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6709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同时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该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由重量份数的以下原料制成:树莓60-100份、桑葚5-15份、石榴5-10份、葡萄4-8份、越桔3-6份、杜仲3-5份、葛根3-5份、绿茶1-3份、金银花1-3份、荷叶3-5份、大枣3-7份、党参1-3份、辅料5-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经以上组分的合理复配,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癌防癌、降压降脂、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缓解疲劳、美容养颜、抗衰老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副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树莓又名“覆盆子”,是目前正风靡世界的“第三代水果”,在国际上被誉为“黄金水果”、“水果之王”。树莓柔软多汁、香味独特、色泽鲜艳,适宜加工果汁、果酒、果酱等高档产品,加工性能极佳。树莓果实营养丰富,每100g红树莓中含蛋白质1.48g、脂肪0.lg、碳水化合物13.6g、钠lmg、^ 22mg、维生素C25mg、花青素276mg、鞋花酸1.7mg、覆盆子酮102 μ g。其中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葡萄果实的5-8倍。树莓中含糖、有机酸、VC、VB和造血化合物,这些成分协调结合,有利于防病、治病。树莓作为保健果品,富含人体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天然抗癌防癌物质鞣花酸、天然的抗氧化剂花青素、天然的阿司匹林水杨酸及天然的减肥元素覆盆子酮。具有关专家研究,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树莓鲜果或树莓制品,对控制体重、保持形态、降低血压、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防辐射、预防和控制白内障、增强自身免疫力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树莓制品均是以树莓为原料,添加辅料如防腐剂等加工而成,有效成分单一,功能也较为单一。进一步开发树莓产品的用途,提供更多口味和功能的树莓食品,是目前人们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树莓60-100份桑葚5-15份石槽5_10份葡萄4_8份越桔3_6份杜仲3_5份葛根3_5份绿茶1-3份金银花1-3份荷叶3-5份大枣3-7份党参1_3份辅料5-20 份。优选的,所述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树莓80-100份桑葚8-12份石榴7_10份葡萄6_8份越桔3-5份杜仲3-5份葛根3-4份绿茶1-2份金银花2-3份荷叶4-5份大枣5-7份党参1_2份辅料10-20 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树莓100份桑葚10份石榴8份葡萄8份越桔5份杜仲3份葛根3份绿茶2份金银花2份荷叶4份大枣6份党参2份辅料15份。其中,所述辅料为麦芽糊精、木糖醇和甜菊糖,麦芽糊精、木糖醇和甜菊糖的重量配比为:麦芽糊精:木糖醇:甜菊糖=(1-4): (0.5-1):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原料称取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原料:树莓60-100份、桑葚5-15份、石榴5_10份、葡萄4_8份、越桔3-6份、杜仲3-5份、葛根3-5份、绿茶1-3份、金银花1_3份、荷叶3_5份、大枣3-7份、党参1-3份、辅料5-20份;(2)原料处理取新鲜的树莓干果,经粉碎、过筛,制得树莓粉;石榴去皮,取果实石榴籽,将桑葚、石榴籽、葡萄、越桔混合,榨汁,过滤,滤液备用;葛根磨成粉状,过筛,制得葛根粉;取新鲜大率,烘干,磨成粉状,过筛,制得大率粉;杜仲、绿茶、金银花、荷叶、党参混合,水提3次,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粘稠状,得水提物,备用;(3)混合调配将树莓粉、葛根粉、大枣粉放入槽型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30分钟,滤液、水提物、辅料分别用纯净水溶解、稀释,然后加入所述槽型混合机中,再充分搅匀10-30分钟,制得混合物料;⑷制粒混合物料经制粒机制粒,去除非颗粒制品,留取颗粒制品;(5)干燥将制好的颗粒制品倒入干燥机内,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60-80°C,干燥时间30-60分钟,得干燥颗粒;(6)整粒压片干燥颗粒加入多向旋转混合机中,混合20-40分钟,之后经压片机压片处理,制得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其中,所述辅料为麦芽糊精、木糖醇和甜菊糖,麦芽糊精、木糖醇和甜菊糖的重量配比为:麦芽糊精:木糖醇:甜菊糖=(1-4): (0.5-1): (1-2)。步骤(2)中,过筛处理时,筛网的目数为80-120目。步骤(3)中,用纯净水溶解、稀释时,纯净水的水温为40_55°C,在该水温下,滤液、水提物和辅料可以得到充分的溶解、稀释,减少用水量,可缩短之后干燥工序的干燥时间,减少能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树莓为主要成分,树莓又名覆盆子,营养丰富,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功效,可降低血压、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防辐射、预防和控制白内障、增强自身免疫力、抗癌防癌,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葡萄、杜仲、葛根与树莓合用,可增强树莓的功效,滋肾、补肝,健脾益气,补血、强筋壮骨,清热利尿,可消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压降脂,恢复血管弹性;桑葚、大枣、党参合用,健脾和胃、益肺润肺,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癌抗癌,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石榴、葛根、金银花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生津止渴,治疗口燥咽干;越桔、绿茶、荷叶具有利尿消炎、消风祛湿、提神醒脑功能,可缓解疲劳,抗衰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经以上组分的合理复配,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癌防癌、降压降脂、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缓解疲劳、美容养颜、抗衰老之功效。添加的辅料麦芽糊精、木糖醇、甜菊糖具有多糖、低热、易消化、稳定性好,难以变质、富含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特性。其中,麦芽糊精甜度低,无异味,易消化,低热,溶解性好,发酵性小,填充效果好,不易吸潮,增稠性强,载体性好,稳定性好,难以变质,麦芽糊精含有大量的多糖类,另外还含有钙铁等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并能促进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一个健康的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血液中也含有0.03-0.06毫克/100毫克的木糖醇。在自然界中,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中,但含量很低,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甜菊糖是一种天然甜味剂,植物无热量代糖品,甜味纯正,清凉绵长,口感极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适合人群广,老少皆宜,无毒副作用,可作为休闲食品长期食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树莓60份桑葚5份石榴10份葡萄8份越桔3份杜仲3份葛根5份绿茶3份金银花3份荷叶3份大枣7份党参3份麦芽糊精3.5份木糖醇0.5份甜菊糖I份。上述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原料称取按以上重量份数称取原料;(2)原料处理取新鲜的树莓干果,经粉碎、过80目筛,制得树莓粉;石榴去皮,取果实石榴籽,将桑葚、石榴籽、葡萄、越桔混合,榨汁,过滤,滤液备用;葛根磨成粉状,过80目筛,制得葛根粉;取新鲜大率,烘干,磨成粉状,过80目筛,制得大率粉;杜仲、绿茶、金银花、荷叶、党参混合,水提3次,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粘稠状,得水提物,备用;(3)混合调配将树莓粉、葛根粉、大枣粉放入槽型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0分钟,滤液、水提物、辅料分别用55°C的纯净水溶解、稀释,然后加入所述槽型混合机中,再充分搅匀10分钟,制得混合物料;⑷制粒混合物料经制粒机制粒,去除非颗粒制品,留取颗粒制品;(5)干燥将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树莓60-100份桑葚5-15份石榴5-10份葡萄4_8份 越桔3-6份杜仲3-5份葛根3-5份绿茶1-3份 金银花1-3份荷叶3-5份大枣3-7份党参1-3份 辅料5-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树莓80-100份桑葚8-12份石榴7-10份葡萄6_8份 越桔3-5份杜仲3-5份葛根3-4份绿茶1-2份 金银花2-3份荷叶4-5份大枣5-7份党参1-2份 辅料10-2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树莓100份桑葚10份石榴8份葡萄8份 越桔5份杜仲3份葛根3份绿茶2份 金银花2份荷叶4份大枣6份党参2份 辅料15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树莓果味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麦芽糊精、木糖醇和甜菊糖,麦芽糊精、木糖醇和甜菊糖的重量配比为:麦芽糊精:木糖醇:甜菊糖=(1-4): (0.5-1): (1-2)。5.一种树莓果味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 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原料:树莓60-100份、桑葚5-15份、石榴5-10份、葡萄4_8份、越桔3-6份、杜仲3-5份、葛根3-5份、绿茶1-3份、金银花1_3份、荷叶3_5份、大枣3-7份、党参1-3份、辅料5-20份; (2)原料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章春葛继廷焦竹梅
申请(专利权)人:生命果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