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64215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机座Ⅰ、电机Ⅰ、连接件、反螺旋桨、正螺旋桨、电机座Ⅱ、电机Ⅱ和锥齿轮轮系装置;所述电机Ⅰ安装在电机座Ⅰ上,电机Ⅰ输出轴与连接件一端连接,连接件随电机Ⅰ输出轴转动,连接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锥齿轮轮系装置中箱体一侧,电机Ⅱ安装固定在电机座Ⅱ内侧,电机座Ⅱ安装固定在箱体另一侧,反螺旋桨与锥齿轮轮系装置中的齿轮轴Ⅰ轴端固定连接,正螺旋桨与锥齿轮轮系装置中齿轮轴Ⅲ的轴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螺旋桨采用共轴反桨布局,消除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扭矩;造价低;避开了传统直升机螺旋桨在机身上方的弊端,可增大飞机机舱空间及飞机载重;可大大提高飞机机动性。

A coaxial double propeller lif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axial double propeller lift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vi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motor seat, I, motor 1 connectors, anti propellers, propeller device, motor, motor block II II and bevel gear trains; the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motor base on 1 1 1, motor output shaft and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rotation of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connecting piece the othe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box body in the device of bevel gear trains, motor mounted on the motor base II II II installation inside the motor seat is fixed on the box body on the other side, anti propeller and bevel gear trains in the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shaft axis, the axis device of propeller and cone gear in the gear shaft III end fixed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axial propeller reverse propeller layout, eliminate the propeller torque; low cost; avoid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helicopter propeller at the top of the fuselage, can increase the aircraft cabin space and aircraft loa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ircraft maneuve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属于航空

技术介绍
螺旋桨升力装置对于飞行器十分重要的机构,螺旋桨在高速转动时,空气对螺旋桨产生一个与螺旋桨转向相反的附加转矩,此附加转矩对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影响较大。对直升机而言,上述问题的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在尾翼安装一个小平衡螺旋桨,平衡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构成的扭矩与前者螺旋桨旋转产生的附加扭矩相反,扭矩相互抵消,此种方案增加了飞行器的控制难度和机械结构的复杂度;此外可以通过共轴双桨升力装置来代替单个螺旋桨的升力装置,由于共轴双桨升力装置上下两螺旋桨以相同的转速向相反的反向旋转,两个螺旋桨因旋转产生的附加转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相互抵消,但是共轴双桨升力装置机构复杂,且上下两螺旋桨为了防止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打到彼此,两螺旋桨上下安装距离较大,由此带来了很多机构设计的问题。因而如何抵消螺旋桨旋转带来的附加转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以消除现有旋翼机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扭矩等问题,以及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在飞机设计安装过程中安装机构设计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包括电机座Ⅰ1、电机Ⅰ2、连接件3、反螺旋桨4、正螺旋桨5、电机座Ⅱ6、电机Ⅱ7和锥齿轮轮系装置21;所述电机Ⅰ2安装在电机座Ⅰ1上,电机Ⅰ2输出轴与连接件3一端连接,连接件3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连接件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箱体22一侧,电机Ⅱ7安装固定在电机座Ⅱ6内侧,电机座Ⅱ6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另一侧,反螺旋桨4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的齿轮轴Ⅰ12轴端固定连接,正螺旋桨5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齿轮轴Ⅲ18的轴端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轮系装置21包括透盖Ⅰ8、端盖9、轴承Ⅰ10、透盖Ⅱ11、齿轮轴Ⅰ12、轴承Ⅱ13、轴承Ⅲ14、透盖Ⅲ15、联轴器16、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Ⅲ18、轴承Ⅳ19、齿轮轴Ⅳ20和箱体22;其中齿轮轴Ⅲ18通过轴承Ⅳ19与透盖Ⅰ8铰接,透盖Ⅰ8安装固定在箱体22上端,齿轮轴Ⅰ12通过轴承Ⅱ13与透盖Ⅱ11铰接,透盖Ⅱ11安装固定在箱体22下端,齿轮轴Ⅳ20通过轴承Ⅰ10与端盖9铰接,端盖9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右端,齿轮轴Ⅱ17通过轴承Ⅲ14与透盖Ⅲ15铰接,透盖Ⅲ15安装固定在箱体22左端,齿轮轴Ⅱ17轴端与联轴器16一端固定连接,联轴器16另一端与电机Ⅱ7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轴Ⅰ12与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Ⅳ20啮合,齿轮轴Ⅲ18与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Ⅳ20啮合。所述电机座Ⅱ6为U形电机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锥齿轮轮系装置21通过连接件3可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齿轮轴Ⅱ17通过联轴器16可随电机Ⅱ7输出轴转动,齿轮轴Ⅱ17与齿轮轴Ⅰ12、齿轮轴Ⅲ18啮合,齿轮轴Ⅳ20与齿轮轴Ⅰ12、齿轮轴Ⅲ18啮合,齿轮轴Ⅱ17随电机Ⅱ17输出轴转动时,齿轮轴Ⅰ12与齿轮轴Ⅲ18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当反螺旋桨4随齿轮轴Ⅰ12逆时针转动时,正螺旋桨5随齿轮轴Ⅲ18顺时针转动,反螺旋桨4与正螺旋桨5产生向下的推力,当锥齿轮轮系装置21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时,反螺旋桨4与正螺旋桨5产生的推力的方向随之改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螺旋桨采用共轴反桨布局,消除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扭矩;2、本共轴双桨升力装置仅采用一个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锥齿轮轮系传动,造价低。3、本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可以布置在飞机左右两侧,避开了传统直升机螺旋桨在机身上方的弊端,可增大飞机机舱空间及飞机载重;4、当飞机采用本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在飞机左右两侧布置时,由于锥齿轮轮系装置可通过连接件随电机Ⅰ输出轴转动,赋予该飞机相对于传统直升机多两个自由度,可大大提高飞机机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各标号:1-电机座Ⅰ、2-电机Ⅰ、3-连接件、4-反螺旋桨、5-正螺旋桨、6-电机座Ⅱ、7-电机Ⅱ、8-透盖Ⅰ、9-端盖、10-轴承Ⅰ、11-透盖Ⅱ、12-齿轮轴Ⅰ、13-轴承Ⅱ、14-轴承Ⅲ、15-透盖Ⅲ、16-联轴器、17-齿轮轴Ⅱ、18-齿轮轴Ⅲ、19-轴承Ⅳ、20-齿轮轴Ⅳ、21-锥齿轮轮系装置、22-箱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包括电机座Ⅰ1、电机Ⅰ2、连接件3、反螺旋桨4、正螺旋桨5、电机座Ⅱ6、电机Ⅱ7和锥齿轮轮系装置21;所述电机Ⅰ2安装在电机座Ⅰ1上,电机Ⅰ2输出轴与连接件3一端连接,连接件3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连接件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箱体22一侧,电机Ⅱ7安装固定在电机座Ⅱ6内侧,电机座Ⅱ6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另一侧,反螺旋桨4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的齿轮轴Ⅰ12轴端固定连接,正螺旋桨5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齿轮轴Ⅲ18的轴端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轮系装置21包括透盖Ⅰ8、端盖9、轴承Ⅰ10、透盖Ⅱ11、齿轮轴Ⅰ12、轴承Ⅱ13、轴承Ⅲ14、透盖Ⅲ15、联轴器16、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Ⅲ18、轴承Ⅳ19、齿轮轴Ⅳ20和箱体22;其中齿轮轴Ⅲ18通过轴承Ⅳ19与透盖Ⅰ8铰接,透盖Ⅰ8安装固定在箱体22上端,齿轮轴Ⅰ12通过轴承Ⅱ13与透盖Ⅱ11铰接,透盖Ⅱ11安装固定在箱体22下端,齿轮轴Ⅳ20通过轴承Ⅰ10与端盖9铰接,端盖9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右端,齿轮轴Ⅱ17通过轴承Ⅲ14与透盖Ⅲ15铰接,透盖Ⅲ15安装固定在箱体22左端,齿轮轴Ⅱ17轴端与联轴器16一端固定连接,联轴器16另一端与电机Ⅱ7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轴Ⅰ12与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Ⅳ20啮合,齿轮轴Ⅲ18与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Ⅳ20啮合。所述电机座Ⅱ6为U形电机座。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包括电机座Ⅰ1、电机Ⅰ2、连接件3、反螺旋桨4、正螺旋桨5、电机座Ⅱ6、电机Ⅱ7和锥齿轮轮系装置21;所述电机Ⅰ2安装在电机座Ⅰ1上,电机Ⅰ2输出轴与连接件3一端连接,连接件3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连接件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箱体22一侧,电机Ⅱ7安装固定在电机座Ⅱ6内侧,电机座Ⅱ6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另一侧,反螺旋桨4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的齿轮轴Ⅰ12轴端固定连接,正螺旋桨5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齿轮轴Ⅲ18的轴端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轮系装置21包括透盖Ⅰ8、端盖9、轴承Ⅰ10、透盖Ⅱ11、齿轮轴Ⅰ12、轴承Ⅱ13、轴承Ⅲ14、透盖Ⅲ15、联轴器16、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Ⅲ18、轴承Ⅳ19、齿轮轴Ⅳ20和箱体22;其中齿轮轴Ⅲ18通过轴承Ⅳ19与透盖Ⅰ8铰接,透盖Ⅰ8安装固定在箱体22上端,齿轮轴Ⅰ12通过轴承Ⅱ13与透盖Ⅱ11铰接,透盖Ⅱ11安装固定在箱体22下端,齿轮轴Ⅳ20通过轴承Ⅰ10与端盖9铰接,端盖9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右端,齿轮轴Ⅱ17通过轴承Ⅲ14与透盖Ⅲ15铰接,透盖Ⅲ15安装固定在箱体22左端,齿轮轴Ⅱ17轴端与联轴器16一端固定连接,联轴器16另一端与电机Ⅱ7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轴Ⅰ12与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Ⅳ20啮合,齿轮轴Ⅲ18与齿轮轴Ⅱ17、齿轮轴Ⅳ20啮合。实施例3:如图1-3所示,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包括电机座Ⅰ1、电机Ⅰ2、连接件3、反螺旋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座Ⅰ(1)、电机Ⅰ(2)、连接件(3)、反螺旋桨(4)、正螺旋桨(5)、电机座Ⅱ(6)、电机Ⅱ(7)和锥齿轮轮系装置(21);所述电机Ⅰ(2)安装在电机座Ⅰ(1)上,电机Ⅰ(2)输出轴与连接件(3)一端连接,连接件(3)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连接件(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箱体(22)一侧,电机Ⅱ(7)安装固定在电机座Ⅱ(6)内侧,电机座Ⅱ(6)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另一侧,反螺旋桨(4)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的齿轮轴Ⅰ(12)轴端固定连接,正螺旋桨(5)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齿轮轴Ⅲ(18)的轴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座Ⅰ(1)、电机Ⅰ(2)、连接件(3)、反螺旋桨(4)、正螺旋桨(5)、电机座Ⅱ(6)、电机Ⅱ(7)和锥齿轮轮系装置(21);所述电机Ⅰ(2)安装在电机座Ⅰ(1)上,电机Ⅰ(2)输出轴与连接件(3)一端连接,连接件(3)随电机Ⅰ(2)输出轴转动,连接件(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箱体(22)一侧,电机Ⅱ(7)安装固定在电机座Ⅱ(6)内侧,电机座Ⅱ(6)安装固定在箱体(22)另一侧,反螺旋桨(4)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的齿轮轴Ⅰ(12)轴端固定连接,正螺旋桨(5)与锥齿轮轮系装置(21)中齿轮轴Ⅲ(18)的轴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轮系装置(21)包括透盖Ⅰ(8)、端盖(9)、轴承Ⅰ(10)、透盖Ⅱ(11)、齿轮轴Ⅰ(12)、轴承Ⅱ(13)、轴承Ⅲ(14)、透盖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进伦阴艳超孙晓军曾薏蓉叶远恒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