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183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均通过轴连接有车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焊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升降杆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旋钮,所述螺纹旋钮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槽的内侧,所述套筒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上端铆接有功能槽,所述功能槽的一侧内部中间位置设有通风口,所述功能槽的另一侧内部中间位置嵌入有防尘网,所述功能槽的外侧表面中间位置铆接有驱动盒。该智能组培架,能够有效的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时也使得工作人员在培养幼苗的工作负担能够得到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植物种植
,具体为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
技术介绍
植物是生物界的一大类,包括了灌木、树木和藤类等人们熟悉的生物,这类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都是经过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获得的,温度、湿度和光线都是植物生存的需求。为了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绿化种植,工作人员常常把幼苗进行人工培养,人工培养能够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但是现有的培养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对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时培养装置的高度一般较低,工作人员需要反复弯腰进行培养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均通过轴连接有车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焊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升降杆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旋钮,所述螺纹旋钮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两侧均通过轴连接有车轮(1),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焊接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套筒(7),所述升降杆(6)的内部设有螺纹槽(5),所述套筒(7)的内部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旋钮(4),所述螺纹旋钮(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槽(5)的内侧,所述套筒(7)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8),所述承重板(8)的上端铆接有功能槽(9),所述功能槽(9)的一侧内部中间位置设有通风口(10),所述功能槽(9)的另一侧内部中间位置嵌入有防尘网(11),所述功能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培育植物幼苗的光合生态智能组培架,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两侧均通过轴连接有车轮(1),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焊接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套筒(7),所述升降杆(6)的内部设有螺纹槽(5),所述套筒(7)的内部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旋钮(4),所述螺纹旋钮(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槽(5)的内侧,所述套筒(7)的上端焊接有承重板(8),所述承重板(8)的上端铆接有功能槽(9),所述功能槽(9)的一侧内部中间位置设有通风口(10),所述功能槽(9)的另一侧内部中间位置嵌入有防尘网(11),所述功能槽(9)的外侧表面中间位置铆接有驱动盒(12),所述驱动盒(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马达(14);所述马达(14)的端口位置轴连接有叶片(15),所述驱动盒(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开关(13),所述开关(13)通过电路串联连接马达(14),所述功能槽(9)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君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