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Buck-Boost和LLC电路的单级LED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级LED驱动电路,尤其涉及高效率、高功率因数、软开关的一种集成Buck-Boost和LLC电路的单级LED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四代电光源LED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与使用。与传统的电光源相比,LED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寿命长、效率高、功耗低、亮度高、体积小等优点,因此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突出。LED照明系统包含LED驱动电源与LED灯具两部分,其核心是LED驱动电源。高效节能的大功率LED驱动电源成为业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高频化、小型化是目前开关电源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驱动电源工作在硬开关模式,其开关频率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开关损耗,降低了系统的转换效率。因此旨在减小开关损耗的软开关技术也成为电力电子研究领域里重要的一个研究热点。谐振变换器,包括串联、并联、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等都是常见的软开关变换器。谐振变换器经过合理设计就能够在较宽负载范围内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从而减小开关管损耗,提高效率。而AC-DC变换采用B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Buck‑Boost和LLC电路的单级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电源uin、第一功率二极管D1、第二功率二极管D2、第三功率二极管D3、第四功率二极管D4、第五功率二极管D5、第六功率二极管D6、第七功率二极管D7、第八功率二极管D8、第九功率二极管D9、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直流母线电容C1、输出电容Co、谐振电容Cr、储能电感L、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变压器T、LED负载;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第三功率二极管D3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电源uin的一端连接,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以及第四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电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Buck-Boost和LLC电路的单级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电源uin、第一功率二极管D1、第二功率二极管D2、第三功率二极管D3、第四功率二极管D4、第五功率二极管D5、第六功率二极管D6、第七功率二极管D7、第八功率二极管D8、第九功率二极管D9、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直流母线电容C1、输出电容Co、谐振电容Cr、储能电感L、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变压器T、LED负载;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第三功率二极管D3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电源uin的一端连接,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阳极以及第四功率二极管D4的阴极与交流输入电源uin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功率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功率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第五功率二极管D5的阴极与储能电感L的一端连接,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直流母线电容C1的正端以及第七功率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三功率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功率二极管D4的阳极以及第六功率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栅极接收第一PFM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管进行通断;第六功率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第七功率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电容C1的负端以及第五功率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栅极接收第二PFM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管进行通断;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通过谐振电容Cr与谐振电感Lr的一端连接,励磁电感Lm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Np的同名端与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连接,励磁电感Lm的另一端以及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Np的非同名端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与第八功率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与第九功率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第八功率二极管D8的阴极、第九功率二极管D9的阴极以及输出电容Co的正端与LED负载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以及输出电容Co的负端与LED负载的负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