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25) low pressure side refrigerant and the heat medium heat exchange tube (21); the heat medium and the air cooler of the cooler core heat exchange (22); and the heat medium in the cooler and cooler core cycle cooler the cooling circuit (11).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vehicle: the heat medium in the engine (31) engine cooling loop cycle (12); and the engine cooling circuit of the heat medium and the gas engine radiator heat exchange (32). A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switching device independent mode and connected mode switch (43, 120), the independent model for the heat medium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in the cooler cooling loop and engine cooling loop cycle mode, communication mode is connected to heat medium flow between the cooler and radiator cooler cooling circuit model and the engine cooling circuit; and the heat medium in the engine cooling circuit of the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the first heat medium temperature, to control switching of the control section connected mode of switching device (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5年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22087,并将该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被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利用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制冷剂所持有的冷热对车室内进行制冷,并且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热水)所持有的温热对车室内进行制热。在该现有技术中,在供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的发动机冷却回路配置有发动机用散热器。发动机用散热器是使发动机冷却水与外气进行热交换而从发动机冷却水向外气散热的散热用热交换器。在该现有技术中,具有供由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制冷剂冷却后的冷却水循环的低温侧冷却水回路。在低温侧冷却水回路配置有冷却器芯。冷却器芯是使由制冷循环的低压侧制冷剂冷却后的冷却水与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冷却的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在发动机的停止时、发动机的暖机时等,在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不能够进行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制热。因此,在该现有技术中,能够通过制冷循环的热泵运转来从外气汲取热且将该热利用于车室内的制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26),该压缩机(26)吸入且排出制冷循环(25)的制冷剂;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该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利用所述制冷循环(25)的高压侧制冷剂的热对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加热;冷机(21),该冷机(21)使所述制冷循环(25)的低压侧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对所述热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器芯(22),该冷却器芯(22)使由所述冷机(21)冷却后的所述热介质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所述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器冷却回路(11),该冷却器冷却回路(11)使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冷机(21)及所述冷却器芯(22)循环;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6 JP 2015-0220871.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26),该压缩机(26)吸入且排出制冷循环(25)的制冷剂;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该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利用所述制冷循环(25)的高压侧制冷剂的热对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加热;冷机(21),该冷机(21)使所述制冷循环(25)的低压侧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对所述热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器芯(22),该冷却器芯(22)使由所述冷机(21)冷却后的所述热介质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所述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器冷却回路(11),该冷却器冷却回路(11)使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冷机(21)及所述冷却器芯(22)循环;冷却器泵(20),该冷却器泵(20)吸入且排出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的所述热介质;发动机冷却回路(12),该发动机冷却回路(12)使所述热介质在发动机(31)循环;发动机泵(30),该发动机泵(30)吸入且排出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发动机散热器(32),该发动机散热器(32)使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切换装置(43、120),该切换装置(43、120)对独立模式和连通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独立模式为所述热介质彼此独立地在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及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循环的模式,所述连通模式为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和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连通以使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冷机(21)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32)之间流动的模式;以及控制部(80),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小于第一热介质温度的情况下,该控制部(80)控制所述切换装置(43、120)的动作,以切换为所述连通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吹送的所述空气的送风量少的情况下、在停止向所述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吹送所述空气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不利用所述高压侧制冷剂的热的情况下,即使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所述控制部(80)也控制所述切换装置(43、120)的动作,以成为所述独立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模式中,所述切换装置(43、120)能够实施冷却器芯连通模式,所述冷却器芯连通模式为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和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连通以使所述热介质也在所述冷机(21)与所述冷却器芯(22)之间流动的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模式时,在对所述车室内进行除湿制热的情况下,当来自所述冷却器芯(22)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与冷却器芯吹出目标温度(TCO)的温度差小于规定值并且来自所述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的吹出空气的温度比加热目标温度(TAO)低规定温度以上时、或者当制热性能不满足规定性能时,所述控制部(80)控制所述切换装置(43、120)的动作,以成为所述冷却器芯连通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散热器流量调节装置(43、107、120),该发动机散热器流量调节装置(43、107、120)调节所述发动机散热器(32)中的所述热介质的流量;以及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26、28、114),该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26、28、114)调节在所述制冷循环(25)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在所述冷却器芯连通模式时,所述控制部(80)控制所述发动机散热器流量调节装置(43、107、120)或者所述制冷剂流量调节装置(26、28、114)的动作,以使与来自所述冷却器芯(22)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相关联的温度接近所述第一吹出目标温度(TCO),并且使与来自所述空气加热装置(51、52、110)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相关联的温度接近第二目标吹出温度(TAO)。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43、120)能够使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和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连通,以使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冷却器芯(22)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32)之间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模式时,若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超过第二热介质温度,则所述控制部(80)控制所述切换装置(43、120)的动作,以切换为所述独立模式。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连通流路(40),该连通流路(40)在所述独立模式及所述连通模式的任一模式中都使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和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连通;以及贮水箱(39),该贮水箱(39)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或者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贮存所述热介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流路(40)使如下部位连通: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中的所述冷却器泵(20)的热介质排出侧且所述冷却器芯(22)的热介质入口侧的部位;以及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中的所述发动机泵(30)的热介质排出侧且所述发动机散热器(32)的热介质入口侧的部位。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散热器流路(41),该发动机散热器流路(41)使所述冷却器冷却回路(11)和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连通,所述切换装置(43)通过对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在所述发动机散热器流路(41)流动的状态和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12)的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发动机散热器流路(41)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来切换所述独立模式和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本宪彦,梯伸治,大见康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