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5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及汽车,该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固定于第一纵梁和第一纵梁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且第四横梁设置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中部位置处;其中,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包括:第一分纵梁;与第一分纵梁连接的第二分纵梁,且第二分纵梁上设有贯通第二分纵梁的相对两个端面的开槽;与第二分纵梁远离所述第一分纵梁的一端连接的第三分纵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能够以一种车架结构生产出多种符合车架性能要求的实际产品出来,并且,是通过一个车架生产平台制作完成的。该车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研发成本。

Frame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frame and the frame, which comprises first and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s; fixed to the first rail and rail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parallel beam, second beam, third beam and fourth beam, middle position and fourth cross beams are arrang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longitudinal stringer among them,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comprises a first sub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ongitudinal second points and second points. String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the two end of the slotted relative second stringer;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second points away from the first longitudinal stringer third stringer. The fra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actual products which conform to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frame with a frame structure, and is finished by a frame production platform. The frame greatly reduces production cost and R & D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架领域,尤其是一种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行业内梯形车架的开发方案是根据整车定义的性能目标来设计车架的结构方案,针对性比较强,每个车型都有独自的车架技术方案,前悬模块各个支架单独的焊接在纵梁总成上,后悬模块各个支架分别焊接在纵梁和横梁上,变速器支撑梁与纵梁焊接而成,纵梁由前后两段加内补强板拼接而成。每个系统及零部件拥有自己独立的冲压模具及焊接工装,各个零部件的没有集成为模块单元。在制造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无法借用而造成的专用冲压模具、焊接工装、检具等设备太多增加开发费用、增加开发周期,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这种开发模式也不利于车架的管理与平台扩展。车架的目前方案无法通过本身零部件的搭接改变实现轮距、轴距、性能的变化,去适应同一平台不同车型的使用。参照图1,在图1的车架基础上对车架的轴距或者轮距进行增加,会出现以下问题:1、制作完成的车架不能满足路试可靠性要求,在路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开焊等问题;2、经过制作完成后的车架,在施加载荷时,所受到的最大压力大于了车架材料的许用屈服强度,会引起车架在路试以及试验中开裂开焊,并且,不满足最大应力应当小于1%的要求;3、现有的车架的横梁种类为8种(包括:横梁B、横梁C、横梁D、横梁E、横梁F、横梁G、横梁H、横梁I),在生产时,由于8种横梁的结构不相同,在增加横梁的长度时,需要对8套模具进行同时调整,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4、现有技术的车架的纵梁A和横梁(B、C、D、E、F、G、H、I)的截面尺寸均较窄,无法满足车架加长加宽后的整车性能的要求;5、原有车架的纵梁是由4个板在不同位置搭接完成的,若要通过更改零部件的长度增加轴距至少需要调整左侧纵梁的后板的四套模具以及右侧纵梁的后板的四套模具。并且,由于现有的车架平台的限制,一个车架平台不能同时对8种结构不同的横梁进行生产。以上这些条件综合起来,导致无法对现有的车架结构的轴距或轮距进行改变而实现生产出符合性能要求的不同型号的车架,并且,还无法通过一种车架平台对结构相同、型号不同的多种车架进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架及汽车,用以实现在一个车架平台上通过一种车架结构生产出满足车架性能要求的多种型号的车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纵梁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且所述第四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中部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包括:第一分纵梁;与所述第一分纵梁连接的第二分纵梁,且所述第二分纵梁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二分纵梁的相对两个端面的开槽;与所述第二分纵梁远离所述第一分纵梁的一端连接的第三分纵梁。优选地,所述第二分纵梁的与所述第一分纵梁相对的截面形成为U型,所述第二分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四横梁相平行的一侧方向的长度为一第一预设值。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依次焊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上的前保横梁补板和前保横梁后板,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前保横梁补板相焊接,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前保横梁后板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相平行的一侧方向的长度为一第二预设值。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和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和所述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之间的转向器固定横梁;焊接于所述转向器固定横梁上的至少一个转向器横梁上补板,且所述转向器横梁上补板上设有转向器安装点;所述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相焊接;所述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与所述第二纵梁相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油气弹簧横梁上板和油气弹簧横梁下板,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设置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和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之间的支撑板和至少一个安装套筒,且所述安装套筒部分外露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远离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的端面。优选地,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和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均包括:油气弹簧横梁本体;第一弯折部,突出设置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本体第一端;第二弯折部,突出设置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本体第二端,其中,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的第一弯折部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的第一弯折部相焊接,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的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的第二弯折部相焊接。优选地,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和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的截面均形成为几字型,且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和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均相同厚度的型材制成。优选地,所述第四横梁包括:第四横梁本体,所述第四横梁本体呈弧形状;设置于所述第四横梁本体的第一端的上补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横梁本体的第二端的下补强板,所述上补强板与所述第一纵梁焊接,所述下补强板与所述第二纵梁焊接。优选地,所述第四横梁的截面形成为内部中空的矩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第四横梁均为2个;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一侧,且设置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之间。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纵梁焊接的第一散件、第二散件、第三散件和第四散件;与所述第二纵梁焊接的第五散件、第六散件、第七散件和第八散件;所述第一散件与所述第五散件相对,所述第二散件与所述第六散件相对,所述第三散件与所述第七散件相对,所述第四散件与第八散件相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车架,能够以一种车架结构生产出多种符合车架性能要求的实际产品出来,并且,是通过一个车架生产平台制作完成的。该车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研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三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三横梁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四横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101、第一分纵梁;102、第二分纵梁;103、第三分纵梁;31、第一横梁本体;32、前保横梁补板;33、前保横梁后板;41、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2、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3、转向器固定横梁;44、转向器横梁上补板;441、转向器安装点;51、油气弹簧横梁上板;52、油气弹簧横梁下板;53、支撑板;54、安装套筒;511、油气弹簧横梁本体;512、第一弯折部;513、第二弯折部;61、第四横梁本体;62、上补强板;62、下补强板;7、第一散件;8、第二散件;9、第三散件;10、第四散件;11、第五散件;12、第六散件;13、第七散件;14、第八散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架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一纵梁(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和第四横梁(6),且所述第四横梁(6)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的中部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均包括:第一分纵梁(101);与所述第一分纵梁(101)连接的第二分纵梁(102),且所述第二分纵梁(102)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二分纵梁(102)的相对两个端面的开槽;与所述第二分纵梁(102)远离所述第一分纵梁(101)的一端连接的第三分纵梁(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一纵梁(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和第四横梁(6),且所述第四横梁(6)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的中部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纵梁(1)和所述第二纵梁(2)均包括:第一分纵梁(101);与所述第一分纵梁(101)连接的第二分纵梁(102),且所述第二分纵梁(102)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二分纵梁(102)的相对两个端面的开槽;与所述第二分纵梁(102)远离所述第一分纵梁(101)的一端连接的第三分纵梁(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纵梁(102)的与所述第一分纵梁(101)相对的截面形成为U型,所述第二分纵梁(102)与所述第一横梁(3)、所述第二横梁(4)、所述第三横梁(5)和所述第四横梁(6)相平行的一侧方向的长度为一第一预设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包括:第一横梁本体(31);依次焊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31)上的前保横梁补板(32)和前保横梁后板(33),所述第一纵梁(1)与所述前保横梁补板(32)相焊接,所述第二纵梁(2)与所述前保横梁后板(33)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与所述第一纵梁(1)相平行的一侧方向的长度为一第二预设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1)和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1)和所述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2)之间的转向器固定横梁(43);焊接于所述转向器固定横梁(43)上的至少一个转向器横梁上补板(44),且所述转向器横梁上补板(44)上设有转向器安装点(441);所述第一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1)与所述第一纵梁(1)相焊接;所述第二转向器横梁下补板(42)与所述第二纵梁(2)相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5)包括:相对设置的油气弹簧横梁上板(51)和油气弹簧横梁下板(52),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51)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52)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设置于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上板(51)和所述油气弹簧横梁下板(52)之间的支撑板(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高胜民张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