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滞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2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分隔层位于所述碎石基层的上方;隔离部件位于所述分隔层的上方,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存在一夹角;植土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滤料层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其中,所述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如此,所述隔离部件将生物滞留池分为排水区及种植区;在雨量较大时,由于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因此雨水将会流向外侧的滤料层,由滤料层对雨水进行过滤、渗透,满足了排水需求;这样植土层就不会滞留太多雨水,普通土壤渗透力不大,因此植土层可种植普通的四季常青的植物,满足了景观需求。

Biological retention poo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ioretention cell, including: gravel at the bottom of the detention pond; above the separating layer is located on the gravel; above the isolation member disposed on the spacer layer, there is an angle between the isolation member and the spacer layer; and one side layer in the isolation unit, the planting soil is filled with ordinary soil; filter layer is position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parator, the filter layer for the seepage; the planting soil is a convex structure of high middle and low around; so, the isolation of components will be the bioretention cell divided into drainage area and rainfall in the planting area; the larger, because the planting soil surface structure of high middle and low around, so the rainwater will flow to the outside of the filter layer, a filter layer of the filter, rainwater infiltration, meet the drainage needs such soil; Layer will not stay too much rain, ordinary soil permeability is not large, so planting soil can be planted ordinary evergreen plants, to meet the landscape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滞留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表径流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滞留池。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水安全及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城市频繁出现大雨内涝、水体黑臭等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战略。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生物滞留池是海绵城市建设绿地系统的主要构成单元,负担着雨水调蓄和水质净化的重要功能。在下暴雨时,生物滞留池表面调蓄空间雨水排空时间在12~24小时,这就要求种植土层的高渗透率,以保障正常排水和避免植物长时间被淹。另一方面,植物生长与种植层关系密切,种植层渗透率较高将导致土壤保水性降低,水肥流失现象加重,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因此,在现有生物滞留系统中,植物选择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淹和耐旱性能。但是这类植物在其生长期,比如春夏季,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而在其休眠期,比如冬季,则植株枯萎,景观效果丧失。另一方面,一般的四季常青植物虽然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但这类植物耐淹耐旱性不高,在高渗透率土壤中也生长不佳,存活率较低,在生物滞留池中难以应用。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滞留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池中的植物在高渗透土壤中生长时容易出现死苗现象,导致排水需求与景观需求不能并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滞留池,所述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分隔层,位于所述碎石基层的上方;隔离部件,位于所述分隔层的上方,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存在一夹角;植土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滤料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其中,所述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上述方案中,所述滞留池还包括:渗管,所述渗管安装在所述滞留池的底部,所述渗管与所述滞留池底部的距离为3~5cm。上述方案中,所述滤料层填充有30~50cm厚的冶金渣滤料。上述方案中,所述滞留池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位于所述滤料层的上方。上述方案中,所述滞留池还包括:滞留层,所述滞留层为所述植土层上方的空间。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离部件包括:隔板或者分隔栅栏。上述方案中,所述滞留池还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一端位于所述滞留池底部,所述溢流井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滞留池的顶部。上述方案中,所述滞留池还包括:过滤盖,所述过滤盖安装在所述溢流井的另一端。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隔层包括:透水土工布或粗砂。上述方案中,所述滞留池还包括:雨水管,所述雨水管安装在所述溢流井的底部3~5cm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所述碎石基层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分隔层,所述分隔层位于所述碎石基层的上方;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位于所述分隔层的上方,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存在一夹角;植土层,所述植土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滤料层,所述滤料层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其中,所述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如此,所述隔离部件将生物滞留池分为排水区及种植区;在雨量较大时,由于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因此雨水将会流向外侧的滤料层,由滤料层对雨水进行过滤、渗透,满足了排水需求;这样植土层就不会滞留太多雨水,普通土壤渗透力不大,因此植土层可种植普通的四季常青的植物,满足了景观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滞留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滞留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池中的植物在高渗透土壤中生长时容易出现死苗现象,导致排水需求与景观需求不能并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所述碎石基层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分隔层,所述分隔层位于所述碎石基层上方;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位于所述分隔层上方,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存在一夹角;植土层,所述植土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滤料层,所述滤料层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其中,所述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所述生物滞留池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1、分隔层2、隔离部件3、植土层4、滤料层5;其中,所述碎石基层1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用于承重及渗透水流;所述碎石基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碎石可以为开级配碎石,压碎值≤25%;所述碎石的粒径为5~25mm。所述分隔层2位于所述碎石基层1的上方;所述分隔层2可以为透水土工布或粗砂层,所述粗砂层的厚度可以为3~5cm。所述隔离部件3位于所述分隔层2的上方,所述隔离部件3与所述分隔层2之间存在一夹角;所述夹角可以为45~90°,优选地为90°。以能将植土层4与滤料层5分割开。这里,所述隔离部件2可以为多个木质隔板,也可以为木质栅栏,所述隔离部件3沿着所述滞留池设置一周;其中,所述木质隔板的厚度为2~3cm,所述木质栅栏可以为圆柱形木头组成的栅栏。为了提高美观性,所述隔离部件2的高度还要高出植土层4的边缘1~2cm。所述植土层4位于所述隔离部件3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用于种植景观植物;所述植土层4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所述植土层4顶部最高处与边缘部最低处的高程差为3~5cm。所述滤料层5位于所述隔离部件2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所述滤料层5填充有30~50cm厚的冶金渣滤料,所述滤料层5的边带宽度为5~15cm。所述冶金渣滤料为钢铁冶金企业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加工而成,所述冶金渣滤料具有多孔的微粒结构,其渗透系数为1.16×10-5~5.79×10-5m/s;所述冶金渣滤料有一定的碱性,可以对雨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在确定所述率料层5的渗透率v时,可以通过公式(1)确定:在公式(1)中,所述P为生物滞留池所服务的汇水分区面积,所述h为径流总量控制率转化的降雨量,所述t为生物滞留池的排空时间;所述a为生物滞留池的周长,所述b为滤料层5的宽度。这样,所述隔离部件2将生物滞留池分为排水区及种植区;在雨量较大时,由于植土层4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因此雨水将会流向外侧的滤料层5,由滤料层5对雨水进行过滤、渗透,满足了排水需求;这样植土层4就不会滞留太多雨水,普通土壤渗透力不大,因此植土层4可种植普通的四季常青的植物,满足了景观需求。这里,为了保护滤料层,所述滞留池还包括:覆盖层6,所述覆盖层6位于所述滤料层5的上方。所述覆盖层6可以包括:卵石或陶粒,所述覆盖层6的厚度为5~10cm;所述卵石粒径为10~25mm。为了可以对雨水滞留,所述滞留池还包括:滞留层7,所述滞留层7为所述植土层4上方的空间,该空间具体为相对周边地面下凹的蓄水区域,该蓄水区域的深度为10~30cm。参见图2,所述滞留层7的高度可以由公式(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物滞留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分隔层,位于所述碎石基层的上方;隔离部件,位于所述分隔层的上方,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存在一夹角;植土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滤料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其中,所述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池包括:碎石基层,位于所述滞留池的底部;分隔层,位于所述碎石基层的上方;隔离部件,位于所述分隔层的上方,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存在一夹角;植土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一侧,所述植土层填充有普通土壤;滤料层,位于所述隔离部件的另一侧,所述滤料层用于渗流;其中,所述植土层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2.如权利1所述的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池还包括:渗管,所述渗管安装在所述滞留池的底部,所述渗管与所述滞留池底部的距离为3~5cm。3.如权利1所述的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填充有30~50cm厚的冶金渣滤料。4.如权利1所述的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池还包括:覆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凌晨王志雄曹利勇徐隆辉吴寅卢丽君刘瑛熊家剑周许林韩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