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932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机械化方式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堆焊设备,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Surfacing system of grinding roll surface with elliptical section of axial se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inding roller surface welding system for axial section oval, including through the roll surface grinding roller axis and fixed roller regulating supporting column, the roller surface adjustment of support column and roller ends of the same distance; the two ends of the roller surface adjustable supporting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column the left and right moving roller supporting column moving roller shaft, both ends of the roller surface adjusting supporting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column left and right column mobile mobile chute chute, the support column left Mobile chute and the support column right moving chutes are fixed position setting, the support column left moving roller the shaft and the supporting column right moving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on the support column left moving chute and the support column right moving chute. The invention can adjust the posture of the grinding roller by the mechanization mode to match the surfacing equipment, thereb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workers and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种耐磨材料加工
,特别是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材加工、金属冶炼、化工合成、石油冶炼等工业领域中,通常需要使用立磨对块状原料进行挤压粉碎,以便于准确地称量投料并与其他原料混合。立磨的主要结构通常由磨盘和磨辊构成,立磨的磨辊辊面通常沿轴向具有一定的弧度或为其它平滑的曲线,以配合磨盘的凹槽曲面进行原料挤压粉碎作业;立磨的磨辊长期作业后,辊面的磨损较大,需要进行堆焊修复以获得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磨性的辊面耐磨层。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作业时,由于辊面沿轴向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因此常规的堆焊设备难以实现相匹配的运动轨迹,只能通过人工方式不断地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堆焊设备,不仅作业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能够通过机械化方式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堆焊设备,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相对于竖直面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共面,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上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下端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均为圆弧形,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的弧形凹陷一侧相向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限位轮和支撑柱右移动限位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限位轮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限位轮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的宽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驱动液缸和支撑柱右驱动液缸;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左驱动液缸安装轴,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右驱动液缸安装轴,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的下方,且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下端之间的间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置固定设置且位于磨辊辊面上方的耐磨层堆焊焊枪和堆焊焊粉喷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能够通过机械化方式调整磨辊的姿态以配合堆焊设备,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且通过优化支撑柱左移动滑槽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的设置方式,可以使耐磨层堆焊焊枪和堆焊焊粉喷管位置保持不变,使磨辊的辊面自动从轴线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且保持耐磨层堆焊焊枪下方的辊面位置水平并与耐磨层堆焊焊枪的间距稳定不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作业开始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1,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中。还包括位置固定设置且位于磨辊辊面上方的耐磨层堆焊焊枪12和堆焊焊粉喷管13。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相对于竖直面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共面,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上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下端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均为圆弧形,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的弧形凹陷一侧相向设置。由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的弧度较小,因此在图1和图2中显示得不明显。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限位轮6和支撑柱右移动限位轮7,所述支撑柱左移动限位轮6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限位轮7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的宽度。作为优选的,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驱动液缸8和支撑柱右驱动液缸9;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8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8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左驱动液缸安装轴10,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8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9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9的缸筒下端连接轴线位置固定的右驱动液缸安装轴11,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9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10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11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的下方,且所述左驱动液缸安装轴10和所述右驱动液缸安装轴1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下端之间的间距。工作时,首先将磨辊安装图1所示结构安装好,然后首先伸长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8的活塞杆,使磨辊的姿态如图2所示,然后逐渐缩短所述支撑柱左驱动液缸8的活塞杆,同时逐渐伸长所述支撑柱右驱动液缸9的活塞杆,使磨辊的辊面逐渐由轴向的一端向轴向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耐磨层堆焊焊枪12和所述堆焊焊粉喷管13的下方,从而在磨辊的辊面堆焊出一条与轴线共面的曲线,然后旋转磨辊,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磨辊的辊面全部堆焊完成。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1),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过磨辊轴心且固定磨辊的辊面调节支撑柱(1),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与磨辊的距离相同;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所述辊面调节支撑柱(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均位置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相对于竖直面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共面,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上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下端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均为圆弧形,且所述支撑柱左移动滑槽(4)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滑槽(5)的弧形凹陷一侧相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向截面椭圆形的磨辊表面堆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左移动辊轴(2)和所述支撑柱右移动辊轴(3)上分别设置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卓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