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773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包括方形体式的机身框架,所述机身框架的上层四个端角上都设有具有四个插杆套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螺旋桨驱动电机,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上设有螺旋桨,所述电机座中间的插杆套上插入安装有中心板连接碳杆,四根中心板连接碳杆的下部共同固定着一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置入在机身框架的内部,且该中心板上置放着无人机控制器,所述无人机控制器控制连接于每个螺旋桨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无人机机架满足高强度、大承载量、低重量等需求,还可达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好处。可以满足在抢险救援时对急救物品、日常饮食和小型工具等物品的空投。

An efficient vertical landing and land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efficiency VTOL carrying airdrop UAV fuselage frame comprises a square style, the fuselage frame upp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our angle with four sets of inserted rod motor base, the motor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propeller driven motor, the driving motor is equipped with a propeller propeller, the motor seat in the middle rod sleeve is installed into the cent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bon rod, the lower four root center plate is connected together with a carbon rod fixed center plate, the inside of the center plate placed in the frame body, and the center plate is placed on a UAV controller, the UAV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each propeller driv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UAV fram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rength, large carrying capacity, low weight, etc. the utility model can also achieve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material drawing and low price. Can meet the emergency rescue, emergency supplies, daily food and small tools and other items airdr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种飞行性能的不断提高,无人机在民用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抢险救援领域,改变了传统救援模式,一架完整的无人机系统涉及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加工工程和机械装置及运输等多个技术。但现有的空投无人机大多数为大型无人机,大型无人机的造价成本高,重量大,使用不够灵活。而市场上很少有小型的无人机,个别的小型无人机装载量小,或者都以航拍摄像使用用途为主。且现有无人机任务载荷多种多样,由于无人飞行器动力有限、空间有限,在挂载载荷的同时很难再搭载其他物品,在如抢险救援需空投物品时,空投物品重量、种类以及大小受到载体的限制,使整个抢险救援的过程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包括方形体式的机身框架,所述机身框架的上层四个端角上都设有具有四个插杆套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螺旋桨驱动电机,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上设有螺旋桨,所述电机座中间的插杆套上插入安装有中心板连接碳杆,四根中心板连接碳杆的下部共同固定着一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置入在机身框架的内部,且该中心板上置放着无人机控制器,所述无人机控制器控制连接于每个螺旋桨驱动电机。所述机身框架的下侧底部铰接安装有对开门式的一对舱门,且机身框架的两侧固定着两个对应舱门的伺服电机固定板,所述伺服电机固定板上固定着伺服电,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一个摆臂式的舵角,所述舵角的头端部铰接安装有舱门拉杆,所述舱门拉杆的端部铰接安装有一个铰孔座,所述铰孔座固定在舱门的对开侧。优选地,所述机身框架为十二根机身连接碳杆组成的长方体形框架,其中,机身框架的上部四个端角通过电机座安装固定,机身框架的下部四个端角通过具有三个插杆套的脚架安装固定,所述机身连接碳杆可匹配插入套固在电机座和脚架的插杆套内。优选地,所述中心板上设有四个中心板连接件,所述中心板连接件上设有配合中心板连接碳杆插入固定的倾斜设置的插杆套。优选地,所述无人机控制器上设有GPS天线。优选地,所述舱门通过舱门合页铰接安装在机身框架上。优选地,所述机身框架的四个侧面设有机身侧板,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机身侧板上设有导流板。本技术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空投系统由飞行器和地面站组成。飞行器采用机身中空设计,动力系统与物体装载装置一体化,在满足飞行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减小飞行器重量,增大有效载荷量。飞行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利用3D打印件与碳管相结合构建无人机机架在机架顶层中心位置安装无人机飞行控制器、分点板、电子调速器和锂电池等电子设备。飞行器的电子设备占用顶层空间较小,可根据空投物品的体积大小,选择从可从顶层或者底层加入。飞行器的机架在3d打印件与碳管构建主体的前提下,机架四周由双层热缩蒙皮围成,使机舱四周完全封闭并且该材料质量轻盈,不易破损。飞行器底部为投放舱门,舱门采用反向双开门设计,用两个16kg大扭力伺服舵机控制舱门打开和关闭,每扇舱门上加入导流板,以确保物品的精准投放,舱门利用PLA为基料填充度为50%厚度为5毫米的3D打印件。16kg的大扭力伺服舵机、高强度的舱门和三层热缩蒙皮保证被空投物品在未被空投时安全装载在舱内。无人机飞行器控制系统搭载GPS定位模块,可以在提高飞行器飞行平稳的同时增大物品投放精准度。配套的地面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飞行器飞行,监控飞行状态,搭载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可将画面实时传输至地面站,以提高远程操控投放的安全性及精准度。无人机飞行器动力系统采用8318200kv电机,18寸高效三叶螺旋桨,80A电子调速器,10000mah22.2V锂电池,最高可搭载17.5kg空投物品,高效的动力系统,可以满足在抢险救援时对急救物品、日常饮食和小型工具等物品的空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无人机机架满足高强度、大承载量、低重量等需求,还可达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好处。可以满足在抢险救援时对急救物品、日常饮食和小型工具等物品的空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心板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包括方形体式的机身框架9,机身框架9的上层四个端角上都设有具有四个插杆套的电机座2,电机座2上设有螺旋桨驱动电机1,螺旋桨驱动电机1上设有螺旋桨3,电机座2中间的插杆套上插入安装有中心板连接碳杆4,四根中心板连接碳杆4的下部共同固定着一中心板6,中心板6置入在机身框架9的内部,且该中心板上置放着无人机控制器7,无人机控制器7控制连接于每个螺旋桨驱动电机1。机身框架9的下侧底部铰接安装有对开门式的一对舱门10,且机身框架9的两侧固定着两个对应舱门10的伺服电机固定板12,伺服电机固定板12上固定着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一个摆臂式的舵角13,舵角13的头端部铰接安装有舱门拉杆14,舱门拉杆14的端部铰接安装有一个铰孔座19,铰孔座19固定在舱门10的对开侧。机身框架9为十二根机身连接碳杆组成的长方体形框架,其中,机身框架9的上部四个端角通过电机座2安装固定,机身框架9的下部四个端角通过具有三个插杆套的脚架16安装固定,所述机身连接碳杆可匹配插入套固在电机座2和脚架16的插杆套内。中心板6上设有四个中心板连接件5,中心板连接件5上设有配合中心板连接碳杆4插入固定的倾斜设置的插杆套。无人机控制器7上设有GPS天线8。舱门10通过舱门合页15铰接安装在机身框架9上。机身框架9的四个侧面设有机身侧板18。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机身侧板18上设有导流板17。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体式的机身框架(9),所述机身框架(9)的上层四个端角上都设有具有四个插杆套的电机座(2),所述电机座(2)上设有螺旋桨驱动电机(1),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1)上设有螺旋桨(3),所述电机座(2)中间的插杆套上插入安装有中心板连接碳杆(4),四根中心板连接碳杆(4)的下部共同固定着一中心板(6),所述中心板(6)置入在机身框架(9)的内部,且该中心板上置放着无人机控制器(7),所述无人机控制器(7)控制连接于每个螺旋桨驱动电机(1);所述机身框架(9)的下侧底部铰接安装有对开门式的一对舱门(10),且机身框架(9)的两侧固定着两个对应舱门(10)的伺服电机固定板(12),所述伺服电机固定板(12)上固定着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一个摆臂式的舵角(13),所述舵角(13)的头端部铰接安装有舱门拉杆(14),所述舱门拉杆(14)的端部铰接安装有一个铰孔座(19),所述铰孔座(19)固定在舱门(10)的对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垂直起降载运空投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体式的机身框架(9),所述机身框架(9)的上层四个端角上都设有具有四个插杆套的电机座(2),所述电机座(2)上设有螺旋桨驱动电机(1),所述螺旋桨驱动电机(1)上设有螺旋桨(3),所述电机座(2)中间的插杆套上插入安装有中心板连接碳杆(4),四根中心板连接碳杆(4)的下部共同固定着一中心板(6),所述中心板(6)置入在机身框架(9)的内部,且该中心板上置放着无人机控制器(7),所述无人机控制器(7)控制连接于每个螺旋桨驱动电机(1);所述机身框架(9)的下侧底部铰接安装有对开门式的一对舱门(10),且机身框架(9)的两侧固定着两个对应舱门(10)的伺服电机固定板(12),所述伺服电机固定板(12)上固定着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一个摆臂式的舵角(13),所述舵角(13)的头端部铰接安装有舱门拉杆(14),所述舱门拉杆(14)的端部铰接安装有一个铰孔座(19),所述铰孔座(19)固定在舱门(10)的对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垂直起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许春霞杨小品洪琦温林成邓伟平王锐镔刘津万绍强陈斌华叶剑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