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丽娟专利>正文

活动式尾座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75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式尾座套筒,包括套筒、螺母、螺杆、顶尖以及手轮,螺母固定安装于套筒中,螺母中间设置有螺纹孔,螺杆穿过螺母中间的螺纹孔并伸入于套筒中,顶尖装入于套筒的前端,顶尖的后端与螺杆的一侧端面相抵,手轮固定安装于螺杆的外侧端,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之间活动式装配,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一凸部,两凸部向外弯曲,两凸部的相对面之间形成一个挤压腔,两凸部的尾端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尾座套筒,能够实现活动挤压,使得套筒后端与螺杆的啮合段能够分离,实现对套筒的快速滑动,提高尾座内部套筒的伸出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Movable tailstock slee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vable tail sleeve, comprising a sleeve, a nut and a screw top, and hand wheel nut is fixed in the sleeve, the nu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hreaded hole, screw thread hole passes through the nut and extends into the sleeve in the middle, top loading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sleeve, the side en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screw top the offset is fixed to the outer end of the handwheel screw, the sleeve comprises a first sleeve and the sleeve secon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movable sleeve sleeve and the outer sleeve assembly, the first second ends of the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art, two convex curved outward, an extrusion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opposing sides two projections, end two projections are relatively provided with an arc positioning groove. The tailstock sleeve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compression, the sleev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screw meshing section can achieve rapid separation of the sliding sleeve, the internal sleeve extends out of the tailstock to improve spee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动式尾座套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动式尾座套筒。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车床尾座,其套筒的伸缩运动通过螺杆的转动调节,我们在装入顶尖后,需要将套筒通过手轮转动而摇出,整个套筒的伸出速度取决于手摇的速度以及螺杆的螺距,套筒由最内端伸出至最长,其中间消耗的时间是比较长的,除非用非常快速的摇动方式,否则很难快速摇出套筒,因此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很多紧急情况下不能马上调节到需要的套筒的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式尾座套筒,能够快速的伸出套筒,完成顶尖装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活动式尾座套筒,包括套筒、螺母、螺杆、顶尖以及手轮,螺母固定安装于套筒中,螺母中间设置有螺纹孔,螺杆穿过螺母中间的螺纹孔并伸入于套筒中,顶尖装入于套筒的前端,顶尖的后端与螺杆的一侧端面相抵,手轮固定安装于螺杆的外侧端,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之间活动式装配,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一凸部,两凸部向外弯曲,两凸部的相对面之间形成一个挤压腔,两凸部的尾端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槽,两个弧形定位槽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均插入一根转轴,所述螺母为分体式螺母。作为优选,所述凸部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一外凸的挡板,挡板与挡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一根弹簧,弹簧将两挡板向外顶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筒相对第二套筒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定位插针,正对每根定位插针的第二套筒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插针孔,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通过定位插针与定位插针孔装配连接,两凸部具有相同的定位插针装配结构。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由两个半圆形的轴瓦拼接而成,其一端均通过焊接的结构与套筒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尾座套筒,能够实现活动挤压,使得套筒后端与螺杆的啮合段能够分离,实现对套筒的快速滑动,提高尾座内部套筒的伸出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套筒的正面示意图。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手轮,2为螺杆,3为螺母,4为第二套筒,5为第一套筒,6为凸部,7为转轴,8为定位插针,9为顶尖,11为弹簧,12为挡板,13为弧形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套筒、螺母3、螺杆2、顶尖9以及手轮1,螺母3固定安装于套筒中,螺母3中间设置有螺纹孔,螺杆2穿过螺母3中间的螺纹孔并伸入于套筒中,顶尖9装入于套筒的前端,顶尖9的后端与螺杆的一侧端面相抵,手轮1固定安装于螺杆2的外侧端,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之间活动式装配,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一凸部6,两凸部6向外弯曲,两凸部6的相对面之间形成一个挤压腔,两凸部6的尾端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槽13,两个弧形定位槽13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均插入一根转轴7,所述螺母3为分体式螺母。其中,凸部6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一外凸的挡板12,挡板12与挡板1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一根弹簧11,弹簧11将两挡板向外顶出。如图2所示,第一套筒5相对第二套筒4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定位插针8,正对每根定位插针8的第二套筒4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插针孔,第一套筒5与第二套筒4通过定位插针与定位插针孔装配连接,两凸部具有相同的定位插针装配结构。螺母5由两个半圆形的轴瓦拼接而成,其一端均通过焊接的结构与套筒固定连接。由于两凸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挤压腔,因此挤压两凸部时,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会通过转轴向外分离,此时,原本与螺杆螺纹啮合的螺母,此时也会跟着向外分离,两凸部之间的定位插针与定位插针孔定位啮合,而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的定位插针与定位插针孔则分离,此时,由于螺母与螺杆之间分离,因此我们可以快速拖动整个轴套,往外拉出,拉出后,松开两凸部,即可通过弹簧将两凸部向外顶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重新拼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套筒,螺母与螺杆重新啮合,不能前后拉出移动,操作非常的省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尾座套筒,能够实现活动挤压,使得套筒后端与螺杆的啮合段能够分离,实现对套筒的快速滑动,提高尾座内部套筒的伸出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活动式尾座套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式尾座套筒,包括套筒、螺母(3)、螺杆(2)、顶尖(9)以及手轮(1),螺母(3)固定安装于套筒中,螺母(3)中间设置有螺纹孔,螺杆(2)穿过螺母(3)中间的螺纹孔并伸入于套筒中,顶尖(9)装入于套筒的前端,顶尖(9)的后端与螺杆(2)的一侧端面相抵,手轮(1)固定安装于螺杆(2)的外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之间活动式装配,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一凸部(6),两凸部(6)向外弯曲,两凸部(6)的相对面之间形成一个挤压腔,两凸部(6)的尾端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槽(13),两个弧形定位槽(13)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均插入一根转轴(7),所述螺母(3)为分体式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式尾座套筒,包括套筒、螺母(3)、螺杆(2)、顶尖(9)以及手轮(1),螺母(3)固定安装于套筒中,螺母(3)中间设置有螺纹孔,螺杆(2)穿过螺母(3)中间的螺纹孔并伸入于套筒中,顶尖(9)装入于套筒的前端,顶尖(9)的后端与螺杆(2)的一侧端面相抵,手轮(1)固定安装于螺杆(2)的外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之间活动式装配,第一套筒(5)以及第二套筒(4)的外侧端分别设置有一凸部(6),两凸部(6)向外弯曲,两凸部(6)的相对面之间形成一个挤压腔,两凸部(6)的尾端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定位槽(13),两个弧形定位槽(13)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均插入一根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何丽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