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8405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23:21
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包括煤仓,煤仓内设有处理单元、黏度检测传感器和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分流板上设有落料口,分流板上配合落料口滑动设置有滑动闸板,分流板下方设有两个位于煤仓底板上的下料口,下料口的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煤仓内设有的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黏度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动力系统和滑动闸板的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根据原煤黏度控制是否从落料口下料,解决了动力系统始终处于开启状态的问题,降低了能耗,同时占用空间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原煤给料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结合我国能源战略计划和能源供给的现状,电力用煤多添加黏煤及其他低热值原煤供给锅炉。由于黏煤具有易粘结的物理特性,在供煤运行过程中,原煤易粘附在煤仓内壁,原煤易自身或与周边原煤结块。现有的给料装置基本上采用煤仓煤斗送料,煤流在重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堆压、汇流,致使煤层密实,从而在输送过程频繁发生蓬煤、堵煤现象,造成发电机组运行不稳定,影响机组的正常出煤和经济运行。同时,现有的给料装置大多采用阀门(例如闸板阀)来控制储料与下料,阀门使用频率高,磨损快且容易堵塞,增加了经济成本。公告号“CN20587334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黏煤掺烧给料装置,在煤仓内设置分流板,在分流板下方设置两个下料口;同时,在分流板和下料口之间设置旋转切割体;给料的时候,煤流被分流板分流后进入煤仓,不会直接进入下料口,避免了煤流在重力作用下造成堆压、汇流、密实,旋转切割体将煤推入下料口。本专利文献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堵塞率,但是,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下料口位于分流板下方,若需要给料,旋转切割体需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能耗高,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包括煤仓,其特征在于:煤仓内设有处理单元、黏度检测传感器和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分流板上设有落料口,分流板上配合落料口滑动设置有滑动闸板;分流板下方设有两个位于煤仓底板上的下料口,下料口的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黏度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原煤黏度信息传输到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动力系统和滑动闸板的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包括煤仓,其特征在于:煤仓内设有处理单元、黏度检测传感器和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分流板上设有落料口,分流板上配合落料口滑动设置有滑动闸板;分流板下方设有两个位于煤仓底板上的下料口,下料口的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两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黏度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原煤黏度信息传输到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动力系统和滑动闸板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呈倒“V”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煤种防堵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刀的自由端上设有竖直向上的煤仓侧壁刮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煤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战民赖云河赖道广赖兆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乐县永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