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243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直轴、上骨架、下骨架和行走台车,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平行设置,直轴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上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直轴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下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上骨架和下骨架平行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且与直轴固定连接,行走台车与上骨架和下骨架的外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通过支撑架和骨架之间的配合,实现行走台车可以沿直轴360°转动,同时通过行走台车实现工作平台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在尽量减少移动的情况下对压力钢管的更多位置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
技术介绍
在进行水电站的竖井段施工时,需要在压力钢管的外壁浇筑混凝土,同时在压力钢管的内部进行施工,传统的内部施工平台其均为固定结构,在压力钢管的不同位置施工时,需要不停的更换施工平台的位置,其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直轴、上骨架、下骨架和行走台车,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直轴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上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直轴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下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之间,且与所述直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的外沿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的外沿均通过多个液压支撑和多个螺杆支撑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面抵靠,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之间通过所述螺杆支撑可伸缩连接;所述液压支撑包括液压油缸和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液压油缸均与所述液压泵站连通且可单独动作;所述螺杆支撑包括操作手柄、螺杆和螺杆外套,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螺杆外套内,所述螺杆外套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所述上骨架/所述下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手柄的转轴与所述螺杆垂直设置,且与所述螺杆的内端螺纹啮合。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所述液压支撑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所述螺杆支撑的数量为十个,两个所述液压支撑沿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直径设置,十个所述螺杆支撑均匀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圆周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液压支撑之间;所述上骨架/所述下骨架上的所述螺杆支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杆支撑水平设置。具体地,所述行走台车包括上工作平台、下工作平台、竖轴、上车轮和下车轮,多个所述竖轴带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平台与所述下工作平台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竖轴可上下移动连接,所述上工作平台的外侧通过两个所述上车轮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壁抵靠,所述下工作平台的外侧通过两个所述下车轮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壁抵靠,所述上车轮和所述下车轮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通过支撑架和骨架之间的配合,实现行走台车可以沿直轴360°转动,同时通过行走台车实现工作平台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在尽量减少移动的情况下对压力钢管的更多位置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上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力钢管14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包括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直轴6、上骨架7、下骨架8和行走台车,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平行设置,直轴6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5与上支撑架1的中心可转动连接,直轴6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5与下支撑架2的中心可转动连接,上骨架7和下骨架8平行设置在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之间,且与直轴6固定连接,行走台车与上骨架7和下骨架8的外沿固定连接,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的外沿均通过多个液压支撑4和多个螺杆支撑3与压力钢管14的内侧面抵靠,行走台车与上骨架7和下骨架8之间通过螺杆支撑3可伸缩连接;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由多个钢管焊接而成,上铺设花纹板。液压支撑4包括液压油缸和液压泵站,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的固定连接,多个液压油缸均与液压泵站连通且可单独动作;螺杆支撑3包括操作手柄、螺杆和螺杆外套,螺杆设置在螺杆外套内,螺杆外套与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上骨架7/下骨架8固定连接,操作手柄的转轴与螺杆垂直设置,且与螺杆的内端螺纹啮合。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上的液压支撑4的数量为两个,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上的螺杆支撑3的数量为十个,两个液压支撑4沿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的直径设置,十个螺杆支撑3均匀固定在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的圆周上且位于两个液压支撑4之间;上骨架7/下骨架8上的螺杆支撑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杆支撑3水平设置。在使用时,将整体置于压力钢管14内,通过液压泵站和手动控制,使液压支撑4和螺杆支撑3伸长,其与压力钢管14的内侧面抵靠,从而使得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固定在压力钢管14内。然后通过人工推动上骨架7和下骨架8,与骨架连接的行走台车可以360°转动,便于360°对压力钢管14进行施工。行走台车包括上工作平台9、下工作平台11、竖轴10、上车轮12和下车轮,多个竖轴10带两端分别与上骨架7和下骨架8固定连接,上工作平台9与下工作平台11平行设置且与竖轴10可上下移动连接,上工作平台9的外侧通过两个上车轮12与压力钢管14的内侧壁抵靠,下工作平台11的外侧通过两个下车轮与压力钢管14的内侧壁抵靠,上车轮12和下车轮均通过驱动机构13驱动转动。通过控制螺杆支撑3,使与上车轮12和下车轮均与压力钢管14的内侧面抵靠,在需要上下调节施工平台的位置时,通过驱动机构13驱动车轮沿压力钢管14的内侧壁滚动,从而实现了工作平台的上下移动,驱动机构13为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组合为一体的“三合一”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直轴、上骨架、下骨架和行走台车,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直轴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上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直轴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下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之间,且与所述直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的外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直轴、上骨架、下骨架和行走台车,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直轴的上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上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直轴的下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所述下支撑架的中心可转动连接,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平行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之间,且与所述直轴固定连接,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的外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钢管安装移动式自动化压缝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的外沿均通过多个液压支撑和多个螺杆支撑与所述压力钢管的内侧面抵靠,所述行走台车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之间通过所述螺杆支撑可伸缩连接;所述液压支撑包括液压油缸和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的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液压油缸均与所述液压泵站连通且可单独动作;所述螺杆支撑包括操作手柄、螺杆和螺杆外套,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螺杆外套内,所述螺杆外套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所述上骨架/所述下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慧涛谭玉平杨勇曾洪富李建兵潘勇谢守斌王永华望永东孙文杨芳范如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