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43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高耐压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还包括第一绝缘片,轭铁包括与铁芯接触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铁芯彼此间隔设置,第一绝缘片位于第二板体与线圈之间,第一绝缘片的一端装设于骨架的一端,第一绝缘片的另一端装设于骨架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轭铁与线圈之间增设第一绝缘片,有效增加轭铁与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避免电压击穿线圈与轭铁之间的空气距离,有效提升继电器的耐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压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公开了一种高耐压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作为电路中常用的“自动开关”,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的发展,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继电器的耐压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对继电器体积越来越小的要求,对于小体积的继电器来说,耐压性能是一项难于平衡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压继电器,通过在轭铁与线圈之间增设第一绝缘片,增加轭铁与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有效提升继电器的耐压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高耐压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线圈系统包括装设于骨架内的铁芯、缠绕于骨架外侧的线圈,线圈环绕铁芯设置,轭铁的一端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常开端子设有常开触点,常闭端子设有与常开触点间隔的常闭触点,簧片系统包括装设于轭铁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弹片部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弹片部装设有用于连通轭铁另一端及铁芯另一端的衔铁,弹片部设有用于接触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的动触点,还包括第一绝缘片,轭铁包括与铁芯接触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铁芯彼此间隔设置,轭铁用于连通第二板体与铁芯,第一绝缘片位于第二板体与线圈之间,第二板体位于第一绝缘片与扣耳部之间,第一绝缘片的一端装设于骨架的一端,第一绝缘片的另一端装设于骨架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骨架包括杆体及分别连接于杆体两端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铁芯装设于杆体内,线圈缠绕于杆体的外侧,第一夹板设有用于容设第一板体的卡槽,第一绝缘片的一端设有突伸入卡槽内的两个夹持部,第一板体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第一绝缘片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容设第二夹板的夹槽。优选地,所述骨架还装设有第二绝缘片,线圈位于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之间,常开端子设有装设于骨架的第一插脚,常开触点自第一插脚弯折延伸而成,常闭端子设有装设于骨架的第二插脚,常闭触点自第二插脚弯折延伸而成,第二绝缘片位于线圈与第一插脚之间,第二绝缘片位于线圈与第二插脚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片包括主板、自主板的两端同向突伸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第一夹板设有用于容设第一隔板的一端及第二隔板的一端的第一滑槽,第二夹板设有用于容设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及第二隔板的另一端的第二滑槽,第一隔板位于线圈与第一插脚之间,第二隔板位于线圈与第二插脚之间。优选地,所述高耐压继电器还包括装设于骨架的外壳,骨架、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常闭端子、衔铁、第一绝缘片及第二绝缘片均位于外壳内,主板抵接于外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轭铁与线圈之间增设第一绝缘片,有效增加轭铁与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避免电压击穿线圈与轭铁之间的空气距离,有效提升继电器的耐压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绝缘片与骨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绝缘片与骨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骨架2—轭铁3—簧片系统4—常开端子5—常闭端子6—铁芯7—衔铁8—线圈9—第一绝缘片10—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卡槽13—夹持部14—夹槽15—第二绝缘片16—第一插脚17—第二插脚18—主板19—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高耐压继电器,包括骨架1,骨架1采用绝缘塑料制成,装设在骨架1上的线圈系统、轭铁2、簧片系统3、常开端子4及常闭端子5,线圈系统包括装设在骨架1内的铁芯6、缠绕在骨架1外侧的线圈8,线圈8环绕铁芯6设置,轭铁2的一端与铁芯6的一端接触,轭铁2的另一端与铁芯6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常开端子4设置有常开触点,常闭端子5设置有与常开触点间隔的常闭触点,簧片系统3包括装设在轭铁2上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弹片部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弹片部上装设有用于连通轭铁2另一端及铁芯6另一端的衔铁7,弹片部远离扣耳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触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的动触点;还包括第一绝缘片9,第一绝缘片9同样采用绝缘塑料制成,轭铁2大致呈L型,轭铁2包括与铁芯6接触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铁芯6彼此间隔设置,轭铁2用于连通第二板体与铁芯6,第一绝缘片9位于第二板体与线圈8之间,第二板体位于第一绝缘片9与扣耳部之间,第一绝缘片9的一端装设在骨架1的一端上,第一绝缘片9的另一端装设在骨架1的另一端上。本技术通过在轭铁2与线圈8之间增设第一绝缘片9,有效增加轭铁2与线圈8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避免电压击穿线圈8与轭铁2之间的空气距离,有效提升继电器的耐压性能。此外,继电器在产线上生产时,第一绝缘片9对线圈8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产线上的物件碰撞到线圈8致使线圈8发生断线的现象发生。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骨架1包括杆体、分别连接在杆体两端上的第一夹板10与第二夹板11,骨架1大致呈“工”字型,铁芯6装设在杆体内,线圈8缠绕在杆体的外侧,线圈8位于第一夹板10与第二夹板11之间,第一夹板10上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板体的卡槽12,第一绝缘片9的一端设置有突伸入卡槽12内的两个夹持部13,两个夹持部13彼此间隔设置,第一板体位于两个夹持部13之间,第一绝缘片9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容设第二夹板11的夹槽14。所述骨架1上还装设有第二绝缘片15,第二绝缘片15同样采用绝缘塑料制成,线圈8位于第一绝缘片9与第二绝缘片15之间,常开端子4设置有装设在骨架1上的第一插脚16,常开触点自第一插脚16弯折延伸而成,常闭端子5设置有装设在骨架1上的第二插脚17,常闭触点自第二插脚17弯折延伸而成,第二绝缘片15位于线圈8与第一插脚16之间,第二绝缘片15位于线圈8与第二插脚17之间。利用第二绝缘片15隔离线圈8与常开端子4,同时利用第二绝缘片15隔离线圈8与常闭端子5,有效增加线圈8与常开端子4之间的爬电距离、线圈8与常闭端子5之间的爬电距离,避免电压击穿线圈8与常开端子4之间的空气距离以及线圈8与常闭端子5之间的空气距离,进一步提升继电器的耐压性能。当然,第二绝缘片15同样可以保护线圈8,防止产线上的物件碰撞到线圈8致使线圈8发生断线的现象发生;同时,第二绝缘片15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夹板10与第二夹板11,对骨架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骨架1的第二夹板11发生下塌。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二绝缘片15包括主板18、自主板18的两端同向突伸的第一隔板19及第二隔板21,主板18、第一隔板19及第二隔板21均呈平板状,第一隔板19与第二隔板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夹板10上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隔板19的一端及第二隔板21的一端的第一滑槽,第二夹板11上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隔板19的另一端及第二隔板21的另一端的第二滑槽,第一隔板19位于线圈8与第一插脚16之间,第二隔板21位于线圈8与第二插脚17之间。所述高耐压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耐压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耐压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线圈系统包括装设于骨架内的铁芯、缠绕于骨架外侧的线圈,线圈环绕铁芯设置,轭铁的一端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常开端子设有常开触点,常闭端子设有与常开触点间隔的常闭触点,簧片系统包括装设于轭铁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弹片部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弹片部装设有用于连通轭铁另一端及铁芯另一端的衔铁,弹片部设有用于接触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的动触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片,轭铁包括与铁芯接触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铁芯彼此间隔设置,轭铁用于连通第二板体与铁芯,第一绝缘片位于第二板体与线圈之间,第二板体位于第一绝缘片与扣耳部之间,第一绝缘片的一端装设于骨架的一端,第一绝缘片的另一端装设于骨架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压继电器,包括骨架,装设于骨架的线圈系统、轭铁、簧片系统、常开端子及常闭端子,线圈系统包括装设于骨架内的铁芯、缠绕于骨架外侧的线圈,线圈环绕铁芯设置,轭铁的一端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的另一端彼此间隔设置,常开端子设有常开触点,常闭端子设有与常开触点间隔的常闭触点,簧片系统包括装设于轭铁的扣耳部及自扣耳部弯折延伸的弹片部,弹片部位于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弹片部装设有用于连通轭铁另一端及铁芯另一端的衔铁,弹片部设有用于接触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的动触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片,轭铁包括与铁芯接触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铁芯彼此间隔设置,轭铁用于连通第二板体与铁芯,第一绝缘片位于第二板体与线圈之间,第二板体位于第一绝缘片与扣耳部之间,第一绝缘片的一端装设于骨架的一端,第一绝缘片的另一端装设于骨架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杆体及分别连接于杆体两端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铁芯装设于杆体内,线圈缠绕于杆体的外侧,第一夹板设有用于容设第一板体的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毕兴罗帮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永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