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式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017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式吸盘,包括密封配合的滑动盘和弹性皮碗;滑动盘表面光滑,其与吸附平面贴合的表面向内形成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弹性皮碗连通的抽气孔;弹性皮碗的一端与滑动盘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真空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滑动式吸盘可直接在吸附平面上滑动,吸附能力好,吸附平面上不平整的地方可也直接平顺通过。

Sliding suction c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iding suction cup, including seal with the sliding plate and the elastic rubber bowl; sliding plate smooth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adsorption plane. The inward to form a groove, the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pumping hole of Elastomeric cups; and the elastic sliding plate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leather bowl,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vacuum generator. The sliding suction cup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slide on the adsorption plane direct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s good, and the place on the adsorption surface is not smooth and can be directly and smoothly pa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动式吸盘
本技术涉及吸盘
,特别涉及一种滑动式吸盘。
技术介绍
使用吸盘作为吸附固定装置是各个领域常用的技术,如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中,将吸盘作为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现有吸盘结构中,通常使用硅胶等材质,贴合到吸附平面后即为固定。若需移动,则需要将吸盘从吸附平面上取下之后重新压紧吸附。吸附平面不平整,也需重新取下吸盘调整吸附位置。且使用硅胶材质,在玻璃、瓷砖等吸附平面上,容易留下痕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动式吸盘,其可直接在吸附平面上滑动,吸附平面上不平整的地方可也直接平顺通过,不易在吸附表面留下痕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滑动式吸盘,包括密封配合的滑动盘和弹性皮碗;所述滑动盘表面光滑,其与吸附平面贴合的表面向内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弹性皮碗连通的抽气孔;所述弹性皮碗的一端与所述滑动盘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真空发生器。为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盘的材质可以为PTFE、POM、金属镀膜材料或陶瓷。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盘的外周壁设置倒角结构,形成光滑曲面。作为进一步改进,凹槽的宽度定义为r,滑动盘的宽度定义为R,则0.5R<r≤0.8R。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皮碗沿轴向设置风琴型褶皱。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皮碗的褶皱个数为2个或3个。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皮碗的材质为橡胶或聚氨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盘与所述弹性皮碗配合的一侧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侧壁设置成燕尾榫头;所述弹性皮碗靠近所述滑动盘的一端设置对应的燕尾槽,其通过与所述凸台配合实现与所述滑动盘的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吸盘包括密封配合的滑动盘和弹性皮碗,滑动盘表面光滑,摩擦力小,通过真空发生器使凹槽内形成真空,进而实现吸盘可在吸附表面上移动;滑动盘材质采用PTFE或POM,既满足滑动需求,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且不易在吸附平面上留下痕迹;滑动盘外周壁的倒角结构,使得吸附表面不平整时吸盘也能平顺滑动,避免卡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滑动式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滑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动式吸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滑动式吸盘,包括密封配合的滑动盘10和弹性皮碗20,滑动盘20的表面光滑,其与吸附平面贴合的表面向内形成凹槽11。凹槽11的形状与滑动盘10的外形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盘10为圆盘状,凹槽11相应地设置为圆形。吸盘在吸附平面上的吸附能力与凹槽11的大小有关,凹槽11越大,抽真空后,其产生的吸附能力越强,考虑到吸盘与吸附平面的接触面积,较佳的方案中,凹槽11的直径r与滑动盘10的直径R设置为大致r=0.8R。本实施例中,滑动盘10的直径为95.5mm,凹槽11的边缘与滑动盘10的外周壁的间隔距离为9.75mm。凹槽11的中部设有与弹性皮碗20连通的抽气孔12,弹性皮碗20远离滑动盘10的一端连接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通过抽气孔12将凹槽11内的空气抽出。滑动盘10被用于在吸附平面上滑动,故必须采用光滑、耐磨的硬质材料,如PTFE、POM、金属镀膜材料或者陶瓷材料等,使得吸盘在吸盘平面上滑动时,滑动摩擦力小,较优地,可以使用PTFE。使用PTFE材质的滑动盘10在吸附平面上滑动,其与传统吸盘的另一好处是,不会在吸附平面上留下吸附痕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吸附平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平整的地方,为了避免吸盘在滑动时被卡住,将滑动盘10的外周壁13设置成倒角,当滑动盘10滑动至不平整处时,倒角的圆滑曲面可使得吸盘顺利滑过。弹性皮碗20材质可为橡胶或聚氨酯,其沿轴向设置风琴型褶皱。当吸盘压紧贴合吸附平面墙时,可能由于吸附平面不平整导致存在高度差,弹性皮碗20的风琴型褶皱起到缓冲作用,可适应一定范围内的误差。根据实际使用中的缓冲距离,弹性皮碗20的褶皱个数可以为2个或3个。滑动盘10与弹性皮碗20配合的一侧延伸有凸台14,凸台14的侧壁设置成燕尾榫头,弹性皮碗20靠近滑动盘10的一端设置对应的燕尾槽。通过弹性皮碗20上的燕尾槽与凸台14上的燕尾榫配合,实现滑动盘10与弹性皮碗20的密封连接。真空发生器启动工作后,吸盘内形成真空,此时在燕尾榫结构的作用下,滑动盘10和弹性皮碗20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密封效果好。将吸盘放置至吸附平面后,真空发生器启动工作,凹槽11内的空气通过抽气孔12被抽出,弹性皮碗20内的空气也一并被抽出,此时吸盘内形成真空,吸盘被压紧吸附在吸附平面上;由于滑动盘10的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吸盘可直接在吸附平面上移动。请参阅图3所示,将本技术的滑动式吸盘固定在幕墙机器人上,可实现机器人在玻璃幕墙的滑动。以上所述仅为技术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滑动式吸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式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配合的滑动盘和弹性皮碗;所述滑动盘表面光滑,其与吸附平面贴合的表面向内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弹性皮碗连通的抽气孔;所述弹性皮碗的一端与所述滑动盘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真空发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式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配合的滑动盘和弹性皮碗;所述滑动盘表面光滑,其与吸附平面贴合的表面向内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弹性皮碗连通的抽气孔;所述弹性皮碗的一端与所述滑动盘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真空发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盘的材质可以为PTFE、POM、金属镀膜材料或陶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盘的外周壁设置倒角结构,形成光滑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滑动盘外形相适配,凹槽的宽度定义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臻陈思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