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装置和具有调整装置的阀控制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86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14
调整装置和具有调整装置的阀控制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整装置(10),该调整装置包括转动的输入元件(26),来自马达装置(18、22)的第一扭矩能够在该输入元件处被输入到调整装置中,转动的输出元件(16),第二扭矩能够在该输出元件处通过调整装置输出,以及传动部,该传动部用于将第一扭矩转换成第二扭矩,传动部包括具有第一螺纹部(30)和第二螺纹部(34)的传动部件(32),第一螺纹部将输入元件(26)的转动转换成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第二螺纹部将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转换成输出元件(16)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整装置和具有调整装置的阀控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转动的输入元件,来自马达装置的第一扭矩能够在该输入元件处被输入到调整装置中,转动的输出元件,第二扭矩能够在该输出元件处通过调整装置输出,传动部,该传动部用于将第一扭矩转换成第二扭矩。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阀控制系统,该阀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阀相对于基部在预定枢转角度处的运动,阀控制设备包括前述类型的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前述类型的调整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为机电致动器,并且通常使用行星齿轮变速器以将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相对快速转动转换为致动器的输出元件的较慢转动。然而,行星齿轮变速器出于结构原因而维护相对昂贵,这是由于其需要大量齿轮能够在不同轴上移动。此外,行星齿轮变速器的传动比(减速比或倍增比)依据可用的安装空间而被限制。还已知调整装置包括蜗轮传动装置(wormgearing),以便实现相对高的减速比。然而,出于结构原因,蜗轮传动装置需要安装彼此成一定角度配置的两个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并且增加了安装空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前述类型的调整装置,其能够以相对高的传动比进行扭矩转换并且同时占用小的安装空间,并且能够以较低的结构复杂性进行生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控制系统,通过该阀控制系统能够控制阀相对于基部的运动,意在使阀控制设备成本有效并且紧凑。在第一方面,通过以下调整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转动的输入元件,来自马达装置的第一扭矩能够在该输入元件处被输入到调整装置中,转动的输出元件,第二扭矩能够在该输出元件处通过调整装置输出,传动部,该传动部用于将第一扭矩转换成第二扭矩,传动部包括具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的传动部件,第一螺纹部将输入元件的转动转换成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第二螺纹部将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转换成输出元件的转动,并且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具有彼此不同的螺距。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设置可轴向移动的传动部件,通过输入元件的转动设定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传动部件转而将该轴向运动转换为输出元件的转动。用于该目的的传动部件的第一和第二螺纹部具有彼此不同的螺距,引起扭矩的转换,换言之,将输入元件的转动倍增或减速为输出元件的转动。特别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使得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的转动轴线同轴配置以简化包含的元件的安装配置。此外,不同螺距的选择可以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整装置以简单的结构和紧凑的设计实现。依据螺纹部和螺距的形成,还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非常高的传动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传动部件包括轴螺母,并且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形成于轴螺母的不同部分,优选地,两个螺纹部中的一个螺纹部形成轴螺母的内螺纹,两个螺纹部中的另一个螺纹部形成轴螺母的外螺纹。该实施方式使得特别简单的结构成为可能,这特别是由于两个螺纹部能够形成于相同的组件、轴螺母。特别地,例如轴螺母的单件式或一体式元件可以设置为传动部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设计。调整装置可以具有主轴线,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绕着该主轴线转动并且传动部件沿着主轴线还能够轴向移位。该变形不仅可以生产特别简单而且成本有效的调整装置,还能够使用长的、特别是圆筒状的形式的调整装置,使得调整装置的结构具有有利的形状,特别是在用于控制阀的运动的阀控制设备中使用的有利的形状。优选地,输入元件与传动部件的第一螺纹部螺合和/或输出元件与传动部件的第二螺纹部螺合,使得相关的元件之间的直接传动减小了摩擦损失并且有助于减少必要组件。特别地,因此能够实质上仅使用三个可移动元件产生实际的传动部,即,输入元件、传动部件和输出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螺纹部可以与固定到调整装置的壳体的螺纹元件螺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传动部件可以能够轴向移位但不能转动的方式连接到输入元件和/或输出元件和/或连接到固定到调整装置的壳体的部分。该类型的手段可以使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与输入元件和/或输出元件和/或壳体解耦(decouple)。调整装置还可以包括马达装置,通过该马达装置转动地驱动输入元件。如果马达装置是调整装置的一部分,则机械的或可移动的组件形成容易装配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特别地仅保留电接触。不需要马达装置和输入元件之间的定位和不能转动地安装。可选地,调整装置的输入元件能够被设立为以不能转动的方式联接到马达装置的输出轴,使得在这种情况下马达装置不是调整装置的一部分。如果调整装置在结构单元中包括马达装置,则马达装置优选地包括马达和变速器,马达的输出元件被输入到变速器中并且变速器的输出扭矩驱动输入元件。因此,能够提供用于马达的扭矩的另外的转换步骤,以便例如调整装置整体实现特别高的传动比。这与行星齿轮变速器特别相关,在该情况下行星齿轮变速器特别地轴向配置于马达和转动的输入元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调整装置还包括超负荷控制部件,该超负荷控制部件被设立用于在超过用于调整装置的预定超负荷扭矩的扭矩在输出元件处被输入的超负荷情况下,中断输出元件和马达装置之间的转动联接,或者至少在特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内降低转动联接。在不期望的或无意识的大扭矩作用于输出元件处的情况下,超负荷控制特别地防止损坏调整装置、特别是马达装置。如果调整装置例如是用于控制并且移动阀的阀控制设备的一部分,如果相对大的外力、特别是归因于阀的不适当的手动致动的外力作用于阀因而使过大的扭矩作用于输出元件,则超负荷控制部件可以防止损坏调整装置或马达装置。超负荷控制部件可以以扭矩传输的方式配置在输入元件和马达装置之间或输入元件的上游,使得马达装置将连接到超负荷控制部件。以这种方式,有效地防止马达装置超负荷,而不需为此目的对传动部进行主要结构的改变。然而,输入元件和马达装置之间的超负荷控制部件的配置需要超负荷控制部件的相对高的容限(tolerance),这是由于在该情况下,传动部配置于外部扭矩的作用点(特别是输出元件)和超负荷控制部件之间,因此超负荷控制部件在相对低的扭矩处起作用。这也应用于超负荷控制部件配置于马达装置的马达和马达装置的下游第一变速器、例如行星齿轮变速器之间的实施方式中。在可替代的变形中,超负荷控制部件可以配置于输出元件和输入元件之间,以便防止上述缺陷。换言之,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超负荷控制部件的安装位置沿着马达、第一行星齿轮变速器(如果存在的话)、输入元件、传动部和输出元件的力传输链对调整装置的输出侧超负荷扭矩的影响如下:用于马达驱动的输出侧超负荷扭矩和作用于输出元件的力用的超负荷扭矩之间的差随着超负荷联轴器距输出元件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在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中,超负荷控制部件相对长地朝向上述力传输链中的输出元件偏移,可以设置为:第二螺纹部与螺纹元件接合,在正常工作期间,即,当输出元件和马达装置之间的扭矩小于预定超负荷扭矩时,螺纹元件通过超负荷控制部件以相对于调整装置的壳体不能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并且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即,当输出元件和马达装置之间的扭矩大于或等于预定超负荷扭矩时,通过超负荷控制部件释放螺纹元件以相对于壳体转动。因为第二螺纹部配置于传动部的扭矩传输路径中的输出元件侧,该手段使超负荷控制部件朝向输出元件偏移,换言之,朝向过大的扭矩实际上输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调整装置和具有调整装置的阀控制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所述调整装置包括:a.转动的输入元件(26、126;226;326),来自马达装置(18、22;118、122;218、222;318、322)的第一扭矩能够在所述输入元件处被输入到所述调整装置中,b.转动的输出元件(16;116;216;316;416),第二扭矩能够在所述输出元件处通过所述调整装置输出,c.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扭矩转换成所述第二扭矩,其中,所述传动部包括具有第一螺纹部(30;130)和第二螺纹部(34;134)的传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螺纹部将所述输入元件的转动转换成所述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螺纹部将所述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转换成所述输出元件的转动,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具有彼此不同的螺距。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9 DE 102016203265.81.一种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所述调整装置包括:a.转动的输入元件(26、126;226;326),来自马达装置(18、22;118、122;218、222;318、322)的第一扭矩能够在所述输入元件处被输入到所述调整装置中,b.转动的输出元件(16;116;216;316;416),第二扭矩能够在所述输出元件处通过所述调整装置输出,c.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扭矩转换成所述第二扭矩,其中,所述传动部包括具有第一螺纹部(30;130)和第二螺纹部(34;134)的传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螺纹部将所述输入元件的转动转换成所述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螺纹部将所述传动部件的轴向运动转换成所述输出元件的转动,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具有彼此不同的螺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32;132;232;332)包括轴螺母,并且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形成于所述轴螺母的不同部分,优选地,所述两个螺纹部中的一个螺纹部形成所述轴螺母的内螺纹,所述两个螺纹部中的另一个螺纹部形成所述轴螺母的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具有主轴线(A),所述输入元件(26、126;226;326)和所述输出元件(16;116;216;316;416)绕着所述主轴线转动并且所述传动部件(32;132;232;332)沿着所述主轴线能够轴向移位。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元件(26、126;226;326)与所述传动部件(32;132;232;332)的第一螺纹部螺合和/或所述输出元件(116)与所述传动部件(132)的第二螺纹部(134)螺合。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工作期间,所述第二螺纹部与固定到所述调整装置的壳体的螺纹元件(38;238;338;438)螺合。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32;132;232;332)以能够轴向移位但不能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输入元件和/或所述输出元件(16;216;316;416)和/或连接到固定到所述调整装置的壳体的部分(138)。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还在于马达装置(18、22;118、122;218、222;318、322),通过所述马达装置转动地驱动所述输入元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装置(10;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装置包括马达(18;118;218;318)和变速器(22;122;222;322),所述变速器优选为行星齿轮变速器,所述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穆勒J·希伦T·卢德钱斯M·维兰德T·舒特
申请(专利权)人: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