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644259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包括螺杆,螺杆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配合有第一螺母、套筒、导向柱、挡盖、套杆;套杆一端设有内六角套头;套杆另一端设有第二螺母;套筒一端面设有堵板,堵板中心开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第一贯通孔;导向柱一端面设有第一导柱;导向柱沿轴向开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第二贯通孔;导向柱与套筒滑动配合;挡盖一端面设有第二导柱;挡盖沿轴向开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第三贯通孔;第二导柱和第一导柱与一轴套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挡盖、螺杆、套筒三个部件实现将轴套与待装配部件的孔过盈配合,通过机械的挤压使得轴套转配到孔内,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Pull rod of sleeve shaft based on interference fit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ull rod of a shaft sleeve based on interference fit and an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assembly technology. The screw comprises a screw, one end to the other end are matched with a first nut, sleeve, a guide post, retaining cover, sleeve rod; the sleeve rod end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six angle hea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ets of rod nut; one end of th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blocking plate and the block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wit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screw clearance the guide column; one end fa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pillar; a guide column opened with screw gap second through hol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with the guide column and the sliding sleeve; the retaining cov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second guide posts; retaining cap are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with screw gap third through hole; second guide pillar and guide pillar and the first a sliding sleeve. The retaining cap and screw sleeve, three parts will be part of the assembly sleeve and the hole interference fit by mechanical compression makes the sleeve transferred to the ho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simple structure,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具体用于轴套与孔位的过盈配合。
技术介绍
轴套是套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是滑动轴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轴套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轴套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轴颈表面受到胀套的挤压力和复合机械力的作用,将导致其永久性变形,直径或缩减0.1mm~0.3mm。进而导致机械胀紧配合力度达不到要求的缩紧力,轴套与主轴之间出现配合间隙,引起了轴套的磨损。对于轴套与孔位的配合,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由于,轴套与部件上的孔位配合采用一般徒手安装或敲打安装,造成安装困难、轴套结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通过挡盖、螺杆、套筒三个部件实现将轴套与待装配部件的孔过盈配合,通过机械的挤压使得轴套转配到孔内,解决了现有的轴套与孔位的过盈配合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配合有第一螺母、套筒、导向柱、挡盖、套杆;所述套杆一端设有内六角套头;所述套杆另一端设有第二螺母;所述套筒一端面设有堵板,所述堵板中心开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导向柱一端面设有第一导柱;所述导向柱沿轴向开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第二贯通孔;所述导向柱与套筒滑动配合;所述挡盖一端面设有第二导柱;所述挡盖沿轴向开有与螺杆间隙配合的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二导柱和第一导柱与一轴套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套杆为一筒体;所述套杆与螺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套杆的内六角套头设有六棱槽口,该六棱槽口与内六角扳手配合或与驱动机构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外径大于轴套的外径;所述挡盖的外径大于轴套的外径。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螺母配合固定在螺杆一端,然后,将套筒套在螺杆上,并与第一螺母配合;步骤二,将步骤一的螺杆插入待装配部件孔位,套筒位于孔位的一侧;步骤三,将导向柱的第一导柱插入轴套的一端,将挡盖的第二导柱插入轴套的另一端;步骤四,将步骤三装配好的导向柱、轴套、挡盖依次套在步骤二中的螺杆上,导向柱插入待装配部件的孔内;挡盖位于孔位的另一侧;步骤五,完成步骤四后,将套杆套在螺杆上,所述套杆一端的第二螺母顶住挡盖;步骤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套杆绕螺杆转动,套杆沿着螺杆旋进的同时,将轴套顶进待装配部件的孔内;导向柱滑进套筒内;步骤七,当轴套完全装配到待装配部件的孔内后,卸下套杆、挡盖、螺杆、套筒和导向柱。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六角扳手或电动扳手或气动扳手。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挡盖、螺杆、套筒三个部件实现将轴套与待装配部件的孔过盈配合,通过机械的挤压使得轴套转配到孔内,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轴套上设置一导向柱,引导轴套插入待装配部件的孔内,避免轴套与孔位配合时产生高配合误差,通过设置的导向柱有效地提高轴套与孔位配合精度。3、本专利技术通过套杆与螺杆的配合实现对挡盖和套筒的挤压,产生收缩力,进而将过盈配合的轴套与孔配合。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1的沿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图;图4为套筒的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螺杆的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螺杆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导向柱的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导向柱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挡盖的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挡盖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套杆的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套杆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套筒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图5和图6、图7-图10、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为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包括螺杆1,螺杆1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配合有第一螺母7、套筒2、导向柱3、挡盖5、套杆6;套杆6一端设有内六角套头601;套杆6另一端设有第二螺母8;套筒2一端面设有堵板201,堵板201中心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一贯通孔202;导向柱3一端面设有第一导柱302;导向柱3沿轴向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二贯通孔301;导向柱3与套筒2滑动配合;挡盖5一端面设有第二导柱501;挡盖5沿轴向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三贯通孔502;第二导柱501和第一导柱302与一轴套4滑动配合。其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套杆6为一筒体;套杆6与螺杆1间隙配合;第二螺母8与螺杆1螺纹配合。套杆6的内六角套头601设有六棱槽口602。其中如图4和图13所示,套筒2的外径大于轴套4的外径;挡盖5的外径大于轴套4的外径。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螺母7配合固定在螺杆1一端,然后,将套筒2套在螺杆1上,并与第一螺母7配合;步骤二,将步骤一的螺杆1插入待装配部件孔位,套筒2位于孔位的一侧;步骤三,将导向柱3的第一导柱302插入轴套4的一端,将挡盖5的第二导柱501插入轴套4的另一端;步骤四,将步骤三装配好的导向柱3、轴套4、挡盖5依次套在步骤二中的螺杆1上,导向柱3插入待装配部件的孔内;挡盖5位于孔位的另一侧;步骤五,完成步骤四后,将套杆6套在螺杆1上,套杆6一端的第二螺母8顶住挡盖5;步骤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套杆6绕螺杆1转动,套杆6沿着螺杆1旋进的同时,将轴套4顶进待装配部件的孔内;导向柱3滑进套筒2内;步骤七,当轴套4完全装配到待装配部件的孔内后,卸下套杆6、挡盖5、螺杆1、套筒2和导向柱3。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内六角扳手或电动扳手或气动扳手。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包括螺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配合有第一螺母(7)、套筒(2)、导向柱(3)、挡盖(5)、套杆(6);所述套杆(6)一端设有内六角套头(601);所述套杆(6)另一端设有第二螺母(8);所述套筒(2)一端面设有堵板(201),所述堵板(201)中心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一贯通孔(202);所述导向柱(3)一端面设有第一导柱(302);所述导向柱(3)沿轴向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二贯通孔(301);所述导向柱(3)与套筒(2)滑动配合;所述挡盖(5)一端面设有第二导柱(501);所述挡盖(5)沿轴向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三贯通孔(502);其中,所述第二导柱(501)和第一导柱(302)与一轴套(4)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包括螺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配合有第一螺母(7)、套筒(2)、导向柱(3)、挡盖(5)、套杆(6);所述套杆(6)一端设有内六角套头(601);所述套杆(6)另一端设有第二螺母(8);所述套筒(2)一端面设有堵板(201),所述堵板(201)中心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一贯通孔(202);所述导向柱(3)一端面设有第一导柱(302);所述导向柱(3)沿轴向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二贯通孔(301);所述导向柱(3)与套筒(2)滑动配合;所述挡盖(5)一端面设有第二导柱(501);所述挡盖(5)沿轴向开有与螺杆(1)间隙配合的第三贯通孔(502);其中,所述第二导柱(501)和第一导柱(302)与一轴套(4)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6)为一筒体;所述套杆(6)与螺杆(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螺母(8)与螺杆(1)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6)的内六角套头(601)设有六棱槽口(6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过盈配合的轴套的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的外径大于轴套(4)的外径;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友坤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