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815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镜头支架、镜头模块和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程序控制模块,所述程序控制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磁铁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重力调节装置可以自适应调节镜头的角度位置,避免由于人工调节镜头模块角度位置产生的较大误差,从而高效快速地提高了轨道车辆的障碍物检测准确度,为轨道车辆智能化提供了传感器检测基础,通过支撑杆与伸缩杆可以使外壳与底座进行固定,使底座对外壳进行支撑,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以对装置进行缓冲,使装置在车辆行驶时更加稳定,增加稳定性,机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驾驶
,具体为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驾驶本质上涉及注意力吸引和注意力分散的认知工程学,主要包括网络导航、自主驾驶和人工干预三个环节,智能驾驶的前提条件是,我们选用的车辆满足行车的动力学要求,车上的传感器能获得相关视听觉信号和信息,并通过认知计算控制相应的随动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的应用愈加广泛。随着视觉系统传感器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工方法来调节摄像头角度位置的方法经受了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在角度标定的速度和效率上,以及角度标定的精确度上都有不小的欠缺,无法满足批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镜头支架、镜头模块和外壳,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上端固定连接有程序控制模块,所述程序控制模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磁铁块,所述程序控制模块上端固定连接有重力感应模块,所述镜头模块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端通过转动轴与镜头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镜头支架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壳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磁铁块左端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固定连接在镜头支架左端。优选的,所述外壳左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外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底座内。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左右两端内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滑块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镜头模块、重力感应模块、程序控制模块、线圈和磁铁块,通过利用重力调节装置可以自适应调节镜头的角度位置,避免由于人工调节镜头模块角度位置产生的较大误差,从而高效快速地提高了轨道车辆的障碍物检测准确度,为轨道车辆智能化提供了传感器检测基础。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支撑杆和伸缩杆,通过支撑杆与伸缩杆可以使外壳与底座进行固定,使底座对外壳进行支撑,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以对装置进行缓冲,使装置在车辆行驶时更加稳定,增加稳定性,机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镜头模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镜头支架、2-压板、3-螺纹孔、4-重力感应模块、5-程序控制模块、6-镜头模块、7-支撑架、8-转动轴、9-磁铁块、10-滑槽、11-线圈、12-支撑杆、13-底座、14-外壳、15-伸缩杆、16-第一弹簧、17-支撑板、18-滑块、19-第二弹簧、2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镜头支架1、镜头模块6和外壳14,外壳14内固定连接有镜头模块6,镜头模块6上端固定连接有程序控制模块5,程序控制模块5右端固定连接有磁铁块9,程序控制模块5上端固定连接有重力感应模块4,镜头模块6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底端通过转动轴8与镜头支架1转动连接,镜头支架1上端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压板2,压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3,外壳14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3,伸缩杆15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上端与支撑板17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6底端与底座13固定连接。磁铁块9左端设置有线圈11,线圈11固定连接在镜头支架1左端,通过线圈11与磁铁块9产生的互斥力,实现自动调节镜头模块6角度的功能;外壳14左端设置有控制器20,控制器20与外壳14固定连接,通过控制器20对装置进行控制;支撑板17底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底端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滑动连接在底座13内,通过支撑杆12对装置进行支撑;底座13内左右两端内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与滑块18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19对装置进行缓冲。工作流程:本技术在使用之前先通过外接电源供电,当对装置进行使用时,通过控制器20使镜头模块6承担起感应外部环境的作用,通过控制器20控制重力感应模块4与程序控制模块5,使重力感应模块4实时获取整个模块总成的位置信息,程序控制模块5则在获取重力感应模块4传输的数据以及摄像头在整车上的安装位置信息的前提下,经由相应的算法程序来控制输出给线圈11的电流,控制互斥力的大小,然后整个模块总成通过镜头支架1上的转动轴8来作为转轴,而整个模块总成又与压板2通过螺纹孔3,使用螺钉相固连,松起螺钉,可以使压板2在滑槽10上滑动,从而使整个模块总成按照一定的轨迹转动,紧固螺钉,使压板2紧紧压住导轨滑槽10,从而起到固定整个模块的作用,线圈11与磁铁块9能够保持正对,在整个模块总成转动过程中,当通过控制器20使线圈11通电时,线圈11与磁铁块9会产生一定的互斥力,这样就实现了自动调节镜头角度的功能,并且通过设置伸缩杆15与支撑杆12,可以使外壳14与底座13进行连接,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6与第二弹簧19可以增加装置稳定性,提高装置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镜头支架(1)、镜头模块(6)和外壳(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4)内固定连接有镜头模块(6),所述镜头模块(6)上端固定连接有程序控制模块(5),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右端固定连接有磁铁块(9),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上端固定连接有重力感应模块(4),所述镜头模块(6)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底端通过转动轴(8)与镜头支架(1)转动连接,所述镜头支架(1)上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压板(2),所述压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外壳(14)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3),所述伸缩杆(15)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上端与支撑板(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底端与底座(1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驾驶辅助视觉摄像头的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镜头支架(1)、镜头模块(6)和外壳(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4)内固定连接有镜头模块(6),所述镜头模块(6)上端固定连接有程序控制模块(5),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右端固定连接有磁铁块(9),所述程序控制模块(5)上端固定连接有重力感应模块(4),所述镜头模块(6)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底端通过转动轴(8)与镜头支架(1)转动连接,所述镜头支架(1)上端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压板(2),所述压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外壳(14)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3),所述伸缩杆(15)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上端与支撑板(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底端与底座(1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小涛游鹏翁烁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泓凯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