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3996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量轻且吸音特性和阻音特性优越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如下:准备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1):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一纤维体构成的第一片状材料(X1)和第二片状材料(Y1);对所述第二片状材料(Y1)用一次成型模具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一次成型体(Y4);将所述一次成型体(Y4),第一片状材料(X1)安放于二次成型模具内,在所述二次成型模具压缩成型,制造一次成型体(Y4)与第一片状材料(X1)一体成型的规定形状的车辆用成型品(G)。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for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ound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a light weight and a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and a superior sound blocking property. The method is as follows: fiber fine fiber prepared by the size of 0.1 to 1.0dtex 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A1):40 to 75 mass percentage, with size of 1.2 ~ 5.0dtex thermal fusion fiber 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fiber (B1):15 ~ 60 percentage and fiber short fiber as main components (C1) the first sheet material forming the first fiber:0 to 20 mass percentage of interlacing of the sheet material (X1) and second (Y1); the second sheet material (Y1) heated by a mold, pressing a molding body (Y4); a molding the body (Y4), the first sheet material (X1) placed in the two molding mold, compression molding in two forming the mould, manufacturing a molding body (Y4) and (X1) provides a first sheet material forming one of the shape of the vehicle products (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量轻且吸音性能、阻音性能良好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厢内噪音水平受引擎声、吸气排气声、马路噪音、风声以及引擎的振动或扭矩变动所引起的低频噪声等的影响较大。噪声的传递路径受到来自引擎和车厢内的间隔壁(仪表盘)的透过音的影响最大,据说占整体的50%以上。因此,以往,该部位作为降低车厢内噪音水平的最重要的部位,各个公司致力于其隔音性能(吸音、阻音)的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具有吸音性能和阻音性能这两者的性能作为隔音性能,将其部件作为隔音部件进行说明。另外,在作为车辆用的隔音材料使用的情况下,除了吸音性能和阻音性能,从对环境问题的应对和汽车燃油经济性改善的角度来看,已知有在包含极细纤维的无纺布上将其他材料,例如,合成树脂膜或其他无纺布作为膜材而叠层复合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时,作为叠层一体化的方法,有通过喷雾或转印等而附加变为粘合剂的树脂的方法或使用热融合性纤维等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需要进行以干燥或树脂的融解粘合为目的的热处理,从环境污染的问题或节约能源的角度来看,并不优选。并且,存在粘合树脂在无纺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G),其由以极细纤维为主体的第一成型层(Gx)和以所述极细纤维为主体的第二成型层(Gy)一体成型而形成,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层(Gx)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1):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一纤维体构成,所述第二成型层(Gy)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2):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4 JP 2016-0607501.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G),其由以极细纤维为主体的第一成型层(Gx)和以所述极细纤维为主体的第二成型层(Gy)一体成型而形成,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层(Gx)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1):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一纤维体构成,所述第二成型层(Gy)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2):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2):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2):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二纤维体构成,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厚度为7.6~56.0mm,克重为1,200~4,000g/m2,透气阻力为2,540~47,500Ns/m3,与所述第一成型层(Gx)相比,所述第二成型层(Gy)厚度薄,并且,其密度和透气阻力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层(Gx)构成为克重为400~2,000g/m2,密度为0.008~0.2g/cm3,透气阻力为40~2,500Ns/m3,厚度为6~50.0mm,所述第二成型层(Gy)构成为克重为800~2,000g/m2,密度为0.33~0.5g/cm3,透气阻力为2,500~45,000Ns/m3,厚度为1.6~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成型层(Gx)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一体形成有透气调整膜,所述透气调整膜的厚度为0.05~0.5mm,克重为50~200g/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层(Gx)的所述透气调整膜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成型层(Gy)相反的一侧的面上。5.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准备第一片状材料(X1),其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原雄平手岛宏昭大作直也织田琢也片山敬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广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