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信斌专利>正文

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66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涉及竖井掘进施工技术领域。该支护设备包括:具有闭合框架结构的圈梁,以及固定在圈梁的外侧的护帮梁;护帮梁的长度方向沿圈梁的轴向设置;圈梁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邻的子梁和连接相邻子梁的端部的涨缩组件;当涨缩组件伸长时相邻的子梁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护帮梁的外侧面抵靠在竖井侧壁上;当涨缩组件缩短时相邻的子梁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缩小,护帮梁的外侧面脱离竖井侧壁。通过伸长涨缩组件使得护帮梁紧密抵靠住竖井内壁以此支护井壁。如此作业人员可继续在该支护设备的上方或者下方进行开凿作业,对通过该支护设备临时支护的竖井侧壁进行支护作业,使得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可同步进行,提高工程进度。

A temporary support equipment for shaft excav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mporary support equipment for shaft excav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aft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The suppor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structure with a closed ring, and the ring beam is fixed on the outer wall supporting beam; supporting beam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for axial beam setting; expansion includes at least two component beam and adjacent sub beams and connecting the adjacent sub beam ends; between the end when expansion component during elongation of adjacent sub beams increasing distance, guard against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eam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haft; when the expansion between the ends of adjacent sub components reduced beam to reduce the distance, the outer side of the wall supporting beam from the side wall of the shaft. By expanding the assembly so that the support beam for elongation close against the wall to wall supporting shaft housing. So the operator can continue digging operations in the supporting equipment above or below the supporting equipment through the temporary support shaft side wall supporting operation, the operation and cut supporting oper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project prog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竖井掘进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
技术介绍
在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开凿用于运输物资及通风的竖井。竖井的上端连通地面,竖井的下端连通巷道或者隧道。在竖井建设中,通过开凿作业进行竖井掘进,通过支护作业对开凿出的竖井侧壁进行永久支护。其中,支护作业主要包括:向开凿出的竖井侧壁上打入锚杆,在锚杆上固定金属网,之后向金属网上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对竖井侧壁的永久支护。由于刚开凿出来的竖井侧壁不稳定,容易坍塌,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采用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交替进行的作业模式。具体来说,首先进行开凿作业,在开凿出一定深度的竖井后停止开凿作业;之后进行支护作业,对刚开凿出的竖井侧壁进行支护;完成支护作业后,继续进行开凿作业。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交替进行的作业模式大大影响了竖井的建设进度,导致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交替进行的作业方式导致的工程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该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所述支护设备包括:具有闭合框架结构的圈梁,以及固定在所述圈梁的外侧的护帮梁;所述护帮梁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圈梁的轴向设置;所述圈梁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邻的子梁和连接相邻的所述子梁的端部的涨缩组件;当所述涨缩组件伸长时,相邻的所述子梁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护帮梁的外侧面抵靠在竖井侧壁上;当所述涨缩组件缩短时,相邻的所述子梁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缩小,所述护帮梁的外侧面脱离所述竖井侧壁。可选地,所述圈梁包括并排设置且同轴的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其中所述第一圈梁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梁和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梁的端部的第一涨缩组件;所述第二圈梁包括第二子梁和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子梁的端部的第二涨缩组件;且在所述第一圈梁的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一高差块,在所述第二圈梁的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二高差块;所述护帮梁包括与所述第一高差块的外侧面连接的第一护帮梁,和与所述第二高差块的外侧面连接的第二护帮梁;所述第一护帮梁与所述第二圈梁相交叉,所述第二护帮梁与所述第一圈梁相交叉。可选地,所述支护设备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圈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圈梁上的移动千斤顶。可选地,所述第一护帮梁和所述第二护帮梁相间分布。可选地,所述涨缩组件包括涨缩千斤顶,所述涨缩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子梁的端部连接。可选地,所述子梁具有中空结构,且所述涨缩组件还包括串联梁,所述串联梁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梁的内部。可选地,所述圈梁的轴向截面为圆形,所述串联梁为弧形梁。可选地,所述圈梁的轴向截面为矩形,所述串联梁包括成直角固定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可选地,在所述护帮梁的内部设置有一端可伸出所述护帮梁并用于插入所述竖井侧壁的锥杆。可选地,在所述护帮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防滑垫。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通过伸长涨缩组件增大子梁相邻端部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护帮梁紧密抵靠住竖井内壁,完成对开凿出的井壁的临时支护。通过对开凿出的竖井井壁进行了临时支护,作业人员可继续在该支护设备的上方或者下方进行开凿作业,而对通过该支护设备临时支护的竖井侧壁进行支护作业对竖井侧壁形成永久支护。即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为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提供了不同的作业高度,使得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可同步进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竖井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在同一地点交替进行导致工程进度慢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顶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顶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行走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中涨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中锥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中护帮梁上防滑垫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个标记分别为:1、圈梁,1A、第一圈梁,1B第二圈梁;11、子梁,11A、第一子梁;12、涨缩组件,12A、第一涨缩组件,12B、第二涨缩组件;121、涨缩千斤顶,122、串联梁;2、护帮梁,2A、第一护帮梁,2B、第二护帮梁,21、防滑垫;3、高差块,3A、第一高差块,3B、第二高差块;4、移动千斤顶;5、锥杆;6、插锥杆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如图1、图2所示,该支护设备包括:具有闭合框架结构的圈梁1,以及固定在圈梁1的外侧的护帮梁2;护帮梁2的长度方向沿圈梁1的轴向设置;圈梁1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邻的子梁11和连接相邻的子梁11的端部的涨缩组件12;当涨缩组件12伸长时,相邻的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护帮梁2的外侧面抵靠在竖井侧壁上;当涨缩组件12缩短时,相邻的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缩小,护帮梁2的外侧面脱离竖井侧壁。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能够对刚开凿出的不稳定的竖井侧壁进行临时支护。使用时先使涨缩组件12处于收缩状态,然后该临时支护设备放置于竖井中,使得圈梁1的轴向平行于竖井的轴向设置,此时护帮梁2的长度方向也沿竖井的轴向设置,此时,护帮梁2的外侧面不接触竖井侧壁。之后伸长涨缩组件12,使相邻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护帮梁2的外侧面紧密抵靠住竖井内壁,完成对竖井侧壁的临时支护。结合图3不难理解的是,由于对开凿出的竖井井壁进行了临时支护,作业人员可在该支护设备的上方(自下向上掘进打反井时)或者下方(自上向下掘进)继续开凿作业,掘进竖井;同时通过护帮梁2之间的空隙对通过该支护设备进行临时支护的竖井侧壁进行支护作业对竖井侧壁形成永久支护。当完成一定长度的永久支护后,可沿竖井掘进方向移动该临时支护设备,利用该支护设备支护新开凿出的竖井侧壁。具体地,缩短涨缩组件,使得相邻的子梁11的端部之间距离缩小,护帮梁2的外侧面脱离对竖井侧壁的支护。之后移动该临时支护设备至新开凿出的竖井侧壁处,再次通过伸长涨缩组件使得护帮梁2重新支护住新开凿出的竖井侧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为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提供了不同的作业高度,使得开凿作业和支护作业之间具有一段安全距离,使得两项作业互不干扰,可同步进行。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设备包括:具有闭合框架结构的圈梁(1),以及固定在所述圈梁(1)的外侧的护帮梁(2);所述护帮梁(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圈梁(1)的轴向设置;所述圈梁(1)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邻的子梁(11)和连接相邻的所述子梁(11)的端部的涨缩组件(12);当所述涨缩组件(12)伸长时,相邻的所述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护帮梁(2)的外侧面抵靠在竖井侧壁上;当所述涨缩组件(12)缩短时,相邻的所述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缩小,所述护帮梁(2)的外侧面脱离所述竖井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设备包括:具有闭合框架结构的圈梁(1),以及固定在所述圈梁(1)的外侧的护帮梁(2);所述护帮梁(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圈梁(1)的轴向设置;所述圈梁(1)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邻的子梁(11)和连接相邻的所述子梁(11)的端部的涨缩组件(12);当所述涨缩组件(12)伸长时,相邻的所述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护帮梁(2)的外侧面抵靠在竖井侧壁上;当所述涨缩组件(12)缩短时,相邻的所述子梁(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缩小,所述护帮梁(2)的外侧面脱离所述竖井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掘进临时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1)包括并排设置且同轴的第一圈梁(1A)和第二圈梁(1B);其中,所述第一圈梁(1A)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梁(11A)和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梁(11A)的端部的第一涨缩组件(12A);所述第二圈梁(1B)包括第二子梁和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子梁的端部的第二涨缩组件(12B);且在所述第一圈梁(1A)的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一高差块(3A),在所述第二圈梁(1B)的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二高差块(3B);所述护帮梁(2)包括与所述第一高差块(3A)的外侧面连接的第一护帮梁(2A),和与所述第二高差块(3B)的外侧面连接的第二护帮梁(2B);所述第一护帮梁(2A)与所述第二圈梁(1B)相交叉,所述第二护帮梁(2B)与所述第一圈梁(1A)相交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信斌
申请(专利权)人:李信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