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具体涉及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及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1、在摄影中,不同类型的镜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长焦镜头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捕捉远方的细节和展现迷人的景观。长焦镜头,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视角较窄的镜头,适合拍摄远距离的被摄体。它的视角小,所以拍摄范围有限,近距离的被摄体可能无法完全放入画面中。长焦镜头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为了减小长焦镜头的尺寸,目前多采用多折棱镜来减小镜头的尺寸。
2、但是,现有的使用多折棱镜的长焦镜头存在以下缺陷:多折棱镜的使用容易增加杂光现象出现的风险,给成像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消杂光效果好的消杂光多折棱镜及光学镜头。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透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位于内部的切断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透射面之间的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透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位于内部的切断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透射面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至少部分所述切断面形成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适于使光线通过,至少部分所述切断面形成有第一光阑,所述第一光阑适于限制光线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折棱镜包括第一分棱镜和第二分棱镜,所述第一分棱镜和所述第二分棱镜适于组合连接,并于组合处形成所述切断面,所述第一分棱镜和所述第二分棱镜至少在所述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透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位于内部的切断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透射面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至少部分所述切断面形成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适于使光线通过,至少部分所述切断面形成有第一光阑,所述第一光阑适于限制光线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折棱镜包括第一分棱镜和第二分棱镜,所述第一分棱镜和所述第二分棱镜适于组合连接,并于组合处形成所述切断面,所述第一分棱镜和所述第二分棱镜至少在所述透光区进行胶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一透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一透射面之间的夹角为θ,29°<θ<3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阑为光刻光阑,所述第一光阑的厚度小于0.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两端配合衔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一透射面的衔接处设置有第一切角,所述第一切角的切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透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一透射面的衔接处设置有第二切角,所述第二切角的切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透射面,所述第一切角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切角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角的高度和所述第一透射面的长度之间的比值x1为,0.02<x1<0.06;所述第二切角的高度和所述第一透射面的长度之间的比值x2为,0.01<x2<0.0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四周设置有第一丝印,第一方向上,单侧所述第一丝印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宽度的比值x3为,0.18<x3<0.4,第二方向上,单侧所述第一丝印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长度的比值x4为,0.03<x4<0.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在与所述第一透射面的连接边缘以及相邻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二丝印,第一方向上,单侧所述第二丝印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宽度的比值x5为,0.25<x5<0.315,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丝印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长度的比值x6为,0.11<x6<0.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杂光多折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柯铭,刘立国,蒋同济,郭美杉,高云,吴宇,周凯伦,王宇翔,吴志涵,田中武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