膜的生产性降低的原因。因此,即使在接合三个带来制造宽幅的一个带的情况下,也期望使带的最外端部的变形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即使在接合三个带来制造宽幅的无接头带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最外端部的变形量较小的无接头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侧面所涉及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是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的方式,在第一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接合第二带和第三带,在将接合部的凹凸平坦化后,切割上述第二带和第三带中的与上述第一带进行接合的接合侧处于相反侧的各自端部,由此制造比上述第一带宽度宽的上述无接头带。即,(1)2000mm≤W≤3140mm(2)1.06≤W/W0≤1.57(3)0.05≤C/A≤0.4,并且,0.05≤D/B≤0.4(4)C/A≤(-10/3)×(W/W0)+317/60,并且,D/B≤(-10/3)×(W/W0)+317/60(5)C/A≥-20×(W/W0)+21.6,并且,D/B≥-20×(W/W0)+21.6,其中,W:无接头带的最终宽度(mm)W0:第一带宽度(mm)A:第二带宽度(mm)B:第三带宽度(mm)C:第二带的切割宽度(mm)D:第三带的切割宽度(mm)。根据上述的制造方法,通过以满足条件式(1)~(5)的方式制造无接头带,能够得到宽幅且最外端部的变形量较小的无接头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制造装置的概要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上述光学薄膜的制膜时使用的支承体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作为上述支承体的无接头带的制造工序的流程的流程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规定上述无接头带的各部分的长度的参数的说明图。图5是将在实施例中得到的值描绘在坐标平面上而成的说明图。图6是附加了带的长边方向的位置信息的上述无接头带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上述无接头带的其它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附图标记:30…无接头带;31…第一带;32…第二带;32b…端部;33…第三带;33b…端部;41…辅助辊;P…接合部;Q…接合部;V…位置信息。具体实施方式若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的一方式进行说明,则如以下那样。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数值范围记载为A~B的情况下,在该数值范围包括下限A和上限B的值。应予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沿支承体或者薄膜的平面的面内,与支承体或者薄膜的输送方向(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是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以下,在对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进行说明。〔光学薄膜的制膜方法〕图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制造装置1的概要构成的说明图。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使包括树脂和溶剂的浓液从流延模流延在走行的支承体上,使浓液在支承体上干燥,并在将流延膜(网状物)从支承体上剥离之后,使网状物延伸、干燥,来制膜薄膜。以下,对采用溶液流延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浓液调制工序)在未图示的调制部,调制流延在支承体3(无接头带)上的浓液。(流延、干燥、剥离工序)接下来,将由调制部调制完成的浓液从流延模2流延在支承体3上。然后,将作为一边由支承体3进行输送一边进行干燥而形成的流延膜的网状物5,从支承体3剥离。更加具体地说,如以下这样。使由调制部调制完成的浓液经由加压型定量齿轮泵等,通过导管输送至流延模2,并使浓液从流延模2流延至无限移送的由旋转驱动不锈钢制无接头带构成的支承体3上的流延位置,由此,在支承体3上形成作为流延膜的网状物5。支承体3被一对辊3a、3b和位于这些辊间的多个辊(未图示)保持。在辊3a、3b的一者或者双方,设置有向支承体3提供张力的驱动装置(未图示),由此,支承体3在被施加张力而张紧的状态下使用。在支承体3上加热由流延在支承体3上的浓液形成的网状物5,使溶剂蒸发,直至网状物5能够通过剥离辊4从支承体3剥离。使溶剂蒸发的方法,包括从网状物侧吹风的方法、从支承体3的背面通过液体导热的方法、通过辐射热量从正背面导热的方法等,只要适当地单独或者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即可。在使网状物5干燥固化或者冷却凝固,直至成为网状物5能够从支承体3上剥离的膜强度后,使网状物5具有自我支承性并在该状态下通过剥离辊4剥离。应予说明,优选剥离时刻的支承体3上的网状物5的残留溶剂量根据干燥的条件的强弱、支承体3的长度等而为50~120质量%的范围。在残留溶剂量更多的时刻剥离的情况下,网状物5一旦过于柔软,则损害剥离时平面性,容易产生由剥离张力引起的皱褶、纵条纹,因此,根据经济速度与品质的兼顾,决定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应予说明,残留溶剂量通过下述式来定义。残留溶剂量(质量%)=(网状物的加热处理前质量-网状物的加热处理后质量)/(网状物的加热处理后质量)×100在此,测定残留溶剂量时的加热处理表示以115℃进行1小时的加热处理。(延伸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从支承体3剥离的网状物5通过拉幅机6延伸。作为此时的延伸方向,是薄膜输送方向(MD方向;MachineDirectio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的方式在第一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接合第二带和第三带,并在将接合部的凹凸平坦化后切割上述第二带和第三带中的与上述第一带的接合侧相反侧的各端部,由此制造比上述第一带宽度宽的上述无接头带,(1)2000mm≤W≤3140mm(2)1.06≤W/W0≤1.57(3)0.05≤C/A≤0.4,并且,0.05≤D/B≤0.4(4)C/A≤(‑10/3)×(W/W0)+317/60,并且,D/B≤(‑10/3)×(W/W0)+317/60(5)C/A≥‑20×(W/W0)+21.6,并且,D/B≥‑20×(W/W0)+21.6,其中,W:无接头带的最终宽度,单位为mmW0:第一带宽度,单位为mmA:第二带宽度,单位为mmB:第三带宽度,单位为mmC:第二带的切割宽度,单位为mmD:第三带的切割宽度,单位为mm。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9 JP 2016-0650541.一种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采用溶液流涎制膜法进行的光学薄膜的制膜中使用的无接头带的制造方法,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的方式在第一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接合第二带和第三带,并在将接合部的凹凸平坦化后切割上述第二带和第三带中的与上述第一带的接合侧相反侧的各端部,由此制造比上述第一带宽度宽的上述无接头带,(1)2000mm≤W≤3140mm(2)1.06≤W/W0≤1.57(3)0.05≤C/A≤0.4,并且,0.05≤D/B≤0.4(4)C/A≤(-10/3)×(W/W0)+317/60,并且,D/B≤(-10/3)×(W/W0)+317/60(5)C/A≥-20×(W/W0)+21.6,并且,D/B≥-20×(W/W0)+21.6,其中,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博文村上隆南条崇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