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性的聚酰胺树脂及其组成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1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是在制备时加入聚氧伸烷基胺改性;该聚氧化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组成物包括聚氧化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热硬化树脂及橡胶弹性体,还包括无机填充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树脂组成物具有高耐热性及高接着性,不需高温贴合及可达到贴合的目的,可用于线路板及集成电路组件接着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聚酰胺树脂组成物,特别是关于一种用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组成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电子及通信设备的薄型化与微小化的要求,设备中集成电路的封装体积也朝向微小化与薄型化发展,所使用的配线电路板的线路也愈趋向于细微化。在各种配线电路板中,软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大幅降低电子元件的体积与重量,是一种常用的配线电路板。通常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包括绝缘基材与金属导体层,将绝缘基材和金属导体层以粘着剂粘合形成电路积层板,通常使用铜箔作为金属层的材料。聚酰亚胺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抗化性、机械性及良好的电气性质,是一种常用的绝缘基材材料。金属层与绝缘基材接合使用的粘着剂通常是环氧树脂或压克力树脂接着剂。这些粘着剂的耐热性不佳,在后续树脂热硬化制作过程中容易破裂,降低软性印刷电路板尺寸的安定性。聚酰胺树脂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质、机械性质及高耐热性,因此常作为印刷电路板的耐热接着剂使用。作为耐热接着剂的聚酰胺树脂是作为印刷电路积层板的层间粘着层,它是借由使用聚酰胺树脂与热硬化树脂混合物施于所需的基材上而形成的。层间粘着层将积层板中的绝缘基材与铜箔粘合,该层间粘着层可保有其树脂的流动性以达到粘着绝缘基材与铜箔,且能填满铜箔线路中的凹隙。为了让层间电路板保持所需的流动性,绝缘基材与铜箔的贴合温度最好能在较低温度进行,避免树脂因温度过高熟化后降低流动性而变硬。除了印刷电路板之外,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中CSP(chip sizepackage)封装因为可以降低封装所需面积而被广泛使用。CSP封装具有较短的引线长度,产生较少的电感,因此可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效能,常用于手机或相机等的封装,甚至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中也使用此类封装技术。在CSP封装技术中,有一种焊线型(wire-bonding type)封装。接线型CSP封装使用焊线,将如聚酰亚胺树脂制的电路板与芯片电性连接,接着用树脂密封。此类CSP封装结构简单,且可由现有的球栅阵列(BGA)技术更改生产,因此现在得到广泛的使用。CSP封装制作首先在聚酰亚胺基材产生通孔,例如电镀通孔,其上涂布的粘着层可以与铜箔经由加热粘着,下一步使用如加压等现有方法生产积层板,接着形成线路,布植金凸块等。在聚酰亚胺基材与铜箔的粘着步骤中,通常使用聚酰胺树脂作为导线涂布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质、机械性质及高耐热性。环氧树脂、聚酰胺酸及聚酰胺酸及双马来酰亚胺混合物也可作为其它部分的粘着剂使用。随着CSP封装体积的微缩,CSP的电路板越见精细,粘着剂的耐热性及铜粘着性的要求也更高。在现有的粘着剂中,环氧树脂粘着剂对焊接剂的耐受度不高,且缺乏可以耐受回焊(reflow)制程的耐热度。使用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酸及其混合物具有优异的热安定性,需要如300℃至400℃的高温熟化加工,且其对铜箔或树脂的粘着性不佳。为了强化对铜箔或树脂基材的粘着性,日立化学(Hitachi Chemical)公司提出使用硅氧烷(siloxane)将聚酰胺改性,以提高热安定性。然而硅氧烷与树脂的反应不易进行,且成本较高。聚酰胺树脂组成物能提供聚亚酰胺基材层与铜箔间强力的粘着性,以作为层间粘着层。如何提供具有所需特性的聚酰胺树脂作为耐热粘着剂,是封装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着性好的聚酰胺树脂及其组成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热性的聚酰胺树脂及其组成物。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贴合的聚酰胺树脂及其组成物。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它是由如聚氧伸烷基胺与多苯基二胺类化合物混合物和三苯六酸酐反应获得的如式(1)的聚酰胺酸 其中R1为 或 其中,n为2至3;式(1)的聚酰胺酸和式(2)的二异氰酸酯反应获得如式(3)所示的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 其中,R2为C1-3的伸烷基;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聚酰胺树脂组成物,它包括上述聚氧化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热硬化树脂及橡胶弹性体。该树脂组成物还包括无机填充剂。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树脂组成物具有高耐热性及高接着性,不需高温贴合即可实现贴合,用于线路板及集成电路元件的接着。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是由聚酰胺酸化合物与二异氰酯制备。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酸化合物具有如式(1)的结构 其中,R1为 或 其中,n为2至3,即n=2~3; 其中,R2为C1-3伸烷基,且较佳为C1的伸烷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式(1)的聚酰胺酸化合物可由如式(4)的聚氧伸烷基胺(PolyoxyAlkylene Amine) 其中n为2至3、如式(5)的2,2-双(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is(4-(4-aminophenoxy)phenyl)propane,BAPP)的多苯基二胺类化合物 以及三苯六酸酐(trimellitic anhydride,TMA)反应而得。其中,聚氧伸烷基胺可商业上获得,如Jeffamine D-230,其代表式(4)中n为2至(即n=2~3)且分子量230,由美国Huntsman公司出品。上述制备聚酰胺酸化合物的方法可如反应式1所述反应式1 式中,R1如上述所定义。接着由式(1)的聚酰胺酸与式(2)二异氰酯反应制备如式(3)的聚氧伸烷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如反应式2所示反应式2 式中,R1及R2如上述所定义。本专利技术的经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分子量范围约25,000至150,000,较优约为50,000至120,00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经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制法如下所述。将如BAPP的多苯基二胺类化合物与聚氧伸烷基胺溶解于非质子性溶剂。该非质子性溶剂的实例包括但非限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甲酰胺(DMF)及其混合物。接着加入三苯六酸酐(TMA),加热进行反应。利用加入有机溶剂的回流将副产物水带出,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甲苯。此时前驱物聚酰胺酸(PAA)死循环脱水成为末端含有COOH的聚酰亚胺树脂。持续反应直到确认无水被带出,将甲苯蒸出,停止反应,并将反应混合物温度降至室温。接着取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二异氰酸酯加入上述反应混合物中,缓慢将温度升高进行反应,注意反应时会有二氧化碳气泡冒出。进行反应2小时,获得产物是经改性聚氧化伸烷基胺的聚酰胺树脂(PAI)。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树脂组成物包括40至80重量份的聚氧化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以及20至45重量份的热硬化树脂。该热硬化树脂可以是具有两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该热硬化树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含磷氧化树脂、酚醛清漆(Cresol-novolac)环氧树脂、溴是环氧树脂,上述树脂的混合物等。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组成物还包括5至30重量份的橡胶弹性体以及0至15重量份的无机填充剂。该橡胶弹性体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丙烯腈橡胶、丁二烯橡胶、羧基末端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胺基末端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环氧基末端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硅氧烷橡胶及其相似物。该无机填充的实例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其特征在于,该树脂是由式(1)的聚酰胺酸:***(1)其中,R↓[1]为***或-*HCH↓[2]-(-OCH↓[2]*H-)↓[n]-其中,n为2至3的 整数;和式(2)的二异氰酸酯:OC=N-*-R↓[2]-*-N=CO(2)其中,R↓[2]为C↓[1-3]的伸烷基;反应获得如式(3)所示的聚氧伸烷基胺改性的聚酰胺树脂:***(3)其 中,R↓[1]及R↓[2]如上所定义,且m为25至150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源杜安邦巫胜彦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人造树脂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