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球化石墨的生产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543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的加工技术领域。提出的晶体球化石墨的生产制备工艺,把天然鳞片石墨粉碎在球化机对石墨外形进行球形化处理,再经筛分筛选出5~100μm的球化石墨。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对天然鳞片石墨的结构和外形进行处理,提高了TAP值,并且改善其粒度分布值和BET值,使其给合紧密,运用SEM、MS-2000光谱学仪器进行检测,并进行电化学试验分析,完全可替代人造石墨,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直接使用-100目到+20目天然鳞片石墨,经过粉碎,表面修饰,筛分等工序,制备出5~100μm的球化石墨,并且一次可得到2~3种规格的产品,经过提纯后(另案申请专利),固定碳达到99.98%,避免了杂质元素对充放电效率的影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的加工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晶体球化石墨的生产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自1991年索尼公司的商用电池首次问世以来,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商用电池主要应用于便携式器材中,如笔记本电脑,手持无线电对讲机,数码相机,电动车等,尤其是应用于空间低轨道卫星的一些锂离子电池。这些锂离子电池在进行了寿命周期和使用性能的试验,发现电池的性能如循环次数,电池的容量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材料的本质和特性,而目前这些锂离子电池所用的负极材料90%以上为人造石墨。人造石墨是利用石油焦,煤焦油等材料在3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利用石墨化反应釜制备而来,由于这种工艺产量低,耗电大,因而成本高昂。且其可逆容量最高仅达到336mAh/g,因此其应用性能上有一定局限性。天然石墨有着独特的六角形晶体结构,对于锂离子的脱嵌非常有利,但天然鳞片石墨的形状极不规测,TAP低,结构松散,导致其不可逆容量高,电池容量极低,无法用于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晶体球化石墨的生产制备工艺。利用该生产制备工艺生产的球化石墨不仅成本低、质量好,循环次数多,可逆容量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体球化石墨的生产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把天然鳞片石墨粉碎在球化机对石墨外形进行球形化处理,再经筛分筛选出5~100μm的球化石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玉奇侯旭异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冠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