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通过活性可控自由聚合方法来制备聚合物接枝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管。
技术介绍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从而在光学、力学、电学、磁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宏观材料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和纳膜材料在太阳能的存储与利用、光电转换、光致变色及光催化降解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二氧化钛纳米管是近年来发展一种新型管状纳米材料,有着比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和纳膜材料更大的比表面积,具有更诱人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合成法、水热反应合成法等。为了适合不同用途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二氧化钛钠米管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各种各样的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复合结构被制备出来。另一方面,各种可控聚合方法的发现,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窄成为可能。特别是一种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即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这种方法适用的聚合单体广泛,以及在对目产物分子量的控制和维持较低的分子量分布指数方面大大优于传统聚合方法,还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对聚合环境的苛 ...
【技术保护点】
聚合物接枝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a):1重量份干燥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原料、5~100重量份带有胺基的表面活性剂和20~100重量份的溶剂,以0~100kHz超声波处理5~20min后,氮气保护下加热到50~100℃,反应10~48hr,以滤膜抽滤,反复洗涤多次后,40~100℃真空干燥10~30hr后得到表面带有胺基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步骤(b):加入步骤(a)所得表面带有胺基的二氧化钛纳米管1重量份,α-卤代酰卤1~50重量份和20~100重量份的溶剂,以0~100kHz超声波处理5~20min后,氮气保护下加热到20~100℃,搅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华,颜德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