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375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化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生产方法。它以已脱辣或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为原料,采用二氧化碳为超临界流体,以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作为携带剂。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的选择溶解特性和携带剂的改性作用,可将溶剂法生产的辣椒红色素中存在的杂质从色素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对辣椒红色素提纯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可结合溶剂法生产出高色价,高色调的辣椒红色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色素的提纯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提纯辣椒红色素的生产方法。辣椒红色素是无毒、无副作用的天然色素,其安全性和实用性已得到世界公认。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染色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生产辣椒红色素的方法普遍是采用溶剂法,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存在着有异味,色调低,溶剂残留较大,果胶、磷脂和黄色素难分离等缺点。特别是有异味,使得辣椒红色素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植物有效成分(如提取沙棘油等)已有报道。目前,在超临界状态下利用二氧化碳提纯辣椒红色素,还只能做到去除溶剂残留,部分提高色价,对异味,果胶、磷脂和黄色素等杂质还不能去除。因此,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提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辣椒红色素提纯的生产方法。它采用二氧化碳为超临界流体,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作为携带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对辣椒红色素进行提纯。不但可以得到提纯的辣椒红色素,还可同时得到相应的辣味素。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它以已脱辣或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为原料,按下列步骤生产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1)将原料加入萃取器,向萃取器注入二氧化碳流体和注入携带剂,携带剂可为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2)控制萃取器温度在32~80℃,分离釜温度在10~45℃;控制萃取器压力在7.7~25Mpa,分离釜压力在3~7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1~20小时,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上述方法中的携带剂可为浓度80%及80%以上的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前面所述的方法中,携带剂的重量可为原料的1~5倍。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二氧化碳为超临界流体,以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为携带剂。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的选择溶解特性和携带剂的改性作用,可将溶剂法生产的辣椒红色素中存在的杂质从色素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对辣椒红色素提纯的目的。而且本专利技术还将辣椒红色素的脱辣工艺简化到提纯工艺中一步完成,对于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将分离出来的抽提物,经过处理还可得到相应的辣味素。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可结合溶剂法生产出高色价,高色调的植物色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以已脱辣或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为原料,按下列步骤生产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1)将原料加入萃取器,向萃取器注入二氧化碳流体和注入携带剂,携带剂可为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2)控制萃取器温度在32~80℃,分离釜温度在10~45℃;控制萃取器压力在7.7~25Mpa,分离釜压力在3~7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1~20小时,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上述方法中的携带剂可为浓度80%及80%以上的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前面所述的方法中,携带剂的重量可为原料的1~5倍。本专利技术述及的萃取器和分离釜可以只用一个,也可使用多个串接,附图1所示的为使用2个萃取器和分离釜的工艺示意图。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实施例是在一台25L×2的超临界CO2萃取装置上实现,(1)先将14千克已脱辣原料通过泵II平均送进萃取器I、II;然后经泵I向萃取器I、II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经泵II以每小时16千克的速度向萃取器I、II注入浓度92%的乙醇。(2)控制萃取器温度在55℃,分离釜温度在25℃;控制萃取器压力在12Mpa,分离釜压力在4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1小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I、II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其产品味觉表现为无任何辣椒本身固有的气味,经测试色价值由原料的150提高到260,制品重量还剩12.3kg,色价损失仅为1.5%,携带剂乙醇的用量为16kg。实施例2(1)先将14千克未脱辣的原料通过泵II平均送进萃取器I、II;然后经泵I向萃取器I、II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经泵II以每小时3.5千克的速度向萃取器I、II注入浓度80%的异丙酮。(2)控制萃取器温度在32℃,分离釜温度在10℃;控制萃取器压力在7.7Mpa,分离釜压力在3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20小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I、II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其产品味觉表现为无任何辣椒本身固有的气味,经测试色价值由原料的146提高到190,制品重量还剩12kg,色价损失小于1%,携带剂的异丙酮用量为70kg。实施例3(1)先将14千克未脱辣原料通过泵II平均送进萃取器I、II;然后经泵I向萃取器I、II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经泵II以每小时8千克的速度向萃取器I、II注入浓度85%的丙酮。(2)控制萃取器温度在80℃,分离釜温度在45℃;控制萃取器压力在25Mpa,分离釜压力在7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5小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I、II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产品味觉表现为无任何辣椒本身固有的气味,色价值由原料的150提高到260,制品重量还剩8kg,色价损失为8%,携带剂丙酮的用量为42kg。权利要求1.,它以已脱辣或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为原料;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生产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1)将原料加入萃取器,向萃取器注入二氧化碳流体和注入携带剂,携带剂可为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2)控制萃取器温度在32~80℃,分离釜温度在10~45℃;控制萃取器压力在7.7~25Mpa,分离釜压力在3~7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1~20小时,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携带剂为浓度80%及80%以上的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携带剂的重量为原料的1~5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化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生产方法。它以已脱辣或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为原料,采用二氧化碳为超临界流体,以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作为携带剂。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的选择溶解特性和携带剂的改性作用,可将溶剂法生产的辣椒红色素中存在的杂质从色素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对辣椒红色素提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可结合溶剂法生产出高色价,高色调的辣椒红色素。文档编号C09B61/00GK1267684SQ99114740公开日2000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黄启强, 张彦雄 申请人:贵州五倍子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临界二氧化碳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生产方法,它以已脱辣或未脱辣的辣椒红色素为原料;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生产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1)将原料加入萃取器,向萃取器注入二氧化碳流体和注入携带剂,携带剂可为低分子脂肪醇或低分子酮类;(2)控 制萃取器温度在32~80℃,分离釜温度在10~45℃;控制萃取器压力在7.7~25Mpa,分离釜压力在3~7Mpa;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力1~20小时,并不断释放抽提物;(3)然后停止注入携带剂,继续注入二氧化碳流体,直至分离釜无抽提物放出 ,停止注入二氧化碳流体;此时在萃取器中得到精制的辣椒红色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强张彦雄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五倍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