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28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治具加工领域,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以及设置在治具本体两侧的侧板。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装载槽,多个装载槽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所述装载槽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槽孔是圆形槽孔,装载槽的槽孔与治具本体的下端面相通;所述装载槽包括中部的第一槽口,以及设置在第一槽口的四个端角上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二槽口的截面呈圆弧形。该下沉治具可用来装载特殊模组,解决了由于模组过高而无法生产的问题。

Sinking jig for loading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processing field of a jig, in particular to a sink jig for a loading module, comprising a jig body and a side plate dispo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jig body. The fixtur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oading slot, a loading chute linearly arranged equidistantly;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at the center of the loa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slot is a circular slot, the lower end of the slot loading slot and fixture body are communicated; the loading groove comprises a first groove in the middle of the mouth, and set the in the first notch four end corners second notches; the first section is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of second notches in the shape of a circular arc. The sinking jig can be used for loading special modules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module is too high to be pro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
本技术涉及治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沉治具。
技术介绍
目前非CCM产品存在个别模组过高,贴附与普通绿膜后远远超出LA3机台邦头Z轴极限值而无法生产。而PLE38A01就是这种特殊模组,大镜座支架高2.75cm,贴附于绿膜后远远高于普通模组,在邦头处贴附mask时,如用长支架吸嘴,在邦头Z轴拉至极限时,Y方向移动会碰触到镜座支架,无法贴附;如用短支架吸嘴,因镜座支架过深,贴附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亦也失败,因而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该下沉治具可用来装载特殊模组,解决了由于模组过高而无法生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以及设置在治具本体两侧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装载槽,多个装载槽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所述装载槽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槽孔是圆形槽孔,装载槽的槽孔与治具本体的下端面相通;所述装载槽包括中部的第一槽口,以及设置在第一槽口的四个端角上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二槽口的截面呈圆弧形。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槽口截面的弧心角度大于第一圆弧的弧心角度,所述第一圆弧是指与第一槽口两侧壁相切的圆弧。作为优选,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四个装载槽。作为优选,所述装载槽的槽口两侧壁上开设有壁槽,所述壁槽处于侧板上方,壁槽内侧与装载槽相通,壁槽外侧与治具本体的外侧壁相通,壁槽的深度小于装载槽的深度,壁槽的长度小于第一槽口的侧壁长度。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下沉治具,该下沉治具上规则开设有多个装载槽,装载槽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该结构装配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1,模组内嵌于下沉治具的装载槽内,且模组的下端的定位柱处于槽孔内,从而使模组相对高度降低,实现正常生产。2,多个装载槽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模组内嵌于装载槽中,保证两模组的间距一致,从而节省调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下沉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沉治具装载模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以及设置在治具本体1两侧的侧板2。所述治具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装载槽11,多个装载槽11呈线性等间距设置,一般优选设置有四个装载槽11。所述装载槽11的槽口两侧壁上开设有壁槽12,所述壁槽12处于侧板2上方,壁槽12内侧与装载槽11相通,壁槽12外侧与治具本体1的外侧壁相通,壁槽12的深度小于装载槽11的深度,壁槽12的长度小于第一槽口的侧壁长度。所述装载槽11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13,槽孔31是圆形槽孔,装载槽11的槽孔与治具本体1的下端面相通。所述装载槽11包括中部的第一槽口111,以及设置在第一槽口的四个端角上的第二槽口112。所述第一槽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二槽口的截面呈圆弧形。具体地,所述第二槽口截面的弧心角度大于第一圆弧的弧心角度,所述第一圆弧是指与第一槽口两侧壁相切的圆弧。上述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下沉治具,该下沉治具上规则开设有多个装载槽11,装载槽11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该结构装配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1,模组内嵌于下沉治具的装载槽11内,且模组的下端的定位柱处于槽孔内,从而使模组相对高度降低,实现正常生产。2,多个装载槽11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模组内嵌于装载槽11中,保证两模组的间距一致,从而节省调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上述下沉治具的装载模组状态如图2~3所示,所述模组3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定位柱31、定位台32和模组台33,所述定位柱31是圆形定位柱31,定位台32是四棱柱,模组台33的截面与装载槽11截面形状相匹配,该相匹配是指模组台33能够以贴合装载槽11边缘或稍留有间隙的状态放置在装载槽11内。在装载时,模组的定位柱31穿设于治具本体1的槽孔内,定位台32处于治具本体1的装载槽11内,装载槽11的槽底与定位台32的下端面相抵,模组台33的下端部放置在装载槽11内部;即在定位的前提下实现模组的下沉。另外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因治具本体1的装载槽11位置下沉,下沉距离已超过轨道垫块高度的极限值,无法实现正常地抽取板子,故需拆除相应的轨道垫块;而在拆除轨道垫块所提供的高度稍微短于治具本体1的下沉距离,因此轨道高度需下调。拆除轨道垫块及下调轨道高度,将模组放置治具本体1的装载槽11内,将之放置在进料口轨道上的感应器处,即可实现正常拉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以及设置在治具本体两侧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装载槽,多个装载槽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所述装载槽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槽孔是圆形槽孔,装载槽的槽孔与治具本体的下端面相通;所述装载槽包括中部的第一槽口,以及设置在第一槽口的四个端角上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二槽口的截面呈圆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以及设置在治具本体两侧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装载槽,多个装载槽呈线性等间距设置;所述装载槽的槽底中心处设有槽孔,槽孔是圆形槽孔,装载槽的槽孔与治具本体的下端面相通;所述装载槽包括中部的第一槽口,以及设置在第一槽口的四个端角上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截面呈矩形,第二槽口的截面呈圆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载模组的下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挺俞文杰周家栋蔡银灿俞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