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微透析管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59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联式微透析管体结构,包括一第一管体模块、一第二管体模块及多个透析膜管,该第一管体模块还包括一管座,于该管座一端上套接多个套管,各套管内分别穿设一导管,而该多个透析膜管并联排列且于套管内对应连接该多个导管一端。该第二管体模块还包括一管座,于该管座的一端上套接多个套管,于各套管内分别对应穿设多个导管,且该多个导管一端于套管内分别对应套接各透析膜管另一端,最后,分别于第一管体模块与第二管体模块的套管与透析膜管连接位置上分别设一封阻层,用以阻隔各管座与各套管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管并联及单向通道设计的管体结构,可于同一时间同一区块上进行透析采样,大幅提升其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arallel micro dialysis tube bod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rallel micro dialysis tub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odule, a first pipe body a second pipe body module and a plurality of dialysis membrane tube, the first pipe body module also includes a pipe to the header end is sheathed with a casing,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wear respectively and the catheter. A plurality of dialysis membrane tube in the casing and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ends of the plurality of catheter. The second pipe body module also includes a pipe on one end of the tube is sheathed with a plurality of sleeve, th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wear tube, and a plurality of guide tube in the cas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dialysis membrane tube is sheathed on one end, finally,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a blocking the casing pipe layer module in the first tube module and second respectively with dialysis membrane, clearance to the seat and the casing of the barrier.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tube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multi tube parallel connection and a one-way channel, and can carry out dialysis sampling on the same block at the same time,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microdialysis pro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微透析探针,尤指一种具有多管结构的并联式微透析管体结构
技术介绍
微透析技术的应用,建立在透析原理上所发展出来的一项在体内取样的重要技术,随着其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在标靶组织的分布和代谢研究。由于微透析技术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分辨特性,在不含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游离态小分子化合物浓度的状态下,可以不用经过前处理而直接用于测定,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疗效和安全性均具有其重要意义,以作为新药研发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其实施依据,而微透析技术所具体发展的产物便是微透析探针。微透析探针的构造类似于人造血管,其基本原理利用微透析探针前端半透膜内外浓度梯度的差异性而产生驱动力,将细胞外液中高浓度成份以扩散方式通过半透膜而被收集,以进一步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而以往传统式的微透析探针以单一透析膜为主,但由于单一透析膜其透析能力有限,若要提高该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也仅能靠物理性方式来提升,然而其效果仍是有限,因此若要解决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问题,势必要另寻他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式微透析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管体模块,该第一管体模块还包括:一第一管座,为一中空管体;多个第一套管,为中空管体,该多个第一套管套接于该第一管座的一端上,且该多个第一套管的管体外露于该第一管座外;多个第一导管,为中空管体,分别对应穿设于各第一套管内;多个透析膜管,并联排列且各透析膜管一端分别于第一套管内对应连接该多个第一导管的一端并形成连通;一第二管体模块,与该多个透析膜管连通,该第二管体模块还包括:一第二管座,为一中空管体;多个第二套管,套接于该第二管座的一端上,且该多个第二套管的管体外露于该第二管座外;多个第二导管,为中空管体,分别对应穿设于各第二套管内,且该第二导管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式微透析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管体模块,该第一管体模块还包括:
一第一管座,为一中空管体;
多个第一套管,为中空管体,该多个第一套管套接于该第一管座的一端上,且该多个第一套管的管体外露于该第一管座外;
多个第一导管,为中空管体,分别对应穿设于各第一套管内;
多个透析膜管,并联排列且各透析膜管一端分别于第一套管内对应连接该多个第一导管的一端并形成连通;
一第二管体模块,与该多个透析膜管连通,该第二管体模块还包括:
一第二管座,为一中空管体;
多个第二套管,套接于该第二管座的一端上,且该多个第二套管的管体外露于该第二管座外;
多个第二导管,为中空管体,分别对应穿设于各第二套管内,且该第二导管的一端于第二套管内分别对应套接各透析膜管另一端并形成连通;
一支架,其上的两端分别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砚如蔡东湖陈昌阳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