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平专利>正文

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561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包括固定座、绕设于所述固定座外部的定子、双头活塞杆、弹性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固定座设有通孔,所述双头活塞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双头活塞杆上,所述双头活塞杆通过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作来回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上,所述双头活塞杆作来回往复运动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交替进行压缩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改进了传统的活塞式充气泵,设置的双头活塞杆在每一次的运动中均连续充气,大大提高了充气速度与充气量。

Double head piston type inflator pump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 piston pump,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sea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eat around the outside of the stator, double piston rod, an elastic member, a first cylinder and second cylinder, the fixed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doubl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eat and through the pass the hole,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sheathed on the double piston rod, the piston rod head center axis direction in the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elastic piece on the back and forth reciprocating movement;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fixed seat on the two opposite sides. Double piston rod back and forth reciprocating mo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compression alternating movement. The double head piston type inflator pump of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traditional piston type inflating pump, and the double headed piston rod arranged in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tinuously inflated in each movement,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the charging speed and the charg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头活塞式充气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塞式充气泵
,具体涉及一种双头活塞式充气泵。
技术介绍
传统的活塞式充气泵只有一端设有出气部分,其活塞杆一般只连接一个气缸、一个气室等出气结构,活塞杆伸缩一次,只能充气一次,因此这种充气泵的效率低,充气慢。尤其在养殖业中,采用充气泵进行供氧的方式是十分常见的,如果采用这种传统的活塞式充气泵,其充气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包括固定座、绕设于所述固定座外部的定子、双头活塞杆、弹性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固定座设有通孔,所述双头活塞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双头活塞杆上,所述双头活塞杆通过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作来回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上,所述双头活塞杆作来回往复运动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交替进行压缩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双头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辅助压缩结构,两个所述辅助压缩结构的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尺寸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压缩结构包括辅助气室、活塞单向阀片以及活塞阀片压盖,从所述双头活塞杆的端部沿所述双头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向外圆周延伸形成所述辅助气室;所述活塞阀片压盖将所述活塞单向阀片固定于所述辅助气室的内底面,所述辅助气室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气缸或所述第二气缸的尺寸相匹配并与所述第一气缸或所述第二气缸进行压缩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缸体、气室、气缸单向阀片以及气缸阀片压盖,所述缸体的底部与所述辅助气室的所述内底面相对;从所述缸体的所述底部沿所述缸体的对称轴方向向内延伸形成气室壁,所述气室壁与所述底部共同形成所述气室;所述气缸阀片压盖将所述气缸单向阀片固定于所述底部的外表面,所述辅助气室与所述气室的尺寸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缸体的所述底部与所述缸体可拆连接,所述底部与所述缸体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垫。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出气盖,所述出气盖上设有出气嘴,所述双头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交替进行压缩运动时通过所述出气嘴出气。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优选地,所述定子为带有铁芯的线圈。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外壁上均设有一个脚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改进了传统的活塞式充气泵,设置一个双头活塞杆,同时在相应的位置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使双头活塞杆在作来回往复运动时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交替进行压缩运动,即双头活塞杆在每一次的运动中均连续充气,大大提高了充气速度与充气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双头活塞式充气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双头活塞式充气泵的爆炸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0-固定座;11-通孔;20-定子;30-双头活塞杆;31-辅助压缩结构;301-辅助气室;302-活塞单向阀片;303-活塞阀片压盖;304-内底面;40-弹性件;51-第一气缸;52-第二气缸;501-缸体;502-气室;503-气缸单向阀片;504-气缸阀片压盖;505-底部;506-密封垫;507-出气盖;508-出气嘴;509-脚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双头活塞式充气泵的实施例,包括固定座10、绕设于固定座10外部的定子20、双头活塞杆30、弹性件40、第一气缸51以及第二气缸52。其中,固定座10上设有通孔11,双头活塞杆30设置于固定座10上并穿过通孔11,弹性件40套设于双头活塞杆30上,双头活塞杆30通过弹性件40在通孔11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作来回往复运动;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分别固定于固定座10的相对两侧上,双头活塞杆30作来回往复运动的同时与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交替进行压缩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座10上设置的通孔11,应当是贯穿固定座10本身的孔;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分别固定的相对两侧,应当相应地在通孔11的两端开口处,使得双头活塞杆30可以穿过通孔11在固定座10上作来回往复运动的同时,与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交替进行压缩运动。本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改进了传统的活塞式充气泵,设置一个双头活塞杆30,同时在相应的位置设置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使双头活塞杆30在作来回往复运动时与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交替进行压缩运动,即双头活塞杆30在每一次的运动中均连续充气,大大提高了充气速度与充气量。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压缩充气量,在双头活塞杆3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辅助压缩结构31,两个辅助压缩结构31的尺寸分别与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的尺寸相匹配。本实施例中,为了制造及使用便利,且增强通用性,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相同,即第一气缸51和第二气缸52在结构上相同。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结构和尺寸的气缸的设置,相应地,双头活塞杆30应当与之配合使用。辅助压缩结构31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辅助气室301、活塞单向阀片302以及活塞阀片压盖303,从双头活塞杆30的端部沿双头活塞杆30的长度方向向外圆周延伸形成辅助气室301;活塞阀片压盖303将活塞单向阀片302固定于辅助气室301的内底面304,辅助气室301的尺寸与第一气缸51或第二气缸52的尺寸相匹配并与第一气缸51或第二气缸52进行压缩运动。活塞单向阀片302与活塞阀片压盖303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辅助气室301的气压,有利于提高双头活塞杆30与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的压缩充气量。如图2所示,第一气缸51包括缸体501、气室502、气缸单向阀片503以及气缸阀片压盖504,缸体501的底部505与辅助气室301的内底面304相对;从缸体501的底部505沿缸体501的对称轴方向向内延伸形成气室壁,气室壁与底部505共同形成气室502;气缸阀片压盖504将气缸单向阀片503固定于底部505的外表面,以增加第一气缸51压缩时的气流量和流速,其中,辅助气室301与气室502的尺寸相匹配。在活塞阀片压盖303固定活塞单向阀片302和气缸阀片压盖504固定气缸单向阀片503时,均可采用螺钉进行固定,简单便捷。为了装拆便利,缸体501的底部505与缸体501可拆连接,也便于更换;底部505与缸体501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垫506,增加密封性能,提高缸体501的压缩充气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辅助压缩结构31的尺寸与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的尺寸相匹配,是指辅助压缩结构31的辅助气室301的外壁与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的气室502的内壁尺寸相匹配,使辅助压缩结构31能够在双头活塞杆30的往复运动中与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配合压缩,以增加充其量。较佳地,如图1、图2所示,第一气缸51上设有出气盖507,出气盖507上设有出气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头活塞式充气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包括固定座、绕设于所述固定座外部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头活塞杆、弹性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固定座设有通孔,所述双头活塞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双头活塞杆上,所述双头活塞杆通过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作来回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上,所述双头活塞杆作来回往复运动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交替进行压缩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包括固定座、绕设于所述固定座外部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头活塞杆、弹性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所述固定座设有通孔,所述双头活塞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双头活塞杆上,所述双头活塞杆通过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作来回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两侧上,所述双头活塞杆作来回往复运动的同时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交替进行压缩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辅助压缩结构,两个所述辅助压缩结构的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活塞式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缩结构包括辅助气室、活塞单向阀片以及活塞阀片压盖,从所述双头活塞杆的端部沿所述双头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向外圆周延伸形成所述辅助气室;所述活塞阀片压盖将所述活塞单向阀片固定于所述辅助气室的内底面,所述辅助气室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气缸或所述第二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