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7600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包括V形相交的直腕臂和弯腕臂,直腕臂下端固定于弯腕臂的中部,直腕臂与弯腕臂之间连接有承力索支撑管,承力索支撑管上固定有承力索支座;弯腕臂下端固定有定位管,定位管另一端与弯腕臂中部之间连接有定位管支撑;定位管左部固定有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另一端连接有定位线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个悬挂支撑装置省去了原有安装于线路一侧的吊柱,将垂直于线路方向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吊柱侵入相邻线路限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具体涉及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硬横跨的站场中,通常使用吊柱安装形式,吊柱安装于垂直线路方向的一侧,吊柱的一端与硬横梁相连接,接触网悬挂支撑装置通过棒式绝缘子与吊柱相连接。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道岔的型号也不断增大,在使用吊柱安装形式的硬横跨站场中,如果使用18#及以上道岔,将会出现在线路限界较小的情况下需要对接触悬挂进行支撑和定位的情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使用吊柱的安装形式则会造成吊柱侵入相邻线路限界的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现有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通过使用软横跨或定位绳式硬横跨,来实现对该情况下的接触悬挂进行支撑和定位,但这些方法会造成该组软横跨或定位绳式硬横跨上其他股道也无法使用吊柱安装形式,并且降低接触网的稳定性,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在不使用软横跨或定位绳式硬横跨的前提下,解决吊柱式硬横跨在线路限界小的情况下吊柱侵入相邻线路限界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包括V形相交的直腕臂和弯腕臂,直腕臂和弯腕臂各自的上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和硬横梁上腕臂底座固定于硬横梁,直腕臂下端固定于弯腕臂的中部,其特征在于:直腕臂与弯腕臂各自的上端靠近棒式绝缘子处连接有承力索支撑管,承力索支撑管上固定有承力索支座;弯腕臂下端固定有定位管;定位管一端固定于弯腕臂下端,另一端与弯腕臂中部之间连接有定位管支撑;定位管左部固定有限位定位器;限位定位器一端固定于定位管左部,另一端连接有定位线夹。直腕臂下端通过单耳和套管双耳铰接固定于弯腕臂的中部。承力索支撑管的两端均通过单耳和套管双耳分别铰接固定于直腕臂与弯腕臂。定位管一端通过定位环铰接固定于弯腕臂下端。定位管支撑两端均通过单耳和套管双耳分别铰接固定于定位管与弯腕臂。限位定位器一端通过定位器支座铰接固定于定位管。定位管和弯腕臂的端头均设置有管帽。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安装方便,影响范围小:该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线路限界小的线路正上方将直腕臂和弯腕臂通过棒式绝缘子直接与硬横梁连接,不影响该组硬横跨上其他股道的吊柱安装。2、结构稳定:该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直腕臂、弯腕臂以及硬横梁之间设计成三角形结构,承力索通过承力索支座安装于承力索支撑管上,接触线通过限位定位器、定位管等安装于弯腕臂上,减少列车高速通过时接触网震动对相邻线路接触悬挂的干扰,改善弓网受流质量。3、外形整齐、美观:相比现有的软横跨或定位绳式硬横跨,该技术的技术方案没有使用横承力索、定位绳等,因此外形整齐、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硬横梁上腕臂底座,2-棒式绝缘子,3-套管双耳,4-单耳,5-定位环,6-管帽,7-定位管支撑,8-定位管,9-承力索支撑管,10-承力索支座,11-直腕臂,12-弯腕臂,13-限位定位器,14-定位线夹,15-定位器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包括V形相交的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各自的上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2和硬横梁上腕臂底座1固定于硬横梁,直腕臂11下端固定于弯腕臂12的中部。直腕臂11与弯腕臂12各自的上端靠近棒式绝缘子2处连接有承力索支撑管9,承力索支撑管9上固定有承力索支座10。弯腕臂12下端固定有定位管8;定位管8一端固定于弯腕臂12下端,另一端与弯腕臂12中部之间连接有定位管支撑7。定位管8左部固定有限位定位器13;限位定位器13一端固定于定位管8左部,另一端连接有定位线夹14。定位管8和弯腕臂12的端头均设置有管帽6。直腕臂11下端通过单耳4和套管双耳3铰接固定于弯腕臂12的中部。承力索支撑管9的两端均通过单耳4和套管双耳3分别铰接固定于直腕臂11与弯腕臂12。定位管8一端通过定位环5铰接固定于弯腕臂12下端。定位管支撑7两端均通过单耳4和套管双耳3分别铰接固定于定位管8与弯腕臂12。限位定位器13一端通过定位器支座15铰接固定于定位管8。本技术是在线路限界小的线路正上方将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通过棒式绝缘子2直接与硬横梁连接,并且直腕臂11、弯腕臂12以及硬横梁之间设计成三角形结构,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承力索通过承力索支座10安装于承力索支撑管9上,接触线通过限位定位器13、定位管8等安装于弯腕臂12上,整个悬挂支撑装置省去了原有安装于线路一侧的吊柱,将垂直于线路方向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从而避免了吊柱侵入相邻线路限界的问题。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包括V形相交的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各自的上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2)和硬横梁上腕臂底座(1)固定于硬横梁,直腕臂(11)下端固定于弯腕臂(12)的中部,其特征在于:直腕臂(11)与弯腕臂(12)各自的上端靠近棒式绝缘子(2)处连接有承力索支撑管(9),承力索支撑管(9)上固定有承力索支座(10);弯腕臂(12)下端固定有定位管(8);定位管(8)一端固定于弯腕臂(12)下端,另一端与弯腕臂(12)中部之间连接有定位管支撑(7);定位管(8)左部固定有限位定位器(13);限位定位器(13)一端固定于定位管(8)左部,另一端连接有定位线夹(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包括V形相交的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直腕臂(11)和弯腕臂(12)各自的上端分别通过棒式绝缘子(2)和硬横梁上腕臂底座(1)固定于硬横梁,直腕臂(11)下端固定于弯腕臂(12)的中部,其特征在于:直腕臂(11)与弯腕臂(12)各自的上端靠近棒式绝缘子(2)处连接有承力索支撑管(9),承力索支撑管(9)上固定有承力索支座(10);弯腕臂(12)下端固定有定位管(8);定位管(8)一端固定于弯腕臂(12)下端,另一端与弯腕臂(12)中部之间连接有定位管支撑(7);定位管(8)左部固定有限位定位器(13);限位定位器(13)一端固定于定位管(8)左部,另一端连接有定位线夹(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横梁上接触悬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直腕臂(11)下端通过单耳(4)和套管双耳(3)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涛雷小波白朝能史超美王震鹏陈秀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