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9760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水膜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为: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作为水相的重量组成为10-96%的丙烯酸与碱的中和液,缓慢加入至重量比为2-20%的司盘80和重量比为2-80%的分散剂组成的油相中,乳化1-2小时置于辐照场中,由[60]↑Co-γ射线辐射静置聚合,在剂量率为0.05KGy-2KGy/h,剂量为0.5-0.2×10↑[2]KGy的条件下辐射静置聚合,制得乳液状吸水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乳液状吸水树脂0.1~99.0%,与下述组分混合:有机或无机纤维或水溶性高分子或水分散性高分子物质,或者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0.1~99.0%,增塑剂0.1~50%,交联剂0.01~1.0%;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非极性物质的平面上;干燥剥离即得吸水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超薄、柔软、应用轻巧方便的吸水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采用颗粒状吸水树脂与已成型的纤维或纸张复合的办法制备吸水性片材。相关专利文献ZL9521890.7“高分子吸水复合纸”、ZL95216098.6“超薄压花吸液纸”、ZL95209721.4“高分子吸水复合防漏纸”、ZL99239182.2“无胶包卷式复合纸”、ZL99249416.8“高分子干爽复合材料”所公开的吸水材料其基本做法是将颗粒状吸水树脂与粘合剂均匀洒于载体上,或不采用粘合剂,而直接将颗粒状吸水树脂洒在载体上,然后上层覆盖成型纤维制成吸水片材。这些方法制成的吸水片材一般较厚,颗粒状吸水树脂与载体不能紧密结合成型,且在复合的材料中分散不均匀,诸类原因影响了吸水树脂的多领域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柔软、应用轻巧方便的,其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所得产品中吸水树脂与载体能紧密结合成型,可拓宽吸水树脂的应用领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其特征在于它的工艺步骤为1)、制备乳液状吸水树脂油相司盘80,重量组成为2-20%;分散剂,重量组成为2-80%;水相丙烯酸与碱中的中和液,单体浓度15-65%,中和度55-80%,重量组成为10-96%;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至油相中,乳化1-2小时,形成稳定性好的乳液后,置于辐照场中,由60Co-r射线辐射静置聚合,在剂量率为0.05KGy-2KGy/h,剂量为0.5-0.2×102KGy的条件下辐射聚合,得到乳液状吸水树脂;2)、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上述乳液状吸水树脂0.1~99.0%,与下述组分混合有机或无机纤维或水溶性高分子或水分散性高分子物质或者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0.1~99.0%,增塑剂0.1~50%,交联剂0.01~1.0%;将上述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非极性物质的平面上;3)、干燥剥离即得吸水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散剂为有机烃或动物油与植物油,碱为氨水、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有机烃可为火油、汽油或环烷烃。有机纤维为聚乙烯醇纤维、绦纶纤维、晴纶纤维、锦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棉纤维、麻纤维或木浆纤维,无机纤维为石棉纤维或玻璃纤维。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为合成类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或聚丙烯酰胺,水分散性高分子物质为合成乳液或天然类淀粉物质。合成乳液为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乳液、聚丙烯酸酯或聚苯丙乳液。增塑剂为动物油、植物油、硅油、石腊、聚乙二醇、甘油或邻苯二甲酸酯。交联剂为含有羟基、羟甲基、醚键或环氧活性基团的化学物质。如甘油、乙二醇、乙二胺、三乙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或环氧氯丙烷。所述的非极性物质的平面为塑料平面或橡胶平面。本专利技术的各组分混合物具有极性,在不锈钢片或玻璃片或铁片上等极性物质上易粘结,干燥后不能剥离,故采用非极性物质的塑料或橡胶平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因其采用60Co-r射线辐射引发聚合,制备出乳液状吸水树脂,然后通过多组分配方共混涂饰成膜,制备吸水膜,实现吸水树脂分散均匀,且与载体紧密结合与成型目的,吸水树脂与载体能紧密结合成型,拓宽了吸水树脂的应用领域。该产品轻薄,厚度可达30μm,每平方米的吸收自来水重量为0.1-20公斤/米,吸液速度快,或者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厚度来控制每平方米的吸液重量;可广泛用于农业园艺、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美容保健、食品包装、道路养护等领域。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60Co-r射线辐射引发聚合制得乳液状吸水树脂,没有加入引发剂与交联剂,因此,聚合得到的乳液状吸水树脂纯度高,可无毒性。并且,该聚合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属静置聚合,反应过程中不充氮不搅拌,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制备乳液状吸水树脂水相称取氢氧化钠20g,溶于50g水中,与丙烯酸50g中和,此时PH为6-7;油相司盘80为10g,植物油20g;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至油相中,乳化1-2小时,形成稳定性好的乳液后,置于60Co-r射线辐照场中,辐照剂量率0.3KGy/h,剂量1KGy,辐射静置聚合,即得乳液状吸水树脂。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10g,聚丙烯纤维1g,糊化淀粉10g,植物油0.1g,甘油0.1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乙烯膜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剥离即得本专利技术的吸水膜。实施例21)乳液状吸水树脂的制备同实施例1。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5g,聚醋酸乙烯酯20g,聚乙烯醇纤维0.5g,石蜡0.5g,甘油0.05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丙烯膜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剥离即得吸水树脂。实施例31)乳液状吸水树脂的制备同实施例1。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7g,重量百分数为2%的聚乙烯醇溶液50g,聚氨酯纤维1.5g,硅油0.3g,乙二醇0.02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氨酯橡胶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后,剥离即得吸水膜。实施例41)乳液状吸水树脂的制备同实施例1。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15g,重量百分数为1%的聚丙烯酰胺50g,动物油1g,甘油0.02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碳酸脂膜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即得吸水膜。实施例51)乳液状吸水树脂的制备同实施例1。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8g,聚苯丙乳液20g,锦纶纤维0.5g,植物油1.0g,乙二胺0.05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置于硅橡胶板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后剥离即得吸水膜。实施例61)乳液状吸水树脂的制备同实施例1。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10g,聚氧化乙烯1g,涤纶纤维1g,硅油0.2g,环氧氯丙烷0.07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丙烯酸酯橡胶板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即得吸水膜。实施例71)乳液状吸水树脂的制备同实施例1。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1.0g,晴纶纤维15g,硅油0.2g,甘油0.05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氯乙烯塑料板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即得吸水膜。实施例81)制备乳液状吸水树脂水相称取氢氧化钠80g,溶于200g水中,与丙烯酸200g中和,此时PH为6-7; 油相司盘80为10g,植物油10g;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至油相中,乳化1-2小时,形成稳定性好的乳液后,置于60Co-r射线辐照场中,辐照剂量率2KGy/h,剂量20KGy,辐射静置聚合,即得乳液状吸水树脂。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0.1g,晴纶纤维90g,石腊9.4g,甘油0.5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氯乙烯塑料板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即得吸水膜。实施例91)制备乳液状吸水树脂水相称取氢氧化钠12g,溶于50g水中,与丙烯酸30g中和,此时PH为6-7;油相司盘80为200g,植物油800g;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至油相中,乳化1-2小时,形成稳定性好的乳液后,置于60Co-r射线辐照场中,辐照剂量率0.05KGy/h,剂量0.5KGy,辐射静置聚合,即得乳液状吸水树脂。2)取乳液状吸水树脂99g,晴纶纤维0.8g,聚丙烯纤维0.2g,石腊8.9g,甘油1g,加入水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聚氯乙烯塑料板上,置于烘箱中干燥即得吸水膜。上述实施例中吸水膜的厚度可为30um或大于30um,可根据需要控制厚度得到每平方吸收自来水重量为0.1-20公斤/米的吸水膜。因为乳液状吸水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工艺步骤为:    1)、制备乳液状吸水树脂:    油相:司盘80,重量组成为2-20%;分散剂,重量组成为2-80%;    水相:丙烯酸与碱的中和液,单体浓度15-65%,中和度55-80%,重量组成为10-96%;    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将水相缓慢加入至油相中,乳化1-2小时,形成稳定性好的乳液后,置于辐照场中,由[60]↑Co-r射线辐射静置聚合,在剂量率为0.05KGy-2KGy/h,剂量为0.5-0.2×10↑[2]KGy的条件下辐射静置聚合,得到乳液状吸水树脂;    2)、按重量百分比计将上述乳液状吸水树脂0.1~99.0%,与下述组分混合:    有机或无机纤维或水溶性高分子或水分散性高分子物质,或者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0.1~99.0%,增塑剂:0.1~50%,交联剂:0.01~1.0%;    将上述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涂饰至非极性物质的平面上;    3)、干燥剥离即得吸水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赛郑昌群彭选明邓钢桥金龙新刘德林李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