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n the ship a floater,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and arranged on the floating platform supporting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 front supporting part, a supporting part and a rear supporting part; the front support portion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beam beam before, the first front crossbeam, second front crossbeam,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front columns; the supporting part comprises a first beam, the second beam, the third, the fourth, the first cross beam in the beam, the second stringer, third stringer, fourth stringer,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the supporting part comprises a first beam, second beam after after third, fourth after the first beam, beam, beam, second beam, the first column, second column, the first diagonal and second posterior oblique rod. The support fra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ip body, and can be used as the skeleton of the ship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ship body. The support frame is divided into a front support part, a middle support part and a rear support part, and the support frame is of good overall bal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物清洁船船体
本技术涉及清洁船,尤其是一种漂浮物清洁船船体。
技术介绍
水葫芦、莲子草、绿萍、生活杂物等水面漂浮物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由于造成堵塞,水体不能自由流动,各种污染源如重金属元素及其对人体危害的其它微量元素不能有效清除,人直接或间接吸纳到有污染的水源。所以需要对这些水面漂浮物定期进行清理。现有一般依靠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该方式劳动强度大,需要研发一种专门用于清理漂浮物的清洁船来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漂浮物清洁船船体,结构简单,船体结构强度高,适用于清洁设备的安装和平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漂浮物清洁船船体,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两侧的浮台,所述支撑架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包括第一前纵梁、第二前纵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第一前横梁与第二前横梁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前纵梁的一端与中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船头,所述第二前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物清洁船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两侧的浮台,所述支撑架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包括第一前纵梁、第二前纵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第一前横梁与第二前横梁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前纵梁的一端与中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船头,所述第二前纵梁的一端与中支撑部连接另二端延伸至船头;所述第一前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前纵梁的中间位置,第一前横梁与第一前纵梁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前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前纵梁的中间位置,第二前横梁与第二前纵梁相互垂直,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浮台连接;所述第一前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物清洁船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两侧的浮台,所述支撑架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包括第一前纵梁、第二前纵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第一前横梁与第二前横梁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前纵梁的一端与中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船头,所述第二前纵梁的一端与中支撑部连接另二端延伸至船头;所述第一前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前纵梁的中间位置,第一前横梁与第一前纵梁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前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前纵梁的中间位置,第二前横梁与第二前纵梁相互垂直,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浮台连接;所述第一前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前纵梁的前端,第一前立柱与第一前纵梁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前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前纵梁的前端,第二前立柱与第二前纵梁相互垂直;所述中支撑部包括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第三中横梁、第四中横梁、第一中纵梁、第二中纵梁、第三中纵梁、第四中纵梁、第一中立柱和第二中立柱;所述第二中横梁位于第一中横梁的上方,第一中横梁与第二中横梁之间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前纵梁和第二前纵梁连接在第一中横梁上且与第一中横梁垂直;所述第四中横梁位于第三中横梁的上方,第三中横梁与第四中横梁之间设有两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中纵梁的前端连接在第一中横梁上,第一中纵梁的后端连接在第三中横梁上,第二中纵梁的前端连接在第二中横梁上,第二中纵梁的后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三中纵梁的前端连接在第一中横梁上,第三中纵梁的后端连接在第三中横梁上,第四中纵梁的前端连接在第二中横梁上,第四中纵梁的后端连接在另一根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中纵梁上,第一中立柱与第二中纵梁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四中纵梁上,第二中立柱与第四中纵梁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第三中横梁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青,韩伟,颜建,范汝健,庄宇业,杨国强,徐俊成,莫泽生,曾奕雄,吴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