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404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中,当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小于间距约束,对于新建隧道,拓宽隧道加设辅助车道,并按分流点前600m长度要求设置辅助车道,并在隧道入口前或隧道内分流点之前加强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对已建高速公路,在隧道入口之前和隧道内加强交通标志及地面标线的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降低了约束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的事故率,改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流疏导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功能、地位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速公路网中的枢纽和结点,起着转换交通流量、梳理和控制车流的作用,立交出口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立交的布局、选位、交通流控制、标志标线设置以及立交的形式的选择,同时也影响到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和高速公路在山区大量建设,高速公路上逐渐出现了许多互通式立体交叉约束型出口。由于受到地形地物、地质、主线线形或相邻立交、大型桥梁、隧道、服务设施等的限制,互通式立交约束型出口具有如下特征:①受路网结构或路线走廊的限制,互通式立交之间或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停车场等服务管理设施之间的间距难以满足最小间距的要求,形成多个立交出口。②受山区路线走廊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的间距难以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③受被交道路线位和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等的限制,互通式立交位于主线平纵面线形指标较低的位置,出口位置视距不足、不易识别或不宜减速驶出,存在分流车辆错过出口而发生违法停车、倒车或在分流鼻端才从内侧车道驶出的情况,容易发生追尾、侧碰、撞固定物等事故。④受山区复杂地形条件的限制,高速公路位于高填深挖路基路段,与相交道路的高差较大:或者立交布设位置唯一,且处于狭长地形:或立交依山傍水,地形起伏较大,立交按标准型式布设困难,出口匝道线形急剧变化。由于驾驶行为的复杂性,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区域是一个交通事故易发地点,互通式立体交叉约束型出口处于复杂的交通条件和道路环境下,更加容易诱发匝道出口事故,通常表现为:①在间距受约束的相邻互通式立交区域内分流的车辆在出口匝道要变换车道,交通流呈现交织运行或接近交织运行的状态,造成车辆运行速度降低,车流运行紊乱,引发了交通流的冲突和对主线直行交通流的干扰,导致小间距互通式立交区域交通混乱,运行速度和通行能力降低及交通事故增加,成为高速公路网中的瓶颈路段。同时,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间距过近,连续多个出口,存在指路标志设置困难,出口指路信息繁杂,驾驶员判别困难,从而易出现错过出口的情况。如杭甬高速公路红垦互通式立交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相邻的萧山机场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间的距离不足500m,近三年在该区域发生各类交通事故600多起,是一般路段平均事故率的4倍以上。②在隧道与互通式立交间距受约束的立交出口,存在指路预告标志设置困难和驾驶员不能及时识别指路标志和出口的问题,易导致匝道驶出车辆错过出口,发生违法停车和倒车的行为而引起交通事故。如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吴岙枢纽立交与牛官头隧道距离过近,造成驶出车辆错过出口情况时有发生,违法停车和倒车的行为时有发生,在统计的17个月内,该出口路段共发生37起交通事故,导致多人死伤,严重影响了该立交杭州出口的安全性。③当互通式立交主线出口位于圆曲线后半段或凸形竖曲线后半段,出口位置视距不足或不易识另IJ,导致匝道驶出车辆错过出口发生违法停车和倒车,或者急转方向盘,发生与外侧车道直行车辆侧面碰撞的事故,这些事故均是由驾驶员不能有效地利用减速车道长度,不能有效控制方向引起的。④匝道出口位于连续下坡路段,车辆在下坡过程中车速较高,容易出现错过出口或在碰撞分流鼻事故。从上述分析可知,互通式立体交叉约束型出口普遍具有指路标志和立交出口不易识别,既有驶出车辆错过出口或车辆在分流点急速变换车道驶出发生碰撞事故的问题,更有在分流鼻附近因车辆减速不及碰撞分流鼻端部护栏或出现翻车事故,因此,保障互通式立体交叉约束型出口安全,已成为道路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之前出现互通式立体交叉约束型出口较少,其交通事故还没有引起众多部门的关注,对其系统性研宄也较少,也没有系统提过安全保障措施,但是近年来在约束型出口出现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对其安全性进行系统研宄,可以有效的降低立交区域交通事故。为保障互通式立体交叉约束型出口的安全性,既要从匝道出口选位的源头加以考虑,也要采用合理的出口交通流导出技术,及时诱导交通流安全驶出主线。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通过应用道路与交通工程的原理,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数理统计与数值分析、实验的研宄方法,并结合驾驶行为心理学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分析,对约束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判别条件、出口交通流导出技术以及端部的安全设计进行系统研宄,为降低约束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的事故率,改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提供了技术支持。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体提出了一种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具体方案如下: 当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小于间距约束,对于新建隧道,拓宽隧道加设辅助车道,并按分流点前600m长度要求设置辅助车道,并在隧道入口前或隧道内分流点之前加强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对已建高速公路,在隧道入口之前和隧道内加强交通标志及地面标线的设置; ①设置2km、Ikm及500m出口预告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及出口系列标志在100?200m范围内移出隧道路段,距离采用调整后数值,当出口预告标志设置隧道内时,悬挂于隧道顶,采用亮度均匀且不眩光的内部照明标志; ②立交减速车道起点位于隧道内或隧道出口端紧接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在隧道内加强出口预告标志设置,在隧道入口前设置指向每个车道的地点、方向标志,采用门架式或支撑方式,当出口预告标志位于隧道入口之外时,不与隧道入口的交通标志重叠; ③出口车道位于隧道内时,在隧道内设置可变情报信息标志,设置于隧道内的可变信息标志,遇到交通事故或者拥堵等特殊情况时显示相应提示文字,可变信息标志悬挂于隧道顶; ④隧道出口之前使交通流导出至外侧车道,加强出口预告标志的设置,在距离基准点前位置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预告出口标志。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路段,在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之间设置地面文字标记,立交出口位于隧道出口之外,或立交出口位置位于隧道内,在隧道入口之前设置地面文字标记及导向箭头,将出口车流诱导到外侧车道,设置三组,在隧道入口前至少150m至互通式立交出口分流鼻间车道之间虚线变换为实线。在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路段设置照明灯,交通标志采用逆反射性能好的反光膜或采用主动反光的标志。另外,在立交出口匝道端部出口分流鼻处设置防撞垫,在立交约束型出口设置错觉标线、震荡标线、减速标线,在匝道出口处地面安装太阳能反光道钉,两侧护栏立柱上设置安装太阳能LED轮廓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降低了约束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的事故率,改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提供了技术支持。【附图说明】图1为隧道内出口预告标志示意图。图2为隧道内出口预告标志示意图。图3为隧道内出口预告标志示意图。图4为隧道入口前门架标志示意图。图5为可变信息标志示意图。图6中央分隔带预告标志示意图。图7中央分隔带预告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当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小于间距约束,对于新建隧道,拓宽隧道加设辅助车道,并按分流点前600m长度要求设置辅助车道,并在隧道入口前或隧道内分流点之前加强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对已建高速公路,在隧道入口之前和隧道内加强交通标志及地面标线的设置;①设置2km、1km及500m出口预告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及出口系列标志在100~200m范围内移出隧道路段,距离采用调整后数值,当出口预告标志设置隧道内时,悬挂于隧道顶,采用亮度均匀且不眩光的内部照明标志;②立交减速车道起点位于隧道内或隧道出口端紧接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在隧道内加强出口预告标志设置,在隧道入口前设置指向每个车道的地点、方向标志,采用门架式或支撑方式,当出口预告标志位于隧道入口之外时,不与隧道入口的交通标志重叠;③出口车道位于隧道内时,在隧道内设置可变情报信息标志,设置于隧道内的可变信息标志,遇到交通事故或者拥堵等特殊情况时显示相应提示文字,可变信息标志悬挂于隧道顶;④隧道出口之前使交通流导出至外侧车道,加强出口预告标志的设置,在距离基准点前位置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预告出口标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儒曹慧成军邱礼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