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50431 阅读:1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平腕臂和斜腕臂,斜腕臂上固定有上下布置的承力索支撑管和定位管;承力索支撑管内端固定于斜腕臂,外端与平腕臂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定位管内端固定于斜腕臂,外端与承力索支撑管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定位管上固定有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内端固定于定位管,外端连接有定位线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将悬挂结构高度降低,解决了因结构高度过低造成支柱在腕臂底座处受力过大,易对支柱造成损害的问题,使得支柱在接触网腕臂底座处受力更加合理。

Contact net wrist arm device for low clearance tunnel entrance and ex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w headroom tunnel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atenary wrist arm device,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the layout of the flat cantilever and the inclined cantilever, is arranged under the bearing cable supporting tube and tube fixed cantilever; catenary supporting pipe end is fixed on the inclined arm. A wi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end of the flat arm outer end; the positioning tube end is fixed on the inclined arm,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bea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ire cable supporting tube; fixed finite positioner tube; spacing positioner inner end fixed on the positioning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end of the positioning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the suspension structure caused by reduced height, solves the pillar in the arm at the base of the stress is too high because of low structural height, easy to cause damage to the pillar, the pillar in the wrist and arm base contact net force is more reason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具体涉及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中,因其既有线路中隧道净空通常较低,接触网穿过低净空隧道时,需将悬挂结构高度降低。现有降低悬挂结构高度的方法是缩短两个腕臂底座之间的距离,但该方法会使支柱在腕臂底座处受力过大,易对支柱造成损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解决了因悬挂结构高度过低,造成的支柱在腕臂底座处受力过大、易对支柱造成损害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平腕臂和斜腕臂,平腕臂和斜腕臂各自的内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和腕臂底座固定于接触网支柱,斜腕臂的外端固定于平腕臂外端,其特征在于:斜腕臂上固定有上下布置的承力索支撑管和定位管;承力索支撑管内端固定于斜腕臂,外端与平腕臂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定位管内端固定于斜腕臂,外端与承力索支撑管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定位管上固定有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内端固定于定位管,外端连接有定位线夹。平腕臂、承力索支撑管和定位管外端的端头均设置有管帽。斜腕臂的外端通过套管双耳铰接固定于平腕臂外端。承力索支撑管内端通过定位环铰接固定于斜腕臂,承力索支撑管与平腕臂之间的吊线两端通过定位环分别固定于承力索支撑管外端与平腕臂外端。定位管内端通过定位环铰接固定于斜腕臂;定位管与承力索支撑管之间的吊线一端通过定位环固定于定位管外端,另一端通过承力索支座固定于承力索支撑管外端。限位定位器内端通过定位器支座铰接固定于定位管。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因结构高度过低造成支柱在腕臂底座处受力过大,易对支柱造成损害的问题,使得支柱在接触网腕臂底座处受力更加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腕臂底座,2-棒式绝缘子,3-斜腕臂,4-平腕臂,5-定位管,6-定位环,7-定位器支座,8-限位定位器,9-定位线夹,10-套管双耳,11-管帽,12-吊线,13-承力索支座,14-承力索支撑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平腕臂4和斜腕臂3,平腕臂4和斜腕臂3各自的内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2和腕臂底座1固定于接触网支柱,斜腕臂3的外端固定于平腕臂4外端。斜腕臂3上固定有上下布置的承力索支撑管14和定位管5;承力索支撑管14内端固定于斜腕臂3,外端与平腕臂4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12;定位管5内端固定于斜腕臂3,外端与承力索支撑管14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12。定位管5上固定有限位定位器8;限位定位器8内端固定于定位管5,外端连接有定位线夹9。平腕臂4、承力索支撑管14和定位管5外端的端头均设置有管帽11。腕臂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接触网支柱。斜腕臂3的外端通过套管双耳10铰接固定于平腕臂4外端。承力索支撑管14内端通过定位环6铰接固定于斜腕臂3,承力索支撑管14与平腕臂4之间的吊线12两端通过定位环6分别固定于承力索支撑管14外端与平腕臂4外端。定位管5内端通过定位环6铰接固定于斜腕臂3;定位管5与承力索支撑管14之间的吊线12一端通过定位环6固定于定位管5外端,另一端通过承力索支座13固定于承力索支撑管14外端。限位定位器8内端通过定位器支座7铰接固定于定位管5。本技术将承力索支座13安装于承力索支撑管14上,承力索支撑管14用吊线12与平腕臂4相连接,定位管5通过吊线12与承力索支座13相连接,承力索安装于承力索支座13上,接触线安装于定位线夹9上,通过以上方式将悬挂结构高度降低,解决了因结构高度过低造成支柱在腕臂底座处受力过大,易对支柱造成损害的问题,使得支柱在接触网腕臂底座处受力更加合理。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平腕臂(4)和斜腕臂(3),平腕臂(4)和斜腕臂(3)各自的内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2)和腕臂底座(1)固定于接触网支柱,斜腕臂(3)的外端固定于平腕臂(4)外端,其特征在于:斜腕臂(3)上固定有上下布置的承力索支撑管(14)和定位管(5);承力索支撑管(14)内端固定于斜腕臂(3),外端与平腕臂(4)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12);定位管(5)内端固定于斜腕臂(3),外端与承力索支撑管(14)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12);定位管(5)上固定有限位定位器(8);限位定位器(8)内端固定于定位管(5),外端连接有定位线夹(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平腕臂(4)和斜腕臂(3),平腕臂(4)和斜腕臂(3)各自的内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2)和腕臂底座(1)固定于接触网支柱,斜腕臂(3)的外端固定于平腕臂(4)外端,其特征在于:斜腕臂(3)上固定有上下布置的承力索支撑管(14)和定位管(5);承力索支撑管(14)内端固定于斜腕臂(3),外端与平腕臂(4)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12);定位管(5)内端固定于斜腕臂(3),外端与承力索支撑管(14)外端之间设置有吊线(12);定位管(5)上固定有限位定位器(8);限位定位器(8)内端固定于定位管(5),外端连接有定位线夹(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接触网腕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腕臂(4)、承力索支撑管(14)和定位管(5)外端的端头均设置有管帽(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净空隧道出入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光玉陈修涛白朝能史超美王震鹏陈秀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