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8060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包括基土层,基土层上设有多层结构路堤,多层结构路堤由下至上依次为桩板层、夯实路堤层、加筋体、柔性垫层和泡沫混凝土芯体层,泡沫混凝土芯体层外包设有外包填土层,外包填土层上设置路面结构层,桩板层设有深入基土层内的路堤桩,基土层上于多层结构路堤的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沟。在路堤桩与桩盖板、悬支翼板通过桩身主筋连接整体浇筑,防渗漏外包带、横向下排水体、砂砾石垫层、封堵体、长钉、排水沟、横向上排水体、排水孔解决路堤排水问题;路堤受压后加筋体解决了拉力转换问题。改结构的路堤,不仅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工程投资,而且提高了路堤安全等优点。

A pile supported reinforced embank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pile supported reinforced embankment. Including the soil, soil is provided with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embankment embankment, followed by the bottom plate layer, pile reinforcement layer, compacted embankment and soft cushion and foam concrete core layer, core layer foam concrete filled layer with outsourcing outsourcing, outsourcing fill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pile plate embankment pile soil deep lay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as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soil in embankment drain provided multilayer structure. In the embankment pile and pile cover, hanging w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verall pouring through the pile main reinforcement, seepage, water, lower horizontal outsourcing with sand gravel cushion, sealing body, long nails, drainage ditch, lateral upper water, drainage holes to solve drainage problems of embankment embankment;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to solve the tension conversion the problem. The improved structural embankment not only shortens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aves the project investment, but also improves the safety of embank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
技术介绍
桩承式加筋路堤由路堤填料、加筋褥垫层、桩(桩帽或桩梁)和地基土组成,是近年来在软土地区兴起的一种新型路堤形式,采用桩承式加筋路堤,能有效地控制地基的沉降和侧向变形,从而减小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同时可快速填筑施工,无需预压期和二次开挖,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其造价与水泥搅拌桩地基基本相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桩承式加筋路堤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性状比较复杂,涉及路堤填土、桩、桩间土和加筋褥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土拱效应和加筋体的拉膜效应是桩承式加筋路堤涉及的重要研究课题。桩承式路堤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大部分路堤荷载通过桩传递给了深层强度较高的土层,因而路堤总沉降及工后沉降较小;桩和水平加筋体的共同作用使得路堤侧向变形较小、稳定性较高;路堤无需分期填筑,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与桩筏基础相比,桩承式路堤取消了桩顶筏板,而以桩帽代替,并采用较大的桩间距,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目前,桩承式路堤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如中国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英国伦敦Stansted机场的铁路连接线加宽工程、巴西圣保罗北部的公路拓宽工程和荷兰的部分高速公路等。桩承堤设计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路堤土拱效应及桩土荷载承担比;路堤沉降组成及规律;桩身负摩阻力及承载力。路堤土拱效应研究表明,路堤高度H和桩托板净间距Sa的关系应满足HSa-1>1.4,以使路堤填料中形成完整土拱,否则路堤顶面会出现蘑菇状的不均匀沉降。英国、德国、北欧等规范和标准中提供了桩土荷载分担比(或者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规范提供考虑土拱效应的桩土荷载分担比的计算公式。交通荷载会弱化土拱效应,导致桩荷载减小,桩间土荷载增加,并增加路堤沉降。对于沉降控制严格的路堤,尤其是高速铁路路堤,需要研究动荷载下土拱演化规律,并分析其对路堤沉降和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加筋垫层的应用表明,垫层能够有效减少路堤不均匀沉降、增加桩土荷载分担比,从而实现减小托板尺寸、增加桩间距的目的。但是,现有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还很难从机理上揭示这种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交通荷载作用下,低矮路堤桩顶会受到循环动荷载及静荷载的共同作用。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在竖向循环荷载下,桩的累积变形发展可以分为3种模式:不发展型、持续发展型、急剧破坏型。不同的循环荷载比RCLR(RCLR=Pd/Pu,其中Pd为桩的最大动荷载,Pu为单桩极限承载力)和静荷载比RSLR(RSLR=P0/Pu,P0为桩的静荷载)组合下桩的累积沉降发展规律不一样。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路堤累积沉降的道路,需要考虑桩的循环累积沉降。由于托板桩顶附近的桩间土沉降大于桩的沉降,导致桩身上半部出现负摩擦力。负摩擦力的发挥程度与桩顶荷载、地基固结程度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时,应该要考虑负摩擦力作用在路堤的沉降控制方面,当路堤软弱下卧层较薄时,路堤沉降主要是由桩身范围内的沉降引起的;而当存在深厚软弱下卧层时,下卧层的厚度是影响路堤沉降的最主要因素,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桩长来减小路堤的沉降。下卧层沉降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下卧层附加应力及压缩性指标的确定。当下卧层较厚时,下卧层地基固结仍然会引起路基较大的沉降,此时需要考虑固结的影响。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施工过程中,路堤桩与盖板容易在压路堤时脱离,从而使路堤结构容易发生破坏;另外,在路堤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排水问题,以及路堤受压后的拉力转换问题,因此,需寻求一种有效控制改建后路基工后沉降、防治路面裂缝、增强新路面、路床的协同工作能力的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关于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中以及在施工后应该考虑的的问题,提供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包括基土层,基土层上设有多层结构路堤,多层结构路堤由下至上依次为桩板层、夯实路堤层、加筋体、柔性垫层和泡沫混凝土芯体层,泡沫混凝土芯体层外包设有外包填土层,外包填土层上设置路面结构层,桩板层设有深入基土层内的路堤桩,基土层上于多层结构路堤的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沟。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桩板层内设有横向下排水体,路堤桩包括位于基土层内的桩身主体,桩身主体顶部设有位于桩板层内的桩盖板,桩盖板两侧设有悬支翼板,横向下排水体位于桩盖板和悬支翼板的下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桩盖板和悬支翼板与横向下排水体之间设有砂砾石垫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下排水体与基土层之间设有防渗漏外包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下排水体的两端设有排水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路堤桩内设有桩身主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夯实路堤层与加筋体之间设有横向上排水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桩板层两侧设有封堵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混凝土芯体层外设有钢模,用于将钢模进行固定的配套拉杆和螺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混凝土芯体层内设有钢筋网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在路堤桩与桩盖板、悬支翼板通过桩身主筋连接整体浇筑,防渗漏外包带、横向下排水体、砂砾石垫层、封堵体、长钉、排水沟、横向上排水体、排水孔解决路堤排水问题;路堤受压后加筋体解决了拉力转换问题。改结构的路堤,不仅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工程投资,而且提高了路堤安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钢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排水沟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土层、2防渗漏外包带、3横向下排水体、4砂砾石垫层、5路堤桩、6桩盖板、7悬支翼板、8桩身主筋、9封堵体、10长钉、11桩板层、12夯实路堤层、13横向上排水体、14排水孔、15加筋体、16柔性垫层、17钢模、18连接孔、19连接杆、20拉杆、21螺帽、22钢筋网片、23泡沫混凝土芯体、24外包填土层、25路面结构层、26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实施例: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其基本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包括基土层1,基土层1上设有多层结构路堤,多层结构路堤由下至上依次为桩板层11、夯实路堤层12、加筋体15、柔性垫层1616和泡沫混凝土芯体层23,泡沫混凝土芯体层23外包设有外包填土层24,外包填土层24上设置路面结构层25,桩板层11设有深入基土层1内的路堤桩5,基土层1上于多层结构路堤的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沟26,排水沟26的结构具体见图4。具体的,如图1所示,桩板层11内设有横向下排水体3,路堤桩5包括位于基土层1内的桩身主体,桩身主体顶部设有位于桩板层11内的桩盖板6,桩盖板6两侧设有悬支翼板7,路堤桩5内设有桩身主筋8,桩身主筋8,由桩身主体延伸至桩盖板6和两侧的悬支翼板7内。当然,在两侧桩板层11设有封堵体9。如图1所示,横向下排水体3位于桩盖板6和悬支翼板7的下方,桩盖板6和悬支翼板7与横向下排水体3之间设有砂砾石垫层4,横向下排水体3与基土层1之间设有防渗漏外包带2,横向下排水体3的两端设有排水孔14。如图1所示,夯实路堤层12与加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包括基土层(1),基土层(1)上设有多层结构路堤,其特征在于,多层结构路堤由下至上依次为桩板层(11)、夯实路堤层(12)、加筋体(15)、柔性垫层(16)16和泡沫混凝土芯体层(23),泡沫混凝土芯体层(23)外包设有外包填土层(24),外包填土层(24)上设置路面结构层(25),桩板层(11)设有深入基土层(1)内的路堤桩(5),基土层(1)上于多层结构路堤的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沟(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包括基土层(1),基土层(1)上设有多层结构路堤,其特征在于,多层结构路堤由下至上依次为桩板层(11)、夯实路堤层(12)、加筋体(15)、柔性垫层(16)16和泡沫混凝土芯体层(23),泡沫混凝土芯体层(23)外包设有外包填土层(24),外包填土层(24)上设置路面结构层(25),桩板层(11)设有深入基土层(1)内的路堤桩(5),基土层(1)上于多层结构路堤的底部两侧设有排水沟(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层(11)内设有横向下排水体(3),路堤桩(5)包括位于基土层(1)内的桩身主体,桩身主体顶部设有位于桩板层(11)内的桩盖板(6),桩盖板(6)两侧设有悬支翼板(7),横向下排水体(3)位于桩盖板(6)和悬支翼板(7)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盖板(6)和悬支翼板(7)与横向下排水体(3)之间设有砂砾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奕勤周焕星周翔汪新炜毕晓明厉珏林旭程静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