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73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属于管材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数控弯管机包括机架、控制单元及安装在机架上且受控制单元控制的弯管装置与送料小车,弯管装置包括机头、导模单元及换模单元;机头包括安装座及安装在安装座上且受同一弯管电机驱动的左弯管单元与右弯管单元,弯管单元包括圆模、摆臂及安装在摆臂上的夹模;换模单元受控制单元控制地驱动机头相对机架在垂直于待弯管件轴向的横向与竖向上移动,使数控弯管机在左弯工作模式与右弯工作模式间切换。基于同一弯管电机对左右弯管单元进行驱动,同时,通过换模单元实现左右弯管单元的切换,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弯管质量,且提高整体布局的紧凑性,可广泛应用于空调、航空等领域中。

A NC bending machine with left and right common bend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eft and right common bending type numerical control pipe bender,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pipe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CNC bending machine comprises a frame, a control unit and arranged on a frame and a control unit control device and tube feeding trolley, elbow device comprises a machine head, guided mode unit and changeover unit; the head comprises a mounting seat and installing the left elbow element on the mounting seat and by the same motor driver with the right elbow bending unit, bending die, unit includes a swing arm and a clamping arm mounted on the pendulum; mould change unit controlled by control drive head relative to the frame move in the transverse and vertical bend to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witching unit, CNC bending machine in turn left right bend working mode and work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e bending unit drive motor on the left elbow, left and right elbow by switching based on unit changeover unit,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ending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compactness of the overall layout, can be widely used in air conditioning, air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材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
技术介绍
数控弯管机广泛应用于空调、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主要包括机架、控制单元及安装在机架上受控制单元控制的送料小车、导模单元及机头,在机头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弯管半径的圆模、摆臂及安装在摆臂上用于与圆模一起夹持管件的夹模。按折弯方向的不同,分为左弯型弯管机、右弯型弯管机及左右共弯型弯管机,左右共弯型弯管机常用于复杂管路的折弯操作。公布号为CN101817038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构建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的折弯机构,包括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支座上的回转齿轮,用于驱动回转齿轮的电机,可滑动地安装在回转齿轮上的回转支架,通过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回转支架上的左定心轴与右定心轴,有选择地伸入左定心轴、右定心轴内的左销轴、右销轴,及对应地连接在左定心轴、右定心轴上左弯管模、右弯管模;在回转支架的一侧设有回转滑槽,在回转齿轮上固设有伸入回转滑槽内的拨杆;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连接做定心轴与左销轴或右定心轴与右销轴而实现回转轴的切换,以达到以左弯管模、右弯管模中一者为圆模,而另一者为圆模,从而在左弯工作模式与右弯工作模式间进行切换。其虽能实现左右共弯,但其为了能够避免回转齿轮对弯管过程造成干涉,要求两根定心轴在高度上要远离回转齿轮,同时无法配置摆臂与设于摆臂上的夹模机构,容易导致整个弯管装置的不稳定而影响弯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以提高左右共弯管的弯管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包括机架、控制单元及安装在机架上且受控制单元控制的弯管装置与送料小车,弯管装置包括机头、导模单元及换模单元;机头包括安装座及安装在安装座上且受同一弯管电机驱动的左弯管单元与右弯管单元,弯管单元包括圆模、摆臂及安装在摆臂上的夹模;换模单元受控制单元控制地驱动机头相对机架在垂直于待弯管件轴向的横向与竖向上移动,使数控弯管机在左弯工作模式与右弯工作模式间切换。在数控弯管机中,通过在同一机头上同时设置左弯管单元与右弯管单元,并通过换模单元驱动机头在垂直于待弯管件轴向的横向与竖向上移动,并辅以导模单元及弯管单元的动作,以实现左右两个弯管模式的切换,即在换模过程中只移动机头而在横向上保持管件不动,从而可利用现有技术对弯管单元进行配置,以提高左右共弯弯管的质量;同时管件在换模过程中保持静止状态,可有效避免长度偏长且刚度偏低的管件因换模而出现不期望的晃动,进一步确保弯管质量。此外,基于同一弯管电机同步驱动两个弯管单元,以确保左右共弯动力一致性的同时,减少零部件并提高整体的紧凑性。再者,由于采用双弯管单元布置,可在同一单元上布置多层不同弯曲半径的圆模,以满足更多工况要求及提高弯管成型效率。具体的方案为同一弯管单元中的圆模与摆臂共驱动主轴。有效确保圆模与夹模在弯管过程中的同步运动的同时,进一步减少零部件及提高整体的紧凑性。更具体的方案为两个摆臂随驱动主轴在受弯管电机同步驱动的过程中保持平行布置。有效地确保弯管过程中,另一摆臂对弯管过程造成干涉。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弯管单元与弯管电机间通过链条传动或齿轮传动。有效确保二者间的传动精度。更具体的方案为同一弯管单元中的圆模与摆臂共驱动主轴,两根驱动主轴受所述弯管电机驱动而等角速转动。有效确保圆模与夹模在弯管过程中的同步运动的同时,确保两个弯管单元弯管过程的一致性。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导模单元安装在安装座上,包括导模座、右弯导模、左弯导模及二维驱动机构,二维驱动机构驱动导模座沿横向在两个圆模间往复移动及沿轴向往复移动;右弯导模与左弯导模对应地固设在导模座的两侧。通过上述配置,使两个弯管单元共用一套导模机构,有效地减少零部件数量,同时将整个导模单元固设在安装座上,以在换模过程中同步避让管件,简化控制步骤。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夹模与摆臂间设有夹模驱动机构,夹模驱动机构包括夹模座、增力摇杆、增力连杆、增力杠杆及致动器,夹模座可沿弧形导轨滑动地安装在摆臂上;增力摇杆的固定端与摆臂铰接,摆动端与致动器动子铰接;增力杠杆的支点铰接在摆臂上,施力端与夹模座铰接;增力连杆的一端与增力摇杆的摆动端铰接,另一端与增力杠杆的受力端铰接;弧形导轨与施力端的摆动弧线等曲率半径。致动器输出的力,经增力摇杆与增力连杆一级放大后,再经增力杠杆进行二级放大,并通过夹模座而施加在夹模上,有效地确保夹模与圆模对管件的夹持力度及夹持的稳定性。此外,当夹模与圆模张开释放管件时,夹模座会沿弧形导轨而拉动夹模往下退而对管件进行避让,有效避免对管件的后续动作产生干涉影响。更具体的方案为摆臂上设有夹持在夹模座两侧的侧面引导板,弧形导轨为设于侧面引导板上的弧形滑槽,夹模座的两侧上各设有与弧形滑槽相配合的滑块。通过两侧引导板及弧形导轨对夹模座的运动进行限位,有效地确保夹模座运动的稳定性,即夹模在夹持与释放管件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摆臂上铰接有一根以上的引导摆杆,引导摆杆的摆动端与夹模座铰接,引导摆杆的摆动端的摆动轨迹构成弧形导轨;引导摆杆与杠杆在摆动过程中保持平行布置。通过摆杆与杠杆组合而构成双曲柄结构,即杠杆即构成夹模座沿弧形导轨移动的驱动件,又构成其运动轨迹限位引导件。优选的方案为控制单元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以下步骤:在完成对管件的第一方向弯管操作后,在横向上保持管件相对机架静止,控制圆模与夹模张开以释放管件,并控制换模单元驱动机头使圆模沿横向偏离以避让管件,接着驱动机头沿竖向向下移动至弯管单元的顶部避让管件,接着驱动机头沿横向移动至管件位于另一对处于张开状态的圆模与夹模上方,接着驱动机头沿竖向向上移至圆模与管件等高并驱动机头使圆模沿横向移至与管件同轴布置,接着驱动待工作夹模夹紧管件,对管件进行第二方向弯管操作。通过该步骤实现左右弯管模式的切换,在切换过程尽量避免管件晃动而提高弯管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机头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B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弯管单元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导模单元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换模单元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送料小车与机架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夹模机构的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夹模机构的主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夹模从释放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1(a)为处于释放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1(b)为处于过渡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1(c)为处于夹持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杠杆、夹模座及引导摆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及图2,本数控弯管机1包括机架11、控制单元及安装在机架11上的受该控制单元控制的弯管装置与送料小车8;其中,弯管装置包括机头2、导模单元6及换模单元7。在下述对具体结构的描述中,待弯管件为装夹在送料小车8的送料主轴上的管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送料主轴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待弯管件的轴向为沿水平方向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触摸控制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包括机架、控制单元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弯管装置与送料小车,所述弯管装置包括机头、导模单元及换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安装座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受同一弯管电机驱动的左弯管单元与右弯管单元,弯管单元包括圆模、摆臂及安装在所述摆臂上的夹模;所述换模单元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地驱动所述机头相对所述机架在垂直于待弯管件轴向的横向与竖向上移动,使所述数控弯管机在左弯工作模式与右弯工作模式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右共弯型数控弯管机,包括机架、控制单元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弯管装置与送料小车,所述弯管装置包括机头、导模单元及换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安装座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受同一弯管电机驱动的左弯管单元与右弯管单元,弯管单元包括圆模、摆臂及安装在所述摆臂上的夹模;所述换模单元受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地驱动所述机头相对所述机架在垂直于待弯管件轴向的横向与竖向上移动,使所述数控弯管机在左弯工作模式与右弯工作模式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同一弯管单元中的圆模与摆臂共驱动主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弯管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摆臂随驱动主轴在受所述弯管电机同步驱动的过程中保持平行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弯管单元与所述弯管电机间通过链条传动或齿轮传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同一弯管单元中的圆模与摆臂共驱动主轴,两根所述驱动主轴受所述弯管电机驱动而等角速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模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包括导模座、右弯导模、左弯导模及二维驱动机构,所述二维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模座沿所述横向在两个圆模间往复移动及沿所述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右弯导模与所述左弯导模对应地固设在所述导模座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夹模与摆臂间设有夹模驱动机构,所述夹模驱动机构包括夹模座、增力摇杆、增力连杆、增力杠杆及致动器,所述夹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文尼尔·帕特里克·路易斯·雅克赵俊强李良有蔡前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