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4530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弃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轧制油底泥、焦末、炼焦用煤、生石灰、粘结剂混合,其重量百分比为:轧制油底泥10‑20%、焦末10‑20%、炼焦用煤60‑76%、生石灰0.5‑5%、粘结剂3‑10%,经搅拌均匀,挤压成型后,即得供炼焦使用的型煤;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轧制油底泥作为原料,与焦末、生石灰、粘结剂、炼焦用煤一道,制备型煤用于炼焦,不仅能够高效利用炼焦厂的焦末,节约煤资源,且能在钢铁厂内妥善处理轧制油底泥的问题,在回收油泥热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其中污染物的环境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弃资源回收利用
,具体地说是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
技术介绍
]在钢铁企业中,钢材板坯轧制常采用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的润滑油过滤循环系统。润滑油在往复经历轧制、过滤、反冲洗、沉降的过程中,受到温度、压力、空气、灰尘、金属接触等多重作用,逐渐氧化变质,直至形成无法继续回用的轧制油泥。目前,此部分油泥排出系统后,经长时间自然沉降的上清油液,可与新油掺配,返回轧制线继续使用,而底泥(以下称为轧制油底泥)因固相含量高(5-15%),炭黑、胶质、沥青、金属等杂质多,而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废物代码900-204-08),如处理不当,轧制油底泥中的污染物不但会直接影响片区大气环境质量,而且会通过地表,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该轧制油底泥呈黑色粘稠状态,固液两相高度乳化,自然状态下很难降解,已成为金属加工企业的环保难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回收利用的相关报道。而类似的石油石化、原油和炼油工业的“三泥”(浮渣、剩余活性污泥、隔油池底泥),常见的处理和利用途径为焚烧、溶剂萃取、燃料或建材利用、填埋等,如CN1683262A公开了一种废弃原油油泥的处理方法,是将原油油泥先在沉降池中加热、溶解、沉降分离成污油和泥沙,再对污油进行脱水和蒸馏、泥沙作为型煤原料;CN1488591A和CN102351389A将含油污泥脱水后,进行热萃取,液相送焦化装置进行处理;CN2392774Y采取催化焦化装置,对含油泥沙进行处理,既可回收多馏分油,又能产生部分石油焦;CN102031176A采用石化探、采、炼和焦化过程产生的油泥、油渣、废焦油等高污染物和有机垃圾为主料,辅以煤末和固化剂,压制成型煤;USP4666585和USP4994169取焦化馏分油与含油污泥搅拌、混合制成油浆,送至焦化进料口,让含油污泥在高温下得以处理,但含油污泥因较多的含水量,焦化处理量有限,同时会影响焦化装置的正常操作;CN1669960A采用了萃取和双向稀释原理,对稠油泥两相强制分离,再分别予以回收,最终底泥作为燃料使用;CN101143780A的制砖材料以粘土、黄土为基材,不仅浪费了自然矿物资源,实际掺用油田污泥量也很有限;CN1618538A对含油污泥加热脱水后碳化处理,油泥中胶质沥青部分缩合成焦炭,并吸附在干土内,最终填埋处置。分析以上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即便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用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热值未有效利用,处理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此类含油污泥的处理模式也无法用于轧制油底泥中。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PS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轧制油底泥主要由约20%的金属屑、80%的油类有机物及其氧化物(包括醛、酯、酸、酚、蜡质、沥青质、胶体物质等)组成,无机元素成分以Si、Ca、Fe、Cr、Ni、Al为主,并含有Mg、Zn、Pb、P等微量元素,热值含量高达4000~5500kJ/kg,含有大量的固定碳和有机挥发物,兼具废物和资源属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轧制油底泥固定碳、挥发分、灰分、硫分、水分等含量与焦化工业副产的焦油渣类似,如能将其用于焦化工业,则利用其粘性大、热值高特性的同时,可在厂内彻底消除环境危害,一劳永逸的解决此类油泥外委处置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利用炼焦厂的焦末,节约煤资源,且能在钢铁厂内妥善处理轧制油底泥的问题,在回收油泥热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其中污染物的环境危害。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轧制油底泥、焦末、炼焦用煤、生石灰、粘结剂混合,其重量百分比为:轧制油底泥10-20%、焦末10-20%、炼焦用煤60-76%、生石灰0.5-5%、粘结剂3-10%,经搅拌均匀,挤压成型后,即得供炼焦使用的型煤。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为焦油、焦油渣、沥青、糊化淀粉、糖蜜、聚氨酯、酚醛树脂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型煤形状为长径是50mm、短径是30mm的椭圆形型煤。进一步地,将上述各原料加入钢铁厂现有的型煤加工装置,混合后,采取双轴螺旋搅拌机搅拌均匀,然后经对辊成型机挤压成型,即得可供炼焦使用的型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方法所制得的型煤以重量百分比5-10%的掺量配入配合煤中炼焦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使用轧制油底泥和焦末制作型煤的配方,该配方以轧制油底泥、焦末、炼焦用煤、生石灰、粘结剂为原料制作型煤,具有如下优点:(1)轧制油底泥除含有一定重金属元素外,还含有烯烃、烷烃、芳香烃、环烷烃、胶质及沥青质等有机物,其热值高、重质组分较多,常规处理工艺路线长、运行成本高,且难以有效利用其热值,而通过本专利技术以轧制油底泥作为原料,与焦末、生石灰、粘结剂、炼焦用煤一道,制备型煤用于炼焦,不仅可有效利用轧制油泥的热值,实现对油泥中重质组分的深度处理,还可有效消除二次污染,实现有价资源的厂内循环;(2)本专利技术借助现有型煤厂的加工设备即可实现,从而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3)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型煤质量高,回用于炼焦,对焦化设备和焦炭质量无不利影响;(4)本专利技术与其他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相比,其具有轧制油底泥处理彻底,矿物油回收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钢铁厂废润滑油的处置;(5)本专利技术将钢铁企业板坯轧制线产生的轧制油底泥在企业内部自行再利用,达到废物不出厂,不仅彻底解决了轧制油底泥作为危险废物外委处置的局面,还可有效利用轧制油底泥的热值,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得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轧制油底泥、焦末、炼焦用煤、生石灰、粘结剂混合,其重量百分比为:轧制油底泥10-20%、焦末10-20%、炼焦用煤60-76%、生石灰0.5-5%、粘结剂3-10%,经搅拌均匀,挤压成型后,即得供炼焦使用的型煤。其中,粘结剂为焦油、焦油渣、沥青、糊化淀粉、糖蜜、聚氨酯、酚醛树脂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型煤形状为长径是50mm、短径是30mm的椭圆形型煤,其成形率高且不易滚动偏析。且上述处置步骤中,可依托钢铁厂现有的型煤加工装置,将各原料加入型煤加工装置,混合均匀后,采取双轴螺旋搅拌机搅拌均匀,然后经对辊成型机挤压成型,即得到可供炼焦使用的型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方法所制得的型煤以重量百分比5-10%的掺量配入配合煤中炼焦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中,轧制油底泥油份大、热值高,性状粘稠,在型煤加工中还可起到粘结剂的作用;焦末粒度大、硬度高,易于型煤加工,提高型煤强度;生石灰可消除废油泥中液相组分,调节配料性状,并有改善型煤成分的作用;炼焦用煤又称主焦煤,挥发分14-30%,胶质层厚度14-30mm,粘结性强,结焦性好,生产的焦炭块大,裂纹少,耐磨性高;粘结剂可以提高型煤冷态强度、降低炼焦成本,具体添加比例由型煤耐水性能和冷、热态强度决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按重量百分比,将15%的轧制油底泥,15%的焦末,65%的炼焦用煤,2%的生石灰,3%的焦油沥青混合,依托钢铁厂现有的型煤加工装置,采取双轴螺旋搅拌机搅拌均匀,然后经对辊成型机挤压成型,得到长径是50mm、短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轧制油底泥、焦末、炼焦用煤、生石灰、粘结剂混合,其重量百分比为:轧制油底泥10‑20%、焦末10‑20%、炼焦用煤60‑76%、生石灰0.5‑5%、粘结剂3‑10%,经搅拌均匀,挤压成型后,即得供炼焦使用的型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制油底泥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轧制油底泥、焦末、炼焦用煤、生石灰、粘结剂混合,其重量百分比为:轧制油底泥10-20%、焦末10-20%、炼焦用煤60-76%、生石灰0.5-5%、粘结剂3-10%,经搅拌均匀,挤压成型后,即得供炼焦使用的型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焦油、焦油渣、沥青、糊化淀粉、糖蜜、聚氨酯、酚醛树脂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男任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