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022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56
一种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属于车轮技术领域。包括一内主轮;一组内主轮子滚轮,该组内主轮子滚轮围绕内主轮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在内主轮的内主轮圆弧面上;一外主轮,该外主轮与所述的内主轮面对面固定;一组外主轮子滚轮,该组外主轮子滚轮围绕外主轮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外主轮的外主轮圆弧面上,并且该组外主轮子滚轮与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形成彼此交错对应的位置关系;一主轮驱动机构,该主轮驱动机构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并且在途经所述内主轮的中央位置后与所述外主轮的中央位置传动连接。转弯时在主轮驱动机构的工作下可体现零转弯半径;满足车辆的正常行驶要求;满足在空间受到限制的场所使用。

Universal wheel with zero turning radiu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universal wheel with zero turning radius,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heels. Including a main wheel; a set of main wheel roller,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roller wheel group around the main wheel in the separation stat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main wheel in the main wheel arc; a main wheel, the main wheel and the main wheel face to face a group of external fixation; the main wheel roller,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wheel roller group around the outer main wheel to rotat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space between the main wheel outside the main wheel arc, a group within the main wheel roller and the group outside the main wheel roller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each other to form a main wheel drive; the main mechanism, driving mechanis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se fixed on the chassis of a vehicle and on the inner wheel via the central position after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outer wheel drive and main connection. When turning, the zero turning radius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work of the main wheel drive mechanism; the normal running requirements of the vehicle can be satisfied;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space is restricted can be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
本技术属于车轮
,具体涉及一种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车辆的转弯半径(RadiusTurningCircle)是指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外侧前轮轨迹圆半径,转弯半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车辆能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开不可逾越的障碍物的能力。转弯半径越小,车辆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开不可逾越的障碍物的能力越强,车辆越灵活。转弯半径与车辆的轴距、轮距及转向轮的极限转角直接相关,具体而言,轴距、轮距越大,转弯半径也越大。转向轮的极限转角越大,转弯半径便越小,而转弯半径越小,表明车辆的机动性能越好,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通过上述说明可知,前述的零转弯半径从其名词释义可知:车辆的转弯不存在半径,可以原地转动,这在空间受到限制的场合特别是在货场、物流行业、智能车库、工业生产中的自动搬运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智能小车等等,零转弯半径可摆脱空间的制约。当然常规的车辆特别是客车(大中型客车)如果配备这种车轮,那么同样可产生前述的效果。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万向轮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专利技术专利CN1435330A推荐有“一种新型的万向车轮”、CN201961093U提供有“具有牙嵌式制动的万向车轮”和CN106218315A介绍有“万向轮”,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存在的通弊是:由于车轮自身结构的设计有失合理,因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均不能实现零转弯半径,于是使车轮的应用面或称应用领域受到限制。鉴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过了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转弯时体现原地转动而藉以满足在空间受到限制的诸如货场、物流、智能车库、自动搬运机器人、室内自主导航智能小车乃至道路车辆的使用要求的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包括一内主轮;一组内主轮子滚轮,该组内主轮子滚轮围绕内主轮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内主轮的内主轮圆弧面上;一外主轮,该外主轮与所述的内主轮面对面固定;一组外主轮子滚轮,该组外主轮子滚轮围绕外主轮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外主轮的外主轮圆弧面上,并且该组外主轮子滚轮与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形成彼此交错对应的位置关系;一主轮驱动机构,该主轮驱动机构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并且在途经所述内主轮的中央位置后与所述外主轮的中央位置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主轮的结构是与所述内主轮的结构相同的,所述的内主轮由内主轮左辐板、内主轮中间辐板和内主轮右辐板组成,在内主轮左辐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的圆周方向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而在内主轮左辐板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左辐板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以及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该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与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左辐板的内主轮左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左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左辐板齿块,各两相邻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在内主轮中间辐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的圆周方向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而在内主轮中间辐板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中间辐板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以及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该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与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中间辐板的内主轮中间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中间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各两相邻的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在内主轮右辐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的圆周方向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而在内主轮右辐板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右辐板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该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与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右辐板的内主轮右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右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右辐板齿块,各两相邻的内主轮右辐板齿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其中: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是彼此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是彼此对应的;所述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是彼此对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是彼此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是与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齿块相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位于内主轮左、右辐板齿块之间并且该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的高度低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的高度,藉由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低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而在内主轮左辐板齿块与内主轮右辐板齿块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的顶部的位置形成一轴头槽,所述内主轮右辐板齿块的高度是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的高度相同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三者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在所述的内主轮与外主轮之间并且在同时对应于内、外主轮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主轮传动轴座,在该主轮传动轴座上并且围绕主轮传动轴座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传动轴座螺杆孔,该传动轴座螺杆孔自主轮传动轴座的左侧贯通至右侧,在传动轴座螺杆孔上配设有传动轴座螺杆,该传动轴座螺杆的右端与所述外主轮固定,并且由位于传动轴座螺杆的右端端部的传动轴座螺杆头限锁定,而传动轴座螺杆的左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和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后由旋配在传动轴座螺杆的左端端部的传动轴座螺杆左锁定螺母锁定,在主轮传动轴座的朝向所述内主轮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箱轴连接轴头,该减速箱轴连接轴头依次置入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和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内,并且在减速箱轴连接轴头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连接轴头孔,所述的主轮驱动机构与连接轴头孔传动连接;在所述内、外主轮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一组连接柱套,由连接柱套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连接柱套的连接柱套孔以及所述的外主轮将内、外主轮彼此固定连接,并且由旋配在连接柱套螺杆的右端端部的连接柱套螺杆锁定螺母锁定;在所述的内主轮上间隔设置有一组辐板固定螺钉,该组辐板固定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并且由旋配在该组辐板固定螺钉的右端端部的辐板固定螺钉锁定螺母锁定;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在共同对应于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和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包括一内主轮(1);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该组内主轮子滚轮(2)围绕内主轮(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内主轮(1)的内主轮圆弧面上;一外主轮(3),该外主轮(3)与所述的内主轮(1)面对面固定;一组外主轮子滚轮(4),该组外主轮子滚轮(4)围绕外主轮(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外主轮(3)的外主轮圆弧面上,并且该组外主轮子滚轮(4)与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形成彼此交错对应的位置关系;一主轮驱动机构(5),该主轮驱动机构(5)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并且在途经所述内主轮(1)的中央位置后与所述外主轮(3)的中央位置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包括一内主轮(1);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该组内主轮子滚轮(2)围绕内主轮(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内主轮(1)的内主轮圆弧面上;一外主轮(3),该外主轮(3)与所述的内主轮(1)面对面固定;一组外主轮子滚轮(4),该组外主轮子滚轮(4)围绕外主轮(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外主轮(3)的外主轮圆弧面上,并且该组外主轮子滚轮(4)与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形成彼此交错对应的位置关系;一主轮驱动机构(5),该主轮驱动机构(5)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并且在途经所述内主轮(1)的中央位置后与所述外主轮(3)的中央位置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主轮(3)的结构是与所述内主轮(1)的结构相同的,所述的内主轮(1)由内主轮左辐板(11)、内主轮中间辐板(12)和内主轮右辐板(13)组成,在内主轮左辐板(1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的圆周方向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112),而在内主轮左辐板(11)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左辐板(1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以及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该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与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左辐板(11)的内主轮左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左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各两相邻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116),在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的圆周方向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122),而在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以及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该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与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内主轮中间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中间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各两相邻的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126),在内主轮右辐板(13)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的圆周方向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132),而在内主轮右辐板(13)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右辐板(1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该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与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右辐板(13)的内主轮右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右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各两相邻的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136),其中: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是彼此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112)、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122)以及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132)是彼此对应的;所述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以及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是彼此对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是彼此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是与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相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位于内主轮左、右辐板齿块(115、135)之间并且该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的高度低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的高度,藉由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低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而在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与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的顶部的位置形成一轴头槽(14),所述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的高度是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的高度相同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116)、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126)以及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136)三者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在所述的内主轮(1)与外主轮(3)之间并且在同时对应于内、外主轮(1、3)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主轮传动轴座(6),在该主轮传动轴座(6)上并且围绕主轮传动轴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张维皓周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