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08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的外侧贯穿连接有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顶端安装有提拉把手,所述盖板主体的顶端外侧设有与提拉把手相匹配的把手放置槽,所述盖板主体的底端设有内密封盖板,所述压板通过强力弹簧与内筒相连。该再生混凝土盖板,通过把手放置槽、内密封盖板和强力弹簧的配合,把手放置槽对提拉把手进行放置,使提拉把手与盖板主体的位置低于盖板主体,在盖板主体扣合时,带动内密封盖板进行扣合,同时内密封盖板带动内筒向上移动,压缩压板底端的强力弹簧,通过强力弹簧受压产生的弹性推动力推动内密封压盖向下运动进行压合,提高了盖板主体扣合后的固定效果。

Recycled concrete cover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ycled concrete cover includes a cover body, wherein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ver plate body through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rod, the top end of the lifting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lifting handle, outside the top of the cover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and pulling the handle handle, placing groove,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main body inside the sealed cover, the pressure plate and the inner cylinder are connected by a strong spring. The recycled concrete cover, the handle groove, with the sealing cover and the force of the spring, handle groove on the pulling handle placed, pulling the handle and the cover body positioned below the cover plate body, buckled in the cover plate body, fastening sealing cover drive, while the sealing cover drives the inner tube to move up compression strength, spring plate bottom, elastic force generated by a strong push in the spring compression seal cover downward movement of pressure, improve the effect of fixing the cover plate body after clo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力隧道等的建设中普遍使用盖板,市面上售卖的混凝土盖板多种多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的使用要求,但这些混凝土盖板虽然能大致满足使用要求,但设计都不算巧妙,其体积、自重较大,而且移动性差,给施工带来麻烦,为方便移动,有的直接在混凝土盖板上设有线孔,虽然方便绑绳移动,但是这将影响到混凝土盖板的密封性,同时还造成废气泄露,污染环境,还有的是在混凝土盖板的上表面直接设有挂钩,但是施工完毕后,挂钩均高于混凝土盖板的上表面,容易出现绊到人和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例如申请号为201420802099.2的技术专利,包括板状本体及镶嵌在该板状本体内的加强框体,该加强框体的两侧对称各设有一从所述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伸出的挂钩,并在该挂钩的一侧位置设有在挂钩不使用时能收合在板状本体的上表面,且与该上表面相平齐的容置凹位,该专利虽然能够避免绊到人和物,但在实际使用时对把手的收纳效果并不理想,且盖板扣合后的固定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的外侧贯穿连接有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与盖板主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滑套,所述密封滑套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压环,所述提拉杆的顶端安装有提拉把手,所述盖板主体的顶端外侧设有与提拉把手相匹配的把手放置槽,所述提拉杆的底端焊接有底限位头,所述盖板主体的底端设有内密封盖板,所述内密封盖板的顶端外侧安装有内筒,所述盖板主体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贯穿内筒,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强力弹簧与内筒相连,所述内筒的顶端外侧安装有顶密封盖,所述顶密封盖通过固定螺栓与内筒相连。优选的,所述底限位头的内侧贯穿连接有横向限位杆,所述横向限位杆的外侧安装有侧固定球头。优选的,所述把手放置槽的外侧安装有密封橡胶帽。优选的,所述把手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侧手槽。优选的,所述盖板主体的下表面贴合有底防水布。优选的,所述盖板主体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侧密封橡胶圈。优选的,所述内密封盖板的下表面贴合有耐磨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再生混凝土盖板,通过把手放置槽、内密封盖板和强力弹簧的配合,手动拉动提拉把手,带动提拉杆通过密封滑套滑动于盖板主体内,并通过底限位头限定提拉杆的提拉位置,通过把手放置槽能够对提拉把手进行放置,使提拉把手与盖板主体的位置低于盖板主体,在盖板主体扣合时,带动内密封盖板进行扣合,同时内密封盖板带动内筒向上移动,压缩压板底端的强力弹簧,通过强力弹簧受压产生的弹性推动力推动内密封压盖向下运动进行压合,提高了盖板主体扣合后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密封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手槽,2、密封橡胶帽,3、提拉把手,4、密封滑套,5、把手放置槽,6、底防水布,7、侧固定球头,8、底限位头,9、提拉杆,10、横向限位杆,11、盖板主体,12、侧密封橡胶圈,13、缓冲杆,14、顶密封盖,15、固定螺栓,16、压板,17、强力弹簧,18、内筒,19、内密封盖板,20、耐磨橡胶垫,21、密封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1,盖板主体11的下表面贴合有底防水布6,盖板主体11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侧密封橡胶圈12,盖板主体11的外侧贯穿连接有提拉杆9,提拉杆9与盖板主体1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滑套4,手动拉动提拉把手3,带动提拉杆9通过密封滑套4滑动于盖板主体11内,并通过底限位头8限定提拉杆9的提拉位置,密封滑套4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压环21,提拉杆9的顶端安装有提拉把手3,盖板主体11的顶端外侧设有与提拉把手3相匹配的把手放置槽5,把手放置槽5的外侧安装有密封橡胶帽2,把手放置槽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侧手槽1,通过把手放置槽5能够对提拉把手3进行放置,使提拉把手3与盖板主体11的位置低于盖板主体11,提拉杆9的底端焊接有底限位头8,底限位头8的内侧贯穿连接有横向限位杆10,横向限位杆10的外侧安装有侧固定球头7,通过横向限位杆10和侧固定球头7提高了底限位头8的限定位置,盖板主体11的底端设有内密封盖板19,内密封盖板19的下表面贴合有耐磨橡胶垫20,内密封盖板19的顶端外侧安装有内筒18,盖板主体11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缓冲杆13,缓冲杆13贯穿内筒18,缓冲杆13的底端安装有压板16,压板16通过强力弹簧17与内筒18相连,强力弹簧17的弹性系数为5N/CM,内筒18的顶端外侧安装有顶密封盖14,顶密封盖14通过固定螺栓15与内筒18相连,在盖板主体11扣合时,带动内密封盖板19进行扣合,同时内密封盖板19带动内筒18向上移动,压缩压板16底端的强力弹簧17,通过强力弹簧17受压产生的弹性推动力推动内密封压盖19向下运动进行压合,提高了盖板主体11扣合后的固定效果。手动拉动提拉把手3,带动提拉杆9通过密封滑套4滑动于盖板主体11内,并通过底限位头8限定提拉杆9的提拉位置,通过把手放置槽5能够对提拉把手3进行放置,使提拉把手3与盖板主体11的位置低于盖板主体11,在盖板主体11扣合时,带动内密封盖板19进行扣合,同时内密封盖板19带动内筒18向上移动,压缩压板16底端的强力弹簧17,通过强力弹簧17受压产生的弹性推动力推动内密封压盖19向下运动进行压合,提高了盖板主体11扣合后的固定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11)的外侧贯穿连接有提拉杆(9),所述提拉杆(9)与盖板主体(1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滑套(4),所述密封滑套(4)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压环(21),所述提拉杆(9)的顶端安装有提拉把手(3),所述盖板主体(11)的顶端外侧设有与提拉把手(3)相匹配的把手放置槽(5),所述提拉杆(9)的底端焊接有底限位头(8),所述盖板主体(11)的底端设有内密封盖板(19),所述内密封盖板(19)的顶端外侧安装有内筒(18),所述盖板主体(11)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缓冲杆(13),所述缓冲杆(13)贯穿内筒(18),所述缓冲杆(13)的底端安装有压板(16),所述压板(16)通过强力弹簧(17)与内筒(18)相连,所述内筒(18)的顶端外侧安装有顶密封盖(14),所述顶密封盖(14)通过固定螺栓(15)与内筒(1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主体(11)的外侧贯穿连接有提拉杆(9),所述提拉杆(9)与盖板主体(1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滑套(4),所述密封滑套(4)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压环(21),所述提拉杆(9)的顶端安装有提拉把手(3),所述盖板主体(11)的顶端外侧设有与提拉把手(3)相匹配的把手放置槽(5),所述提拉杆(9)的底端焊接有底限位头(8),所述盖板主体(11)的底端设有内密封盖板(19),所述内密封盖板(19)的顶端外侧安装有内筒(18),所述盖板主体(11)的底端外侧安装有缓冲杆(13),所述缓冲杆(13)贯穿内筒(18),所述缓冲杆(13)的底端安装有压板(16),所述压板(16)通过强力弹簧(17)与内筒(18)相连,所述内筒(18)的顶端外侧安装有顶密封盖(14),所述顶密封盖(14)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王舜郭加加石丽娜鲁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