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124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调节器,其包括阀体、气嘴组件和盖板组件,在阀体内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隔磁套管、磁芯管和磁板,隔磁套管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磁板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下端面上,磁芯管的上部延伸至隔磁套管内,在气嘴组件上设有真空源接口和EGR阀接口,在气嘴组件内部设有隔套,隔套外部的空腔与真空源接口连通,隔套内部设有过气管所述的过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至磁芯管内,过气管的上端部的外壁与磁芯管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的磁芯管的下端面上设有通气凹槽,在盖板组件上设有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线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调节器内部结构简单,控制精度更高,并增强了真空调节器的内部气密封性能。

Vacuum regul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cuum regulator,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body, a gas nozzle assembly and cover assembly, a coil frame, a coil, magnetic core, magnetic plate and casing pipe in the valve body, the center hole of the magnetic isolation sleeve arranged in the coil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magnetic plate arranged in the coil skelet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re tube extends to the magnetic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vacuum source interface and the EGR interface in the gas nozzle valve assembly, a spacer sleeve inside the gas nozzle assembly sleeve cavity and external vacuum source interface connected with internal sleeve over the top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part extending to the core tube and with a gap between upper end of the tracheal wall and the cor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pipe,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magnetic cores of th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ventilation groove, connecting port is arranged in the cover assembly, connection por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il.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vacuum regula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the control accuracy is higher, and the internal gas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vacuum regulator is enh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调节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一种真空调节器。
技术介绍
真空调节器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系统)中起到调节在循环废气流量的装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真空电磁调节器线圈电压的不同占空比,来调节真空度大小,实现阀门开度大小的控制。现有的真空调节器,通常包括阀体、气嘴组件和盖板组件,在阀体内,电磁线圈通电后通过鞍座对阀芯的磁力,使阀芯动作,形成EGR阀接口与真空器接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弹簧作为复位件,当断电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阀芯复位,使EGR阀接口与真空器接口之间的通道断开,使真空器接口与大气连通。这种EGR阀的缺点在于,内部结构繁琐复杂,制造成本高,生产制造过程中部件精度要求高,内部气密封性要求较高,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真空调节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真空调节器。能够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真空调节器,其包括阀体、气嘴组件和盖板组件,在阀体内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隔磁套管、磁芯管和磁板,线圈设置在线圈骨架上,隔磁套管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磁板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下端面上,磁芯管的上部延伸至隔磁套管内,在气嘴组件上设有真空源接口和EGR阀接口,在气嘴组件内部设有隔套,隔套外部的空腔与真空源接口连通,隔套内部设有过气管,气嘴组件的上端部与阀体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在气嘴组件的上端部与阀体组件的下端部之间设有动膜密封圈,磁芯管的下端从动膜密封圈的中心孔内穿过,所述的过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至磁芯管内,过气管的上端部的外壁与磁芯管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的磁芯管的下端面上设有通气凹槽,通气凹槽与隔套外部的空腔相对应,所述的盖板组件顶部设有新风补偿器接口,新风补偿器接口与隔磁套管之间通过新风连接管连接,在盖板组件上设有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线圈电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阀体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装配孔。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阀体与气嘴组件通过包边环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动膜密封圈的外端圈与阀体和气嘴的连接部形成密封,动膜密封圈的中部与气嘴组件的上端面贴合,动膜密封圈的内端圈向下延伸,动膜密封圈的内端圈外侧与气嘴组件的密封,动膜密封圈的内端圈内侧与磁芯管的下端部密封,在磁芯管的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有凸圈,凸圈与磁芯管的下端部之间形成密封槽,动膜密封圈的内端圈顶端设有与密封槽配合的密封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磁板的下表面上设有密封圈,磁芯管的上部穿过密封圈的中心孔延伸至隔磁套管内,密封圈的内壁与磁芯管之间形成密封配合。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线圈骨架外侧设有线圈外壳。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连接端口内设有与线圈连接的针脚。本技术的真空调节器的优点为:本技术的真空调节器内部结构简单,省略了鞍座弹簧及相关的器件,通过线圈带动磁芯管的升降来控制真空源接口和EGR阀接口之间的气流通道的开度,控制过程完全通过电源控制,控制精度更高,而且设置传感器后容易实现闭环控制,实现精准控制。本技术的真空调节器的气流通道进行了改进,使内部气密封性得到了增强,增强了真空调节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气嘴组件,2为过气管,3为包边环,4为动膜密封圈,5为磁芯管,6为密封圈,7为磁板,8为线圈外壳,9为线圈,10为连接端口,11为新风补偿接口,12为盖板组件,13为新风连接管,14为线圈骨架,15为隔磁套管,16为阀体,17为安装座,18为真空源接口,19为EGR阀接口,20为针脚。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真空调节器,其包括阀体16、气嘴组件1和盖板组件12,在阀体16内设有线圈骨架14、线圈9、隔磁套管15、磁芯管5和磁板7,线圈9设置在线圈骨架14上,隔磁套管15设置在线圈骨架14的中心孔内,磁板7设置在线圈骨架14的下端面上,磁芯管5的上部延伸至隔磁套管15内,在气嘴组件1上设有真空源接口18和EGR阀接口19,在气嘴组件1内部设有隔套,隔套外部的空腔与真空源接口18连通,隔套内部设有过气管2,气嘴组件1的上端部与阀体16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在气嘴组件1的上端部与阀体16组件的下端部之间设有动膜密封圈4,磁芯管5的下端从动膜密封圈4的中心孔内穿过,所述的过气管2的上端部延伸至磁芯管5内,过气管2的上端部的外壁与磁芯管5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的磁芯管5的下端面上设有通气凹槽,通气凹槽与隔套外部的空腔相对应,所述的盖板组件12顶部设有新风补偿器接口,新风补偿器接口与隔磁套管15之间通过新风连接管13连接,在盖板组件12上设有连接端口10,连接端口10与线圈电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阀体16的外壁上设有安装座17,安装座17上设有装配孔。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阀体16与气嘴组件1通过包边环3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动膜密封圈4的外端圈与阀体16和气嘴的连接部形成密封,动膜密封圈4的中部与气嘴组件1的上端面贴合,动膜密封圈4的内端圈向下延伸,动膜密封圈4的内端圈外侧与气嘴组件1的密封,动膜密封圈4的内端圈内侧与磁芯管5的下端部密封,在磁芯管5的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有凸圈,凸圈与磁芯管5的下端部之间形成密封槽,动膜密封圈4的内端圈顶端设有与密封槽配合的密封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磁板7的下表面上设有密封圈6,磁芯管5的上部穿过密封圈6的中心孔延伸至隔磁套管15内,密封圈6的内壁与磁芯管5之间形成密封配合。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线圈骨架14外侧设有线圈外壳8。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连接端口10内设有与线圈连接的针脚20。本技术的真空调节器使用时,真空源接口18连接真空器,盖板组件12上的新风补偿接口11连接新风补偿装置或连接大气,连接端口10与电源及发动机ECU连接。当需要打开真空源接口18与EGR阀接口19之间的通道时,线圈通电,带动磁芯管5上升,使磁芯管5下端面的通气凹槽与气嘴组件1内的隔套的上端面分离,产生气流通道,EGR阀接口19的废气通过过气管2的下端进入过气管2,通过过气管2进入磁芯管5内孔中,因为过气管2上端部外壁与磁芯管5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废气通过该空隙到达磁芯管5下端面的通气凹槽,然后到达气嘴组件1隔套的外部空腔内,通过真空器将这部分废气抽走。当需要关闭阀门时,线圈电流反向,使磁芯管5下降,使磁芯管5下端面的通气凹槽与气嘴组件1内的隔套的上端面闭合,关闭气流通道,使EGR阀接口19与真空源接口18之间的气流通道关闭。而气流通道的开度大小,可以通过线圈通电带动磁芯管5的升降距离来控制。本技术的真空调节器内部结构简单,省略了鞍座弹簧及相关的器件,通过线圈带动磁芯管5的升降来控制真空源接口18和EGR阀接口19之间的气流通道的开度,控制过程完全通过电源控制,控制精度更高,而且设置传感器后容易实现闭环控制,实现精准控制。本技术的真空调节器的气流通道进行了改进,使内部气密封性得到了增强,增强了真空调节器的性能。以上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真空调节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体、气嘴组件和盖板组件,在阀体内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隔磁套管、磁芯管和磁板,线圈设置在线圈骨架上,隔磁套管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磁板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下端面上,磁芯管的上部延伸至隔磁套管内,在气嘴组件上设有真空源接口和EGR阀接口,在气嘴组件内部设有隔套,隔套外部的空腔与真空源接口连通,隔套内部设有过气管,气嘴组件的上端部与阀体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在气嘴组件的上端部与阀体组件的下端部之间设有动膜密封圈,磁芯管的下端从动膜密封圈的中心孔内穿过,所述的过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至磁芯管内,过气管的上端部的外壁与磁芯管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的磁芯管的下端面上设有通气凹槽,通气凹槽与隔套外部的空腔相对应,所述的盖板组件顶部设有新风补偿器接口,新风补偿器接口与隔磁套管之间通过新风连接管连接,在盖板组件上设有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线圈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体、气嘴组件和盖板组件,在阀体内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隔磁套管、磁芯管和磁板,线圈设置在线圈骨架上,隔磁套管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磁板设置在线圈骨架的下端面上,磁芯管的上部延伸至隔磁套管内,在气嘴组件上设有真空源接口和EGR阀接口,在气嘴组件内部设有隔套,隔套外部的空腔与真空源接口连通,隔套内部设有过气管,气嘴组件的上端部与阀体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在气嘴组件的上端部与阀体组件的下端部之间设有动膜密封圈,磁芯管的下端从动膜密封圈的中心孔内穿过,所述的过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至磁芯管内,过气管的上端部的外壁与磁芯管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的磁芯管的下端面上设有通气凹槽,通气凹槽与隔套外部的空腔相对应,所述的盖板组件顶部设有新风补偿器接口,新风补偿器接口与隔磁套管之间通过新风连接管连接,在盖板组件上设有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线圈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伙昌谢文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星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