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阻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314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阻厢车,包括车头和挂设在所述车头上的并与所述车头相隔一定距离的车厢。其中,所述车厢的靠近所述车头的前端面设有固定其上的位于所述车头与车厢之间的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弧形的导流板和由所述导流板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导流板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形成向车头方向凸出的弧形,所述导流板的弧形高度不大于850mm;所述连接板由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向所述前端面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车厢上。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阻厢车风阻系数小,节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rag reducing va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ag reduction box car,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body and a carriage which is hung on the front of the car and is apart from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head. Among them, the car near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low guiding mechanism between fixed on the front and the car is position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guide plate of the guide mechanism comprises an arc fixed on the front end and extending from the guide plate and the guide plate two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both ends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ont face, and forming an arc protruding to the front direction of the arc, the baffle height is not more than 850mm;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by the guide plate to the front face extended and fixed on the car.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ve technology, the drag reducing box ca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small wi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saves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厢车,尤其涉及一种能节能的降阻厢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舒适性、环保、节能等成为衡量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三阶段油耗目标的提出,油耗已成为各大汽车公司工作的核心内容。控制风阻作为汽车行业中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统计表明: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70km/h时,风阻就成为外部行驶阻力的主要来源。由于高速公路的增多及车速的提高,风阻对油耗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风阻已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追逐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特别在运输行业中,比如厢车的竞争日趋激烈,对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造型与空气动力学有时相互冲突,在不改变造型的前提下降低风阻系数,是各个汽车厂家追求的目标。相关技术的降阻厢车包括车头和半挂或全挂在所述车头上的车厢,车厢即为厢式车体。然而,相关技术的厢车仅在所述车头顶部设有导流罩、侧导流板。并没有对车厢设置导流机构,而车厢受到的风阻并不比车头小,这也是降低风阻系数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降阻厢车结构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阻系数小,节油的降阻厢车。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降阻厢车,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降阻厢车,包括车头和挂设在所述车头上的并与所述车头相隔一定距离的车厢。其中,所述车厢的靠近所述车头的前端面设有固定其上的位于所述车头与车厢之间的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弧形的导流板和由所述导流板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导流板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形成向车头方向凸出的弧形,所述导流板的弧形高度不大于850mm;所述连接板由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向所述前端面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车厢上。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弧形高度为500mm-850mm。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弧形高度为527mm。优选的,所述导流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车厢的前端面共同围成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孔。优选的,所述凹孔直径约为3cm、深度为0.025cm。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厢车风阻系数小,节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降阻厢车的部分结构立体结构图(车头未图示)。图2为本技术降阻厢车导流机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降阻厢车10,包括车头(未图示)和挂设在车头上的并与车头相隔一定距离的车厢1。其中,车厢1的前端面11(即靠近车头的那一面)设有固定其上的位于车头与车厢1之间的导流机构2,导流机构2包括固定在前端面11的弧形的导流板21和由导流板21延伸的连接板22。导流板21两端分别固定在车厢的前端面11的左、右两侧,并形成向车头方向凸出的弧形。因标准中降阻厢车10的车头与车厢1之间的间隔距离是1300mm再考虑到转弯等因素,本技术降阻厢车10的导流板21的弧形高度不大于850mm;连接板22由导流板21的上端向前端面11延伸并固定在车厢1上。当然,导流板21的下端也可能设置与连接板22一样的结构。本技术中,因导流板21是向车头方向凸出的弧形,因此,所指的弧形高度的方向是车厢1到车头的方向。降阻厢车10在行驶过程中,车头由于受来流的挤压,气流速度急剧降低,在车头和车厢1之间的间隙处形成一个高的正压区;车头与其侧面之间由于气流发生分离,侧面流体速度大,形成负压区;气流流入车头与车厢之间的间隙,与车厢1的前端面11碰撞,发生折转、分离,形成大的气流漩涡;这种气流漩涡对车厢1行成一股阻力,使得整个降阻厢车10需要额外动力以克服此阻力,从而造成了燃油的增加。而导流机构2的增设,将车头与车厢1间的间隙处的气流进行分向导流,使得气流能够平顺的流过车头与车厢1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在车厢1前端面形成气流漩涡,从而减小了整车的气流阻力,减少了整个厢车的能量损失。为了达到一个较佳的导流效果,导流板21的弧形高度为500mm-850mm,具有此范围内的弧形高度的导流板21导流效果较佳,但随着高度的增加,导流板21所述的材料成本也会对应该增加。因此,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结合考虑,导流板21的弧形高度设为527mm。本实施方式中,更优的,导流板21、连接板22与车厢1的前端面11共同围成中空结构,这种设计比实心结构而言降低材料成本和车厢重量,从另一方向达到了节油目的。本技术降阻厢车10中,导流板21与连接板22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导流性能的可靠性。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抑制气流漩涡形成,更优的,导流板21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孔3。光滑导流板绕流时,湍流转捩发生的晚,与湍流对应的规则流动称为层流,而层流边界层较易发生流动分离现象,即流线离开导流板的表面,造成导流板21后较大的死水区,产生很大的阻力。而导流板21表面有凹孔3时,凹痕促使湍流转捩发生,湍流边界层不易发生流动分离现象,从而减小死水区,减少了阻力。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凹孔3直径约为3cm、深度为0.025cm。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降阻厢车在车头和车厢间设置了导流机构,通过导流机构分流来阻止气流形成漩涡,从而降低了厢车行进过程中受到的风的阻力,风阻系数小,从而降底了阻降厢车的油耗。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阻厢车,包括车头和挂设在所述车头上的并与所述车头相隔一定距离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靠近所述车头的前端面设有固定其上的位于所述车头与车厢之间的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弧形的导流板和由所述导流板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导流板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形成向车头方向凸出的弧形,所述导流板的弧形高度不大于850mm;所述连接板由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向所述前端面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车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阻厢车,包括车头和挂设在所述车头上的并与所述车头相隔
一定距离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靠近所述车头的前端面设有固
定其上的位于所述车头与车厢之间的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
所述前端面的弧形的导流板和由所述导流板延伸的连接板,所述导流板两
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形成向车头方向凸出的弧形,
所述导流板的弧形高度不大于850mm;所述连接板由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向
所述前端面延伸并固定在所述车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阻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弧形
高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宁高晖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