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装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55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自动装配机,包括第一机架和工作平台板,所述工作平台板表面中间部位开具有方形通孔,所述全自动装配机还包括转盘机构、压合组件、铆压组件、输送机构以及搬运机构。该种全自动装配机通过输送机构将第二零部件移动至钢带末端,搬运机构处的手指气缸同时抓取两个第二零部件并通过推动气缸和升降气缸工作将第二零部件搬运至第一零部件上端,与此同时,第一零部件经转动盘移动至压合组件下端,压合组件对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压合过程中伺服电机旋转提升压合效果,当压合工序完毕后转动盘将组合件移动至铆压组件下端,第二零部件嵌设于转接块处,旋转电机控制转接块转动使得第二零部件与第一零部件旋紧。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ull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comprising a first frame and a platform plate, the middle plate surface platform part with a square hole, the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also comprises a rotary mechanism, pressing riveting assembly, assembly,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handling mechanism. The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by conveyor structure will be second parts to the mobile terminal strip, handling mechanism finger cylinder simultaneously capture two and second parts through the driving cylinder and lifting cylinder will be transported to the upper second parts, the first parts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mobile parts after turning disc to the pressing componen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ssing component of the first second parts and components of rotary lifting pressure servo motor press effect process, when the pressing work after turning disc of the assembly moves to the riveting unit is second parts, embedded in the switching block, rotary motor control adapter block second parts with the first rotation makes the tighten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装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全自动装配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零部件装配工艺往往采用人工进行装配,而为了加快零部件组装的效率从而实现零部件装配的智能化,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全自动装配机,其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而现有相关自动装配机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本专利技术零部件的特殊性,市面上并未出现相关的装配设备,这使得装配效率大大降低;2.传统的零部件装配机大多进行单个上料、预压以及铆压工位,这使得装配效率大大降低;3.传统的零部件装配机适用性较低,这会出现单台设备只能用于单种规格零部件的装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同时单一规格的装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4.传统的零部件装配设备大多采用人工上料,出现产能过低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装配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装配机,包括第一机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端工作平台板,所述工作平台板表面中间部位开具有方形通孔,所述全自动装配机还包括转盘机构、压合组件、铆压组件、输送机构以及搬运机构;所述转盘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方形通孔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底端通过驱动电机固定架紧固于所述工作平台板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顶端套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外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包括圆板以及焊接于所述圆板上端的圆筒,所述圆板与所述圆筒中间部位均具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联轴器外部也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轴孔旋接,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筒的直径,所述轴套处固定有转动盘,绕所述转动盘圆周面具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处还固定有装配座;所述转动盘右侧还设有一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也固定于所述工作平台板上端,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底板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工作平台板上端,第一顶板固定于两块第一竖板上端,所述第一顶板表面前侧紧固有L形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板处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顶板表面后侧开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嵌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连接有滑动板,第一伸缩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滑动板通过L板连接,所述滑动板表面还垂直固定有定板,所述定板外部套设有压合板,所述定板上端还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开具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旋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顶部焊接有旋转柄,所述旋转杆底端与所述压合板旋接,所述压合板底端两侧开具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圆形通孔内放置有弹簧,所述压合板左侧还紧固有两个压合部件,压合组件处绕转动盘四分之一圆周位置设有铆压组件;所述铆压组件包括铆压组件支架,所述铆压组件支架上端垂直固定有旋转电机固定板,所述旋转电机固定板前端固定有两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外部包覆有保护板,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第四联轴器,所述第四联轴器外部套设有转接块,所述转接块下表面还开设有第二零部件凹座,所述第二零部件凹座处还开设有卡槽;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处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轮进行转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外部包覆有橡胶层,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钢带连接,所述钢带表面还固定有若干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为方形结构,所述定位治具表面开具有两个第二零部件槽,所述第二零部件槽处放置有第二零部件,所述第二零部件上端两侧凸出有第一卡接件;所述搬运机构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板上端的搬运支撑板,两块搬运支撑板通过横板连接,所述横板与所述搬运支撑板呈垂直结构,所述横板表面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横板一侧还固定有推动气缸固定板,所述推动气缸固定板处固定有推动气缸,所述横板表面上端还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嵌设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前端紧固有升降板,推动气缸活塞杆末端与所述升降板一侧接触,所述升降板顶端垂直连接有升降气缸固定板,所述升降气缸固定板固定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板表面设置有两条竖直方向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外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前端紧固有手指气缸升降板,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末端与所述手指气缸升降板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升降板处紧固有两个手指气缸,所述手指气缸的夹手位于所述输送机构末端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架底端还固定有四个转轮,所述转轮一侧还紧固有垫脚。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座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通过螺栓紧固于缺口上端,所述中间板表面开具有两个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下端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穿过圆形通孔并延伸至所述中间板上端,所述圆形通孔上端通过螺栓紧固有垫圈,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顶端固定有第一联轴器,所述垫圈表面还开具有一圆形凹座,所述圆形凹座处放置有第一零部件,所述第一零部件底部开具有第一圆形孔,所述第一圆形孔外侧还开设有两条卡接槽,所述第一联轴器顶部凸出卡接件,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卡接,所述第一零部件上表面中间部位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一零部件放置于装配座处,第一零部件通过搬运机构自输送机构处搬运至第一零部件上端。该种全自动装配机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转接块和装配座可以进行不同规格零部件的装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全自动装配机通过输送机构将第二零部件移动至钢带末端,搬运机构处的手指气缸同时抓取两个第二零部件并通过推动气缸和升降气缸工作将第二零部件搬运至第一零部件上端,与此同时,第一零部件经转动盘移动至压合组件下端,压合组件对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压合过程中伺服电机旋转提升压合效果,当压合工序完毕后转动盘将组合件移动至铆压组件下端,第二零部件嵌设于转接块处,旋转电机控制转接块转动使得第二零部件与第一零部件旋紧,该种全自动装配机可同时对两组组合件进行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该种全自动装配机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转接块和装配座可以进行不同规格零部件的装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装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铆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装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其中:1-第一机架;2-转盘机构;3-压合组件;4-铆压组件;5-输送机构;6-搬运机构;7-装配座;11-工作平台板;21-驱动电机;22-转动盘;31-第一底板;32-第一竖板;33-第一顶板;34-气缸固定板;35-第一伸缩气缸;36-滑动板;37-转接件;38-定板;39-压合板;310-移动板;311-旋转杆;312-弹簧;313-压合部件;41-铆压组件支架;42-旋转电机固定板;43-转接块;51-输送机架;52-第一驱动电机;53-第二零部件;61-搬运支撑板;62-横板;63-限位块;64-推动气缸固定板;65-推动气缸;66-第一滑槽;67-升降板;68-升降气缸固定板;69-升降气缸;610-第二滑轨;611-手指气缸升降板;612-手指气缸;71-中间板;72-伺服电机;73-垫圈;74-第一零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装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装配机,包括第一机架(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1)上端工作平台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表面中间部位开具有方形通孔,所述全自动装配机还包括转盘机构(2)、压合组件(3)、铆压组件(4)、输送机构(5)以及搬运机构(6);所述转盘机构(2)包括设置于所述方形通孔内的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底端通过驱动电机固定架紧固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轴顶端套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外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包括圆板以及焊接于所述圆板上端的圆筒,所述圆板与所述圆筒中间部位均具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联轴器外部也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轴孔旋接,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筒的直径,所述轴套处固定有转动盘(22),绕所述转动盘(22)圆周面具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处还固定有装配座(7);所述转动盘(22)右侧还设有一压合组件(3),所述压合组件(3)也固定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上端,所述压合组件(3)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底板(31),所述第一底板(31)上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竖板(32),所述第一底板(31)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上端,第一顶板(33)固定于两块第一竖板上端,所述第一顶板(33)表面前侧紧固有L形气缸固定板(34),所述气缸固定板(34)处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35),所述第一顶板(33)表面后侧开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嵌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连接有滑动板(36),第一伸缩气缸(35)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转接件(37),所述转接件(37)与所述滑动板(36)通过L板连接,所述滑动板(36)表面还垂直固定有定板(38),所述定板(38)外部套设有压合板(39),所述定板(38)上端还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板(310),所述移动板(310)一侧开具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旋接有旋转杆(311),所述旋转杆(311)顶部焊接有旋转柄,所述旋转杆(311)底端与所述压合板(39)旋接,所述压合板(39)底端两侧开具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圆形通孔内放置有弹簧(312),所述压合板(39)左侧还紧固有两个压合部件(313),压合组件(3)处绕转动盘(22)四分之一圆周位置设有铆压组件(4);所述铆压组件(4)包括铆压组件支架(41),所述铆压组件支架(41)上端垂直固定有旋转电机固定板(42),所述旋转电机固定板(42)前端固定有两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外部包覆有保护板,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第四联轴器,所述第四联轴器外部套设有转接块(43),所述转接块(43)下表面还开设有第二零部件凹座,所述第二零部件凹座处还开设有卡槽;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输送机架(51)、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51)处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5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2)控制驱动轮进行转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外部包覆有橡胶层,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钢带连接,所述钢带表面还固定有若干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为方形结构,所述定位治具表面开具有两个第二零部件槽,所述第二零部件槽处放置有第二零部件(53),所述第二零部件(53)上端两侧凸出有第一卡接件;所述搬运机构(6)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上端的搬运支撑板(61),两块搬运支撑板(61)通过横板(62)连接,所述横板(62)与所述搬运支撑板(61)呈垂直结构,所述横板(62)表面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63),所述横板(62)一侧还固定有推动气缸固定板(64),所述推动气缸固定板(64)处固定有推动气缸(65),所述横板(62)表面上端还开设有第一滑槽(66),所述第一滑槽(66)内嵌设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前端紧固有升降板(67),推动气缸(65)活塞杆末端与所述升降板(67)一侧接触,所述升降板(67)顶端垂直连接有升降气缸固定板(68),所述升降气缸固定板(68)固定有升降气缸(69),所述升降板(67)表面设置有两条竖直方向的第二滑轨(610),所述第二滑轨(610)外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前端紧固有手指气缸升降板(611),所述升降气缸(69)活塞杆末端与所述手指气缸升降板(611)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升降板(611)处紧固有两个手指气缸(612),所述手指气缸(612)的夹手位于所述输送机构(5)末端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装配机,包括第一机架(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架(1)上端工作平台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表面中间部位开具有方形通孔,所述全自动装配机还包括转盘机构(2)、压合组件(3)、铆压组件(4)、输送机构(5)以及搬运机构(6);所述转盘机构(2)包括设置于所述方形通孔内的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底端通过驱动电机固定架紧固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下表面,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轴顶端套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外部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包括圆板以及焊接于所述圆板上端的圆筒,所述圆板与所述圆筒中间部位均具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联轴器外部也呈螺纹状结构,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轴孔旋接,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筒的直径,所述轴套处固定有转动盘(22),绕所述转动盘(22)圆周面具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处还固定有装配座(7);所述转动盘(22)右侧还设有一压合组件(3),所述压合组件(3)也固定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上端,所述压合组件(3)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底板(31),所述第一底板(31)上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竖板(32),所述第一底板(31)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工作平台板(11)上端,第一顶板(33)固定于两块第一竖板上端,所述第一顶板(33)表面前侧紧固有L形气缸固定板(34),所述气缸固定板(34)处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35),所述第一顶板(33)表面后侧开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嵌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连接有滑动板(36),第一伸缩气缸(35)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转接件(37),所述转接件(37)与所述滑动板(36)通过L板连接,所述滑动板(36)表面还垂直固定有定板(38),所述定板(38)外部套设有压合板(39),所述定板(38)上端还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板(310),所述移动板(310)一侧开具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壁呈螺纹状结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旋接有旋转杆(311),所述旋转杆(311)顶部焊接有旋转柄,所述旋转杆(311)底端与所述压合板(39)旋接,所述压合板(39)底端两侧开具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三圆形通孔内放置有弹簧(312),所述压合板(39)左侧还紧固有两个压合部件(313),压合组件(3)处绕转动盘(22)四分之一圆周位置设有铆压组件(4);所述铆压组件(4)包括铆压组件支架(41),所述铆压组件支架(41)上端垂直固定有旋转电机固定板(42),所述旋转电机固定板(42)前端固定有两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外部包覆有保护板,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第四联轴器,所述第四联轴器外部套设有转接块(43),所述转接块(43)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顾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