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361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包括U型的导电柱,导电柱的两端为圆柱形,导电柱的两端外圆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还包括绝缘筒,绝缘筒的内圆面上开设有内螺纹,两个绝缘筒分别与导电柱的两端螺纹连接;导电柱的两端端面上均开设有滑道组,滑道组由多个均匀布置在导电柱端面上的滑道组成,滑道从导电柱端面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还包括紧固圈,紧固圈固定在绝缘筒的端部,紧固圈与绝缘筒同轴,紧固圈的内表面为锥形面;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滑道上的夹持块,夹持块具备与紧固圈内表面相配合的锥形表面。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两条平行的电缆进行连接时,电缆不需要弯曲,从而使连接更加稳固。

Die press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 press terminal, including the U type conductive column, both ends of the conductive column is cylindrical, both ends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ductive columns are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threads; also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cylinder, an insulating tube surface of the inner circle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two threads on both ends of the insulating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e conductive column ends; conductive column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lide, slide group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uniformly arranged slide in the conductive column end face of the slide, at the end of the column from the center conductor extending radially outwardly; also includes a fastening ring, a fastening ring is fixed at the end part of the insulating cylinder, a fastening ring and insulation coaxial cylinder,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astening ring is a conical surface; also includes sliding arranged on the slide block clamping, clamping block with conical surface matched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astening ring. When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wo parallel cables, the cable does not need to be bent so as to make the connection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因车间内布置优化,需调整模具压力机位置时,则需对模具压力机的线缆进行接长处理。现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绝缘胶带绑扎,但这种方式更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线缆,若应用于具有大功率的模具压力机时,则会出现固定不牢靠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两条平行的线缆的连接,因连接位置会弯曲,更会导致连接的不稳固。可见,现有的线缆连接方式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模具压力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包括U型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两端为圆柱形,所述导电柱的两端外圆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还包括绝缘筒,所述绝缘筒的内圆面上开设有内螺纹,两个所述绝缘筒分别与所述导电柱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导电柱的两端端面上均开设有滑道组,所述滑道组由多个均匀布置在所述导电柱端面上的滑道组成,所述滑道从所述导电柱端面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还包括紧固圈,紧固圈固定在所述绝缘筒的端部,所述紧固圈与所述绝缘筒同轴,所述紧固圈的内表面为锥形面;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上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具备与所述紧固圈内表面相配合的锥形表面。在使用时,使电缆的端部与导电柱的一端接触,然后转动绝缘筒,使绝缘筒沿导电柱端部的轴线运动。绝缘筒带动紧固圈运动,紧固圈通过其内表面的锥形面与夹持块的锥形表面的配合,使夹持块向导电柱端面的圆心处运动,从而将电缆夹紧固定。如此,在导电柱的两端均连接上电缆,从而完成了电缆的连接。本技术只需要拧紧绝缘筒即可完成电缆的连接,无需专用设备,使用方便,连接效果好。另外,利用本技术对两条平行的电缆进行连接时,电缆不需要弯曲,从而使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电柱上弯曲部位的绝缘波纹管,所述绝缘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绝缘筒连接。设置绝缘波纹管,杜绝施工人员直接接触导电柱带来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上设置有两个防松环,所述防松环位于所述导电柱两端的外螺纹之间;还包括两个套设于所述导电柱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松环和所述绝缘筒接触;所述防松环和所述弹簧均位于所述绝缘波纹管内。在安装电缆时,弹簧被绝缘筒压缩,弹簧起防松作用。如此,避免绝缘筒与导电柱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导致的电缆脱落。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块上靠近所述导电柱端面圆心段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齿。设置齿,增加电缆与夹持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缆能够被更稳固的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只需要拧紧绝缘筒即可完成电缆的连接,无需专用设备,使用方便,连接效果好。另外,利用本技术对两条平行的电缆进行连接时,电缆不需要弯曲,从而使连接更加稳固。2.设置绝缘波纹管,杜绝施工人员直接接触导电柱带来的安全隐患。3.设置弹簧,弹簧起防松作用。如此,避免绝缘筒与导电柱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导致的电缆脱落。4.设置齿,增加电缆与夹持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缆能够被更稳固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向视图;图3为电缆通过本技术连接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导电柱,2、夹持块,3、绝缘筒,4、紧固圈,5、绝缘波纹管,6、防松环,7、弹簧,8、电缆,11、滑道,21、锥形表面,22、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包括U型的导电柱1,导电柱1的两端为圆柱形,导电柱1的两端外圆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还包括绝缘筒3,绝缘筒3的内圆面上开设有内螺纹,两个绝缘筒3分别与导电柱1的两端螺纹连接;导电柱1的两端端面上均开设有滑道组,滑道组由多个均匀布置在导电柱端面上的滑道11组成,滑道11从导电柱1端面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还包括紧固圈4,紧固圈4固定在绝缘筒3的端部,紧固圈4与绝缘筒3同轴,紧固圈4的内表面为锥形面;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滑道11上的夹持块2,夹持块2具备与紧固圈4内表面相配合的锥形表面21。在使用时,使电缆8的端部与导电柱1的一端接触,然后转动绝缘筒3,使绝缘筒3沿导电柱1端部的轴线运动。绝缘筒3带动紧固圈4运动,紧固圈4通过其内表面的锥形面与夹持块2的锥形表面21的配合,使夹持块2向导电柱1端面的圆心处运动,从而将电缆8夹紧固定。如此,在导电柱1的两端均连接上电缆,从而完成了电缆的连接。本技术只需要拧紧绝缘筒3即可完成电缆的连接,无需专用设备,使用方便,连接效果好。另外,利用本技术对两条平行的电缆进行连接时,电缆不需要弯曲,从而使连接更加稳固。实施例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套设于导电柱1上弯曲部位的绝缘波纹管5,绝缘波纹管5的两端分别与绝缘筒3连接。设置绝缘波纹管5,杜绝施工人员直接接触导电柱1带来的安全隐患。实施例3: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导电柱1上设置有两个防松环6,防松环6位于导电柱1两端的外螺纹之间;还包括两个套设于导电柱1上的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防松环6和绝缘筒3接触;防松环6和弹簧7均位于绝缘波纹管5内。在安装电缆时,弹簧7被绝缘筒3压缩,弹簧7起防松作用。如此,避免绝缘筒3与导电柱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导致的电缆脱落。实施例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夹持块2上靠近导电柱1端面圆心段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齿22。设置齿22,增加电缆与夹持块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缆能够被更稳固的固定。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

【技术保护点】
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的导电柱(1),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为圆柱形,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外圆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还包括绝缘筒(3),所述绝缘筒(3)的内圆面上开设有内螺纹,两个所述绝缘筒(3)分别与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端面上均开设有滑道组,所述滑道组由多个均匀布置在所述导电柱端面上的滑道(11)组成,所述滑道(11)从所述导电柱(1)端面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还包括紧固圈(4),紧固圈(4)固定在所述绝缘筒(3)的端部,所述紧固圈(4)与所述绝缘筒(3)同轴,所述紧固圈(4)的内表面为锥形面;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11)上的夹持块(2),所述夹持块(2)具备与所述紧固圈(4)内表面相配合的锥形表面(21)。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具压力机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的导电柱(1),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为圆柱形,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外圆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还包括绝缘筒(3),所述绝缘筒(3)的内圆面上开设有内螺纹,两个所述绝缘筒(3)分别与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导电柱(1)的两端端面上均开设有滑道组,所述滑道组由多个均匀布置在所述导电柱端面上的滑道(11)组成,所述滑道(11)从所述导电柱(1)端面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还包括紧固圈(4),紧固圈(4)固定在所述绝缘筒(3)的端部,所述紧固圈(4)与所述绝缘筒(3)同轴,所述紧固圈(4)的内表面为锥形面;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11)上的夹持块(2),所述夹持块(2)具备与所述紧固圈(4)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