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54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该无刷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还设置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定子的外圆上包覆有一层绝缘层,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轭,转子轭安装在转轴上,且转子轭上安装有内层永磁条和外层永磁条,内层永磁条的弧形中心与转轴轴心的连线与相邻外层永磁条之间缝隙的中心与转轴轴心的连线重合,转轴的前端还安装有风叶,风叶位于前端盖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具有结构简单、低漏磁和体积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
本技术涉及无刷直流电机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机由电机本体和电子元器件构成的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无刷直流电机是指无电刷和换向器的电机。普通直流电机的转子上有换向器,转子电枢绕组的线头接入换向器中,定子中嵌有永磁体,电刷固定定子上。依赖电刷与换向器接触将电流由电刷传导到旋转的电枢绕组中。换向器与电刷之间的磨损及磨蚀粉末的逐渐积累将会污损换向器,必须定期清洗及其更换电刷,换向火花产生的电波会干扰邻近的其它电子设备,因此有刷直流电机的寿命短,有电磁波产生。无刷直流电机的定、转子之间除轴承外,没有接触磨损构件,依靠电子功率开关分别控制定子电枢中各相绕组电流的通、断及流向,即电子换向,因此无刷直流电机的优点是免维护、寿命长和不产生电磁杂波。但是,目前无刷直流电机一般是采用绕线定子和永磁体转子结构,虽然永磁体转子的电机效率高,但是始终存在漏磁,导致电能转化的磁场部分被无用的消耗掉,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机壳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在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定子的外圆上包覆有一层绝缘层,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轭,所述转子轭安装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转子轭上安装有内层永磁条和外层永磁条,所述内层永磁条和外层永磁条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层永磁条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外层永磁条也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内层永磁条的弧形中心与所述转轴轴心的连线与相邻所述外层永磁条之间缝隙的中心与所述转轴轴心的连线重合,所述转轴的前端还安装有风叶,所述风叶位于前端盖内,在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和所述机壳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散热结构。优选的,所述前端盖上的散热结构为镂空异形槽,所述镂空异形槽为三组,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镂空异形槽上设置有弧形开口,该弧形开口方向指向机壳。优选的,所述后端盖的散热结构为沟槽,所述沟槽为六组,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沟槽的开口方向均为径向向外。优选的,所述后端盖的外表面中心还设置有位置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机壳的散热结构为气流引导沟槽,所述气流引导沟槽轴向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优选的,所述外层永磁条和所述内层永磁条的中间厚度均大于两端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无刷直流电机,前端盖上设置有镂空异形槽,使得风叶不管正转、反转,气流始终沿着同一方向流动,从而保证了气流的流向,使气流在电机在前、后端盖内迂回转折后流出,提高了气流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了电机的散热性能;电机机壳上设置有气流引导沟,且后端盖上设置有沟槽,气流引导沟和沟槽均增加了电机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性能,因此可保证在大功率输入下,电机能够快速的散热,从而在相同输出功率时,可降低电机的体积;并且设置有外层永磁条和内层永磁条,从外层永磁条的缝隙中穿过的漏磁,能够被内层永磁条利用,从而增加了磁场的利用率,减少了漏磁现象,提高了电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镂空异形槽,2-前端盖,3-转轴,4-风叶,5-机壳,6-气流引导沟槽,7-沟槽,8-后端盖,9-转子轭,10-绝缘层,11-定子,12-外层永磁条,13-内层永磁条,14-位置传感器,15-弧形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图4所示,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它包括机壳5,机壳5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2,机壳5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8,在机壳5内还设置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11,定子11的外圆上包覆有一层绝缘层10,转子组件包括转轴3和转子轭9,转子轭9安装在转轴3上,且转子轭9上安装有内层永磁条13和外层永磁条12,内层永磁条13和外层永磁条12均为弧形结构,内层永磁条13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外层永磁条12也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内层永磁条13的弧形中心与转轴3轴心的连线与相邻外层永磁条12之间缝隙的中心与转轴3轴心的连线重合,定子11产生的磁场被绝缘层10阻隔,磁场从相邻两个外层永磁条12的缝隙内漏磁,漏磁被内层永磁条22利用,从而增加了磁场的利用率,降低了磁场漏磁,转轴3的前端还安装有风叶4,风叶4位于前端盖2内,在前端盖2、后端盖8和机壳5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散热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盖2上的散热结构为镂空异形槽1,镂空异形槽1为三组,且均匀分布在前端盖2上,镂空异形槽1上设置有弧形开口15,该弧形开口15方向指向机壳5,进一步的,机壳5的散热结构为气流引导沟槽6,气流引导沟槽6轴向设置在机壳5上,弧形开口15对准气流引导沟槽6,从而使得无论风叶4无论正转还是反转,气流都始终沿同一流向穿过气流引导沟槽6,从而增加了冷却风的利用率,加快了电机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后端盖8的散热结构为沟槽7,沟槽7为六组,且均匀分布在后端盖8上,沟槽7的开口方向均为径向向外,进一步的,后端盖8的外表面中心还还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4,通过位置传感器14给出转子组件的实时位置编码,驱动电路根据位置编码信号控制相应的功率电子开关通断,从而控制电机中各相绕组电流的通断及流向,从而实现无接触的电子换向。在本实施例中,外层永磁条12和内层永磁条13的中间厚度均大于两端厚度,从而可降低转子组件在运行中的振动。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5),所述机壳(5)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2),所述机壳(5)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8),在所述机壳(5)内还设置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11),所述定子(11)的外圆上包覆有一层绝缘层(10),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3)和转子轭(9),所述转子轭(9)安装在所述转轴(3)上,且所述转子轭(9)上安装有内层永磁条(13)和外层永磁条(12),所述内层永磁条(13)和所述外层永磁条(12)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层永磁条(13)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外层永磁条(12)也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内层永磁条(13)的弧形中心与所述转轴(3)轴心的连线与相邻所述外层永磁条(12)之间缝隙的中心与所述转轴(3)轴心的连线重合,所述转轴(3)的前端还安装有风叶(4),所述风叶(4)位于所述前端盖(2)内,在所述前端盖(2)、所述后端盖(8)和所述机壳(5)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散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漏磁小体积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5),所述机壳(5)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2),所述机壳(5)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8),在所述机壳(5)内还设置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11),所述定子(11)的外圆上包覆有一层绝缘层(10),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3)和转子轭(9),所述转子轭(9)安装在所述转轴(3)上,且所述转子轭(9)上安装有内层永磁条(13)和外层永磁条(12),所述内层永磁条(13)和所述外层永磁条(12)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层永磁条(13)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外层永磁条(12)也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内层永磁条(13)的弧形中心与所述转轴(3)轴心的连线与相邻所述外层永磁条(12)之间缝隙的中心与所述转轴(3)轴心的连线重合,所述转轴(3)的前端还安装有风叶(4),所述风叶(4)位于所述前端盖(2)内,在所述前端盖(2)、所述后端盖(8)和所述机壳(5)上均设置有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小涛朱华张兴淮王学斌游鹏薛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泓凯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