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64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包括:机架,机架具有一工作台面和位于工作台面下方的设备安装台面,设备安装台面和工作台面之间具有一设备安装空间;上管部件、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气吹部件、对标部件、剔除部件、灌装部件、封尾部件和出管部件安装在工作台面上;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第五伺服电机和第六伺服电机安装在设备安装台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非集成的工位驱动均采用与其相对应的伺服电机驱动,其他工位集成用一个伺服电机驱动。通过伺服编程中的电子凸轮技术,使其依据主伺服电机的转速作为基准,分配其他部件的运动速度,使得上述多工位间的配合达到了精准高速的效果。

Full servo filling and sealing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ll servo filling and sea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rame with a working table and the working table is located below the installation table, with a space between the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table and a working table; on the tube part and a cup seat synchronous bel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gas components, parts, components, excluding benchmarking filling parts, sealing parts and pipe components are installed on the work table; the first second servo motor, servo motor, servo motor, servo motor,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ervo motor and servo motor installed in the equipment installed on the table. The non integrated position driv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driven by a servo mo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other stations are integrated with a servo motor. Through the electronic cam technology in servo programming, the speed of the other parts is al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main servo motor, so that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multi stations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accurate and high-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封尾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伺服灌装封尾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中软管灌装封尾机上的所有机构驱动力都是由一个普通电机经过多级齿轮链条传递形成,包括管座同步带间歇传送、软管灌装部件、封尾组合部件、对标组件、气吹部件、上管部件、出管部件。此种软管灌装封尾机的传动方式,结构复杂,经过多级传动后速比偏差、累计间隙大,软管灌装封尾机在高速运行的时候无法达到传动精准,导致灌装量不准确、管座位置偏移、封尾不齐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根据GMP的要求,要尽量减少机械润滑所产生的油污污染,从而保持药厂内部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工作台面和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设备安装台面,所述设备安装台面和所述工作台面之间具有一设备安装空间;上管部件、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气吹部件、对标部件、剔除部件、灌装部件、封尾部件和出管部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上;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第五伺服电机和第六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台面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作间歇性运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封尾部件;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驱动一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分别驱动所述上管部件、所述气吹部件、所述对标部件和所述剔除部件;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出管部件;所述第五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灌装部件的灌装泵的灌装作业,所述第六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灌装泵的阀芯转向;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五伺服电机和所述第六伺服电机。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包括:杯座同步带,所述杯座同步带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杯座同步带与杯座传动轮相啮合,所述杯座传动轮的中心固定有一杯座同步带轴;杯座伺服支架,所述杯座伺服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空间内,所述杯座伺服支架的一侧面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杯座伺服支架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一杯座减速机和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杯座减速机相连接,所述杯座减速机与所述杯座伺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杯座减速机与所述杯座同步带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封尾部件的传动机构包括:封尾伺服支架,所述封尾伺服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空间内,所述封尾伺服支架与所述机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一封尾减速机相连接,所述封尾减速机的侧面与所述封尾伺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封尾减速机的输入轴与所述封尾减速机的输出轴垂直,所述封尾减速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封尾伺服支架;一封尾传动轮,所述封尾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封尾传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封尾传动轮通过封尾同步带与所述封尾部件同步传动。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出管部件包括:出管伺服支架,所述出管伺服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空间内,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出管伺服支架上,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一短摆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短摆杆的另一端与一长摆杆的一端相连接;推杆固定架,所述长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架的一侧相连接;出管推杆,所述推杆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出管推杆,所述出管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出管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可滑动连接。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设备安装台面上安装有若干主传动轴支架,所述主传动轴贯穿若干所述主传动轴支架,所述主传动轴与所述主传动轴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与所述主传动轴通过主传动轴同步带传动。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主传动轴安装在设备安装台面的一侧,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台面的另一侧,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的杯座同步带设置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上方,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的杯座伺服支架以及所述出管部件均设置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一端,所述所述封尾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中部。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杯座同步带为环状结构,所述杯座同步带的内侧面为齿轮带结构,所述杯座同步带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杯座,若干所述杯座的一侧与所述杯座同步带铰接。上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中,所述出管推杆正对于所述杯座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由于取消了原有软管灌装封尾机上繁复的传动机构,非集成的工位驱动均采用与其相对应的伺服电机驱动,其他工位集成用一个伺服电机驱动。通过伺服编程中的电子凸轮技术,使其依据主伺服电机的转速作为基准,分配其他部件的运动速度,使得上述多工位间的配合达到了精准高速的效果。这样做保证了软管灌装封尾机在高产量运转时,灌装部件的灌装针能准确的定位及定量灌装,夹尾和剪尾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减少传动机构就意味着减少润滑,从而减少了润滑油污染设备现场环境,符合模块化设计,方便维修、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的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封尾部件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封尾部件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出管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出管部件的主视图。附图中:1、机架;11、工作台面;12、设备安装台面;2、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21、杯座同步带;22、杯座传动轮;23、杯座伺服支架;24、杯座减速机;25、联轴器;3、封尾部件;31、封尾伺服支架;32、封尾减速机;33、封尾传动轮;34、封尾同步带;4、出管部件;41出管伺服支架;42、短摆杆;43、长摆杆;44、推杆固定架;45、出管推杆;46、直线导轨;51、第一伺服电机;52、第二伺服电机;53、第三伺服电机;54、第四伺服电机;6、主传动轴;61、主传动轴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的俯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包括有:机架1,机架1具有一工作台面11和位于工作台面11下方的设备安装台面12,设备安装台面12和工作台面11之间具有一设备安装空间。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全伺服灌装封尾机还包括:上管部件、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2、气吹部件、对标部件、剔除部件、灌装部件、封尾部件3和出管部件4安装在工作台面11上。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全伺服灌装封尾机还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1、第二伺服电机52、第三伺服电机53、第四伺服电机54、第五伺服电机和第六伺服电机安装在设备安装台面12上。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伺服电机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工作台面和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设备安装台面,所述设备安装台面和所述工作台面之间具有一设备安装空间;上管部件、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气吹部件、对标部件、剔除部件、灌装部件、封尾部件和出管部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上;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第五伺服电机和第六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台面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作间歇性运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封尾部件;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驱动一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分别驱动所述上管部件、所述气吹部件、所述对标部件和所述剔除部件;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出管部件;所述第五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灌装部件的灌装泵的灌装作业,所述第六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灌装泵的阀芯转向;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五伺服电机和所述第六伺服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工作台面和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设备安装台面,所述设备安装台面和所述工作台面之间具有一设备安装空间;上管部件、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气吹部件、对标部件、剔除部件、灌装部件、封尾部件和出管部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上;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第五伺服电机和第六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台面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作间歇性运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封尾部件;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驱动一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分别驱动所述上管部件、所述气吹部件、所述对标部件和所述剔除部件;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出管部件;所述第五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灌装部件的灌装泵的灌装作业,所述第六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灌装泵的阀芯转向;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五伺服电机和所述第六伺服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座同步带传送机构包括:杯座同步带,所述杯座同步带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杯座同步带与杯座传动轮相啮合,所述杯座传动轮的中心固定有一杯座同步带轴;杯座伺服支架,所述杯座伺服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空间内,所述杯座伺服支架的一侧面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杯座伺服支架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一杯座减速机和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杯座减速机相连接,所述杯座减速机与所述杯座伺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杯座减速机与所述杯座同步带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伺服灌装封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尾部件的传动机构包括:封尾伺服支架,所述封尾伺服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空间内,所述封尾伺服支架与所述机架的侧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国龙乔英李正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